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3277)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玮周祖翼吕红华常远郑祥民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剥露
  • 2篇裂变径迹
  • 2篇磷灰石
  • 2篇磷灰石裂变径...
  • 1篇低温热年代学
  • 1篇地貌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地貌
  • 1篇多期次
  • 1篇新生代
  • 1篇造山带
  • 1篇山带
  • 1篇时空分异
  • 1篇年代学
  • 1篇期次
  • 1篇热年代学
  • 1篇古地形
  • 1篇发育时间
  • 1篇反演
  • 1篇TH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篇吕红华
  • 3篇周祖翼
  • 3篇王玮
  • 2篇常远
  • 1篇张天琪
  • 1篇郑祥民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疆天山造山带新生代多期次剥露作用过程被引量:12
2013年
天山造山带新生代剥露过程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对沿横穿天山的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胜利达坂以南段采集的基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热史模拟结果显示,该段天山的新生代剥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即古近纪期间的缓慢剥露阶段和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露阶段,其剥露速率分别为〈30m/Ma和70~160m/Ma。综合分析前人在东天山、北天山以及南天山等天山不同区域取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我们认为,新生代天山造山带可能经历了4次快速剥露过程,分别开始于新生代早期(67~65Ma)、始新世中期(约 40±5Ma)、渐新世末-中新世中期(约 20±5Ma)以及中新世中晚期(约 10±2Ma)。这4次快速剥露过程分别发生于造山带的某一或某些区域,表明新生代天山地区的剥露过程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整个天山造山带来看,渐新世末-中新世中期开始的快速剥露影响范围可能最广,是新生代天山地区一次重要的剥露作用过程。
吕红华王玮常远周祖翼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时空分异新生代
天山中新世早期快速剥露:磷灰石裂变径迹与(U-Th)/He低温热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4
2013年
天山造山带新生代剥露过程与构造演化历史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联合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和(u—Th)/He(AHe)低温热年代学技术,重建了新疆天山巴仑台剖面基岩山体的热演化历史,分析了剥露速率的变化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了新生代天山地区剥露作用过程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巴仑台剖面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40~60Ma,(U—Th)/He年龄为10~40Ma;裂变径迹时间一温度史模拟结果表明巴仑台地区中新世早期以来剥露作用明显增速,剥露速率由之前的〈30mMa-1增大为〉1001TIMa-1;基于AFT与AHe年龄,利用年龄~封闭温度法以及矿物对法计算得到的剥露速率也表明该地区新生代剥露作用自中新世早期开始加速,并且在晚中新世剥露作用进一步增强.本文所揭示的快速剥露过程也存在于天山造山带其他地区.从整个天山造山带来看,开始于中新世早期的快速剥露是新生代天山地区一次重要的剥露作用过程.
吕红华常远王玮周祖翼
关键词:裂变径迹HE剥露
地形地貌发育时间与古地形反演被引量:3
2014年
地形地貌是构造过程与地表过程等相互竞争的结果,古地形重建与地貌演化研究将有助于理解这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传统的地形地貌演化研究多基于14 C、释光、磁性地层等定年手段,定性或半定量地分析构造活动与地表侵蚀对地形地貌发育的影响。随着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已不仅仅局限于构造地质学领域的造山带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目前已用于重建地形地貌演化历史。基于这一背景,在概述低温热年代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主要介绍了该方法在地形地貌发育时间、古地形反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寻求具有更低封闭温度的低温热年代学测年体系是这方面研究的努力方向。
吕红华张天琪常艳春王玮周祖翼郑祥民
关键词:剥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