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2047)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汪信杨绪杰陆路德车剑飞龚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纳米
  • 2篇修饰
  • 2篇XPS研究
  • 2篇表面修饰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丁二醇
  • 1篇丁二醇酯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预聚
  • 1篇预聚物
  • 1篇室温
  • 1篇碳化硅
  • 1篇团聚
  • 1篇柠檬
  • 1篇柠檬酸
  • 1篇纳米AL
  • 1篇纳米SIC
  • 1篇纳米SIO
  • 1篇纳米金刚石

机构

  • 5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汪信
  • 4篇陆路德
  • 4篇杨绪杰
  • 3篇车剑飞
  • 1篇伍玉兰
  • 1篇韩巧凤
  • 1篇马佳郡
  • 1篇周莉
  • 1篇江晓红
  • 1篇栾宝勇
  • 1篇黄寅生
  • 1篇刘孝恒
  • 1篇董晓明
  • 1篇王志成
  • 1篇龚婕
  • 1篇祝艳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爆轰法制备的纳米金刚石的结构表征被引量:6
2007年
针对爆轰法制备的纳米金刚石的团聚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子顺磁共振(EPR)、热重(TG)、红外光谱(IR)等分析手段对纳米金刚石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认为范德华力作用、氢键、脱水反应、自由基湮灭和微晶共生是导致纳米金刚石团聚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米金刚石团聚的基本模型。
江晓红王志成黄寅生杨绪杰Struk Vasilii Aleksahdrovich陆路德汪信
关键词:爆轰法纳米金刚石团聚
纳米SiO_2表面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预聚物接枝改性被引量:7
2006年
在纳米SiO2表面上进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预聚物(pre-PBT)接枝改性,建立空间位阻稳定层, 提高了纳米SiO2的分散稳定性,增强了纳米粒子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红外光谱表明,接枝纳米粒子存在着 pre-PBT的酯基特征吸收峰,XPS的Si2p峰精细扫描表明二者形成了Si-O-C键,结合能降低;缩合聚合接枝体系的反应压力是影响纳米SiO2表面接枝量和接枝链长的重要因素,热失重分析和粘均分子量测定表明,随着反应压力的降低,热失重增加,接枝物分子量升高,接枝链变长;AFM观察表明在四氯乙烷中分散后的粒径约为50nm,几乎所有颗粒都以原生粒子的状态单独分散,颗粒间无团聚。SEN分析表明,接枝纳米粒子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基体中可均匀地分散,二者界面间存在较强的界面作用。
车剑飞栾宝勇董晓明杨绪杰陆路德汪信
关键词:表面改性接枝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纳米Al_2O_3表面接枝修饰的XPS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在纳米Al2O3表面接枝聚缩醛可在粒子表面建立起空间位阻稳定层,不但提高了纳米粒子的分散稳定性,还可以增强纳米粒子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聚缩醛接枝改性的纳米Al2O3的Al(2p)峰几乎消失,O(1s)峰也相应降低,与之相对应的是C(1s)峰有了明显的增长,对C(1s)峰精细扫描及分峰拟合表明,纳米Al2O3表面碳元素中有61.92%属于接枝物聚缩醛的有机碳,接枝物聚缩醛与纳米Al2O3形成了Al—O—C键,两者产生化学结合。同时对比XPS和热失重分析(TG)的数据结果,可以推测聚缩醛主要分布在纳米Al2O3的表面,而在体相中独立存在的概率较小。
车剑飞龚婕杨绪杰陆路德汪信
关键词:AL2O3表面修饰XPS
纳米SiC表面接枝修饰的XPS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聚合物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后,可在其表面建立起空间位阻稳定层,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稳定性及其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本文采用缩聚法在纳米SiC表面接枝了聚缩醛,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聚缩醛接枝改性的纳米SiC表面Si2p峰明显降低,而C1s峰和O1s峰明显地增长,对C1s、Si2p峰精细扫描及分峰拟合表明,纳米SiC表面碳元素中有38.4%属于接枝物聚缩醛的有机碳,而79.8%的Si元素结合能增加了2.5eV,由此表明,纳米SiC表面形成了良好的表面修饰层,接枝物聚缩醛以化学键结合于纳米SiC表面;对比XPS和热失重分析(TG)的数据结果,可以推测,聚缩醛主要分布在纳米SiC的表面,而在体相中独立存在的几率较小。
车剑飞周莉马佳郡伍玉兰汪信
关键词:表面修饰X射线光电子能谱碳化硅
室温快速合成SnSe纳米棒被引量:2
2005年
The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SnSe nanorods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via a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sodium selenosulfate (Na2SeSO3) and SnCl2·2H2O in 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he complexing agent (trisodium citrate)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ambient air. 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oy (T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nSe nanorods are well crystalline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85 nm and the lengths up to 10 μm. Th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SnSe is also discussed.
韩巧凤祝艳刘孝恒杨绪杰陆路德汪信
关键词:柠檬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