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630002-3F)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蒋水元李锋李虹李伯林吴群英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组培
  • 6篇培苗
  • 6篇组培苗
  • 6篇罗汉果组培苗
  • 3篇脱毒
  • 3篇茎尖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酶联免疫法
  • 2篇免疫法
  • 1篇性状
  • 1篇性状研究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动态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长发育习性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机构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桂林医学院
  • 4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桂林亦元生现...

作者

  • 5篇李锋
  • 5篇蒋水元
  • 4篇李虹
  • 4篇李景云
  • 4篇吴群英
  • 4篇李伯林
  • 3篇黄夕洋
  • 2篇王满莲
  • 1篇覃喜军
  • 1篇戴俊
  • 1篇韦霄
  • 1篇邓业成
  • 1篇陈海珊

传媒

  • 4篇广西植物
  • 1篇种子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广西科学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罗汉果组培繁殖的技术要点被引量:9
2008年
报道罗汉果组培繁殖的各项主要技术要点,包括组培条件、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接种与培养、种源保存、炼苗与移栽、苗木包装与运输等。提出了5种培养基参考配方,即茎段诱导培养:MS+BA0.5~1.0mg/L+IAA(NAA)0.05~0.1mg/L+白糖3%+琼脂4.5g/L,pH5.8;茎尖诱导培养:MS+BA0.5~1.0mg/L+NAA0.05~0.1mg/L+椰子水100mL+白糖3%+琼脂4.5mg/L,pH5.8;继代培养(丛生芽方式):MS+BA0.3~0.7mg/L+NAA0.05/IAA0.1mg/L+白糖3%+琼脂4.5mg/L,pH5.8;继代培养(微型扦插方式):MS+BA0.1mg/L+IAA0.3mg/L+活性炭0.07g/L+白糖3%+琼脂4.5mg/L,pH5.8;生根培养:MS+BA0.07mg/L+IBA0.15mg/L+IAA0.1mg/L+活性炭0.1g/L+白糖3%+琼脂4.5mg/L,pH5.8。分析了外植体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明确了炼苗移栽的适宜条件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罗汉果组培苗繁殖生产技术规程。
蒋水元蒋剑刚李锋覃吉胜刘凤英黄争艳
关键词:组培繁殖技术规程
罗汉果组培苗规范化种植生产操作规程(SOP)被引量:13
2007年
该操作规程明确了罗汉果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和罗汉果总甙含量测定方法,为罗汉果的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操作依据。
蒋水元李锋李虹黄夕洋陈海珊
关键词:罗汉果组培苗
罗汉果组培苗脱毒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技术对罗汉果组培苗进行脱毒培养,并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和电镜观察法对脱毒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培苗经38.5℃热处理10d后,剥取0.2~0.5mm微茎尖培养或切取1.0~1.5mm茎尖进行二次茎尖脱毒培养,茎尖苗的脱毒率均为100%,建立了两种有效的罗汉果组培苗脱毒方法。
吴群英李伯林李景云
关键词:茎尖培养酶联免疫法脱毒
不同立地条件罗汉果组培苗的光合特性被引量:3
2010年
比较了三种不同立地条件罗汉果组培苗的光合光响应特性以及主要环境因子和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探讨影响罗汉果组培苗生长的关健生态因子。结果显示:罗汉果组培苗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均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丘陵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山地最低。丘陵和山地罗汉果组培苗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在12:30~13:30时出现轻微的非气孔限制,平地受云层遮挡,无第二峰出现;9:00~15:30时之间的罗汉果组培苗Pn与气孔导度(Gs)正相关,而Pn和Gs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叶温(TL)和叶片内外水汽压差(VPD)负相关,并随TL和VPD的增大下降幅度更大。丘陵环境条件最适合罗汉果组培苗的生长,中午前后Pn的下降与此时的强光、高温和低湿度有关,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同时作用的结果。
王满莲蒋水元李锋韦霄李虹覃喜军戴俊
关键词:光合日变化最大净光合速率组培苗
罗汉果脱毒苗大田性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对罗汉果组培苗进行了大田种植,探讨了罗汉果脱毒苗和常规苗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除大田移栽存活率偏低外,罗汉果脱毒苗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当年单株挂果最高可达100个,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吴群英李伯林李景云
关键词:脱毒苗
罗汉果组培苗营养动态与施肥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分析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组培苗不同生育期的植株氮、磷、钾三元素营养动态变化,总结不同栽培管理阶段的施肥技术与方法及其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汉果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氮、磷、钾三元素含量及比例有所不同,但均以钾素量最大,氮素为次,磷素所占比例甚少;基肥对于罗汉果组培苗早期生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选用猪粪等有机农家肥并掌握合理的用量,可增强植株长势;幼苗期追肥以偏重钾素的配方对植株生长的较为有利,花果期施用适量的有机农家肥和复合肥对于增加植株的结果数量、提高大中果比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蒋水元邓业成李锋黄夕洋李虹
关键词:组培苗营养动态施肥技术
罗汉果微茎尖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7
2013年
剥取罗汉果微茎尖进行培养,探讨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罗汉果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罗汉果茎尖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GA3 0.1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IBA 0.1 mg/L+GA3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1.0 mg/L+0.1%活性炭,生根率为100%,移栽成活率可达93.33%。
吴群英李伯林李景云
关键词:快速繁殖
罗汉果组培苗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对罗汉果组培苗生育周期、生长发育习性以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年全生育期为240~260d,定植当年即可正常开花结实。根系与块茎有两个增长高峰期,分别为开花结果期(7月上、中旬)、枯苗期(11月上旬~12月上旬);茎蔓在定植20d内生长较缓慢,之后逐步加快,其中主蔓和一级侧蔓构成植株空间骨架结构,二级侧蔓和三级侧蔓为主要结果蔓;开花座果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花、果着生位置以二级侧蔓的6~15节和三级侧蔓的3~18节为主,点花授粉宜在雌雄花开放的当天上午进行,果实的生长膨大约在座果后的30d内完成,但果实发育成熟约需80d。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2~28℃,其中旬温25~28℃时对花果生育最为适宜;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和80%以上的空气湿度;全生育期对氮和钾的吸收量较大,但在生殖生长期,尤其在结果盛期与果实发育期,对磷、钾的需求增加。
蒋水元李锋李虹王满莲黄夕洋
关键词:罗汉果组培苗生育周期生长发育习性生态适应性
罗汉果组培苗二次脱毒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组培苗采用热处理和剥取茎尖技术进行二次脱毒处理,脱毒效果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和电镜观察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适合材料热处理的培养基为MS+0.3 mg/L 6-BA+NAA 0.1 mg/L+0.1 mg/L IBA,热处理材料的顶芽呈锥形,利于剥取茎尖;茎尖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 6-BA+0.05 mg/L NAA+0.1 mg/L GA3;38.5℃热处理10 d剥取长1.0~1.5 mm的茎尖进行二次脱毒培养,存活率为80.00%,脱毒率为100.00%。
吴群英李伯林李景云
关键词:茎尖脱毒酶联免疫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