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07)

作品数:16 被引量:116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毅敏杨飞高月香周创熊春晖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常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群落
  • 4篇黑藻
  • 3篇水质
  • 3篇群落结构
  • 3篇沉水
  • 3篇沉水植物
  • 2篇稻秸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有机物
  • 2篇植物
  • 2篇三维荧光
  • 2篇三维荧光光谱
  • 2篇摄食
  • 2篇摄食率
  • 2篇生理指标
  • 2篇水稻秸秆
  • 2篇水体
  • 2篇平行因子分析
  • 2篇扦插

机构

  • 10篇常州大学
  • 10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作者

  • 9篇张毅敏
  • 7篇杨飞
  • 5篇高月香
  • 4篇周创
  • 3篇王丽卿
  • 3篇杨阳
  • 3篇李定龙
  • 3篇熊春晖
  • 2篇张玮
  • 2篇马剑敏
  • 2篇吴晗
  • 2篇刘碧云
  • 2篇吴振斌
  • 2篇汪龙眠
  • 2篇蔺庆伟
  • 2篇马梦洁
  • 2篇林超
  • 1篇段金程
  • 1篇潘继征
  • 1篇贺锋

传媒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中铝来源、铝毒机制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随着铝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生产和使用,包括铝盐絮凝剂在水处理/湖泊治理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环境酸化,越来越多的铝进入生态系统,给许多生物带来毒害效应。文章综述了生态系统中铝的来源,铝毒对藻类、鱼类、植物和人体的毒害机制及影响铝盐迁移转化和毒性的主要因子,并提出建议和展望。在陆地生态系统中,铝主要以金属铝、氧化铝、铝盐化合物、含铝矿石等形态存在;水生生态系统中,铝主要以无机单体铝、无定型絮状物Al(OH)3和聚合铝等形态存在。铝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或影响营养的利用对藻类群落结构组成和藻细胞产生影响。通过引起离子调节和呼吸紊乱,铝对鱼类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具有剂量毒性作用。铝在人体蓄积后,对神经、骨骼、肝脏、免疫系统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植物铝毒机制主要包括:(1)对根系细胞分裂及伸长的抑制;(2)对植物营养物质吸收的抑制;(3)对植物体内关键酶代谢的抑制;(4)对遗传物质及细胞结构的损伤等。影响铝毒的因子主要包括pH、Al^3+形态及浓度、环境温度、水体硬度、溶解性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结合配体浓度等。因此,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科学使用铝制品,严格把控饮用水及食品中铝浓度标准。工业水处理中应加快研发应用高效环保的大分子聚合/微生物絮凝剂,控制水处理厂出水残余铝浓度。由于铝是两性元素,且水环境中铝越来越多,建议进一步研究铝盐在碱性环境中的毒性作用以及铝盐对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的毒性作用。
蔺庆伟马剑敏彭雪孙健刘碧云吴振斌
关键词:铝毒藻类植物根系PH
水体浊度对沉水植物菹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研究了在不同浊度〔(30±3)、(60±3)和(90±3)NTU)〕水体中光强对菹草生长以及茎部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光胁迫引起的菹草株高,叶片数,以及茎部光合特性、过氧化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浊度对菹草植株株高的影响程度不同,但试验结束时,各浊度组与对照组之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20和27 d时,30 NTU浊度对菹草叶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结束时30 NTU浊度对菹草叶片数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27和33 d时,60和90 NTU浊度对菹草叶片数的抑制作用达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10 d时各浊度组对菹草茎部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影响不显著(P>0.05);各浊度组Fv/Fm值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同一试验时间各浊度组菹草茎部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始终达极显著水平(P<0.01);菹草茎部SOD活性随浊度的增加逐渐增大,POD活性则随浊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王晋林超张毅敏杨飞
关键词:菹草浊度茎部光合特性生理指标
江苏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8
2016年
为了解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2014年对滆湖20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按季节进行了8次调查,同时对14项水环境指标进行了逐月监测.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5种,其中软体动物3种,占12%,摇蚊幼虫12种,占48%,寡毛类4种,占16%,甲壳类4种,占16%.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中国长足摇蚊和太湖裸须摇蚊.摇蚊幼虫和寡毛类存在显著的空间和季节变化.氮、磷营养元素和水温对滆湖水域环境状况有较大影响,且总氮(TN)、硝态氮(NO_3^--N)和溶解氧(DO)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TN和NO_3^--N是影响滆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环境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主要类群的变化.
熊春晖张瑞雷季高华冯立辉王丽卿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炭化秸秆吸磷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经炭化、KMnO4预氧化和FeSO4溶液改性后,制备得到低成本的改性炭化水稻秸秆(modified carbonized rice straw,MCRS)。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红外光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多种手段,分析了炭化水稻秸秆和MCRS的理化性能。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pH值和温度对MCRS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CRS对磷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其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当投加量为4 g·L-1、pH值为7时,MCRS对水溶液中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依据Langmuir方程计算得到,30℃条件下,MCRS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5.49 mg·g-1。
杨阳张毅敏练建军段金程周创林超
关键词:水稻秸秆KMNO4预氧化吸附等温线磷酸根
不同底质和扦插方式对沉水植物恢复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研究了不同底质(黑泥、黄泥、河沙)和不同扦插方式(正向扦插、反向扦插、水平放置)对轮叶黑藻和马来眼子菜顶枝断枝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轮叶黑藻和马来眼子菜最大株高和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均出现在黑泥底质下,两植物的不定根数量和根系长度最大值出现在黄泥底质下;不同底质对轮叶黑藻和马来眼子菜平均每株所再生分枝数、分枝生物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为黑泥、黄土、河沙。从扦插方式对沉水植物生长繁殖看,在反向扦插条件下,马来眼子菜生长停止,黑藻生长缓慢,但促进了其不定根、分枝提前生成;在水平放置条件下,两种植物所生成的不定根数量和分枝数最多。
马梦洁李定龙张毅敏杨飞
关键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底质扦插方式
太湖流域湖荡湿地有色溶解有机物特征分布与来源解析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2015年秋季太湖流域10个典型湖荡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解析三维荧光光谱(EEMs),对水体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荡CDOM吸收系数a(350)存在空间差异。CDOM吸收系数与CODMn、DOC分布规律相似,三者之间相关性显著。采用平行因子法分析CDOM的荧光光谱,解析出3种组分,即紫外光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 (250 nm/430 nm)、类酪氨酸荧光组分C2(265 nm/305 nm)以及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3(280 nm/330 nm),且C2、C3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湖荡内源物质(C2、C3)对CDOM荧光强度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尚湖(97. 47%)>昆承湖(95. 77%)>阳澄湖(88. 62%)>澄湖(86. 96%)>宜兴三氿(81. 34%)>长荡湖(80. 77%)>淀山湖(79. 51%)>傀儡湖(77. 43%)>元荡(75. 81%)>滆湖(68. 44%),显示湖荡均偏内源主导。荧光指数BIX、HIX及类蛋白组分与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的比值也显示相同的结果,均显示湖荡CDOM来源于自生微生物、藻类等新近自生源,整体呈弱腐殖质特征。
王青潘继征潘继征马书占陈丙法
关键词:太湖流域有色可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上海滴水湖两种枝角类对浮游植物群落牧食的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于2012年9月通过浮游动物添加实验,研究了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隆腺溞(Daphnia carinata)对上海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氨氮和可溶性活性磷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增加,大型溞组浮游植物密度较空白组降低了70.3%,隆腺溞组浮游植物密度较空白组降低了80.0%,叶绿素a浓度分别下降了80.4%和75.2%,叶绿素a与氨氮、可溶性活性磷呈显著相关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较空白组也发生较大变化,硅藻、蓝藻和绿藻密度比例明显降低,隐藻、裸藻和甲藻在实验结束时没有检出,说明大型溞和隆线溞能有效控制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并能够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同时,附着藻类密度较空白组也有明显减少,说明大型溞和隆线溞对附着藻类也有一定的牧食作用。
熊春晖徐玉萍李为星张玮李典宝王丽卿
关键词:大型溞浮游植物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鲴、三角帆蚌的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恒温循环水槽,研究了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鲴(Xenocyprinae)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组合对铜绿微囊藻的控制作用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度2 700 lx、光暗比12 h∶12 h,26.8~27.6℃条件下,中流速(0.06m/s)最适宜铜绿微囊藻生长;低流速(0.02 m/s)组控藻效果最优,对藻细胞的去除率高达(86.11±0.30)%,其次为中流速(0.06 m/s)组,高流速(0.10 m/s)组相对最差,但对藻细胞去除率仍可达到(41.37±0.13)%;水动力条件(流速)对DO浓度影响较大,流速越大,DO浓度越大;对TP、氨氮有明显(P<0.05)的去除作用,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4±5.5)%、(66.4±1.4)%;但对TN的去除效果不明显(P>0.1),甚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体中的氮负荷,3种(低、中、高)流速下TN浓度相对于初始值增加了(2.1±0.2)%^(19.8±0.2)%。
张毅敏周创高月香汪龙眠杨飞刘海青吴晗
关键词:水动力条件三角帆蚌控藻水质
不同水温下鲴鱼对铜绿微囊藻的控制作用及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在室内受控模拟条件下开展实验,研究了在19、23、27、31、35℃5个水温梯度下鲴鱼对铜绿微囊藻和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下,鲴鱼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束时铜绿微囊藻密度减少至初始密度的18%~30%,摄食率和消化率分别为6.83×104~8.32×104cells/(g·d)、93%~98%;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68%~88%;实验组TP、TN去除率分别为22%~25%、20%~38%,对照组的分别为80%~94%、28%~40%。对照组NH+4-N浓度变化很小(0.071~0.073 mg/L),而实验组氨氮浓度显著增大(2.222~3.645 mg/L),分别为初始值的31、34、42、51和46倍。
周创张毅敏高月香杨阳杨飞张永栋
关键词:鲴鱼铜绿微囊藻摄食率消化率水质
改性炭化水稻秸秆的制备及其表征
采用预氧化及铁盐对炭化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低成本的改性炭化水稻秸秆。利用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SEM)、电荷情况(Zeta)、X射线衍射(XRD)及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测试技术对改性前后炭化水稻秸秆的结...
杨阳张毅敏练建军段金程周创林超
关键词:水稻秸秆碳化改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