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1200)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谭烨辉陈志云连喜平王强陈红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腹足
  • 4篇腹足纲
  • 3篇软体动物
  • 3篇软体动物门
  • 2篇新记录种
  • 2篇芋螺
  • 2篇中国海
  • 2篇记录种
  • 1篇新腹足目
  • 1篇园林
  • 1篇园林植物
  • 1篇杂色
  • 1篇植物
  • 1篇植物配置
  • 1篇沙生
  • 1篇沙生植物
  • 1篇生态生物学
  • 1篇生态生物学特...
  • 1篇生态生物学特...
  • 1篇综合评价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4篇连喜平
  • 4篇陈志云
  • 4篇谭烨辉
  • 1篇任海
  • 1篇简曙光
  • 1篇陈红锋
  • 1篇刘楠
  • 1篇王馨慧
  • 1篇王强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园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蜑螺属Nerita几个混淆种的比较研究(腹足纲,珍珠蜑螺目,蜑螺科)
2018年
蜑螺科Neritidae蜑螺属Nerita的一些种类形态近似,形态鉴定上存在种类混淆、同物异名或错误鉴定等现象。作者在整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历年来采集的蜑螺科标本时,对4种隶属于蜑螺属的易混淆种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标本的反复对比,分别找出了它们之间外部形态、地理分布以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差异,澄清了混淆,确立了其分类地位:1)矮狮蜑螺Nerita chamaeleon Linnaeus,1758和圆蜑螺Nerita histrio Linnaeus,1758两者贝壳形态相近,在我国海区分布重叠,存在混淆以及错误鉴定的现象,根据螺旋部以及壳面雕刻可将它们区分开,即前者壳面螺肋光滑,后者螺肋粗糙,而前者螺旋部较后者高;2)锦蜑螺Nerita polita Linnaeus,1758和杂色蜑螺Nerita litterata Gmelin,1791两个种常被混淆在一起,都鉴定为锦蜑螺,前者在我国见于台湾、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后者在我国见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西沙群岛,其中杂色蜑螺此前在我国仅见于台湾,本文的报道进一步完善了该种的地理分布信息。
陈志云连喜平谭烨辉
关键词:软体动物门
广东珠海荷包岛海岸沙生植物综合评价与应用被引量:26
2018年
海岸沙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对海岸沙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珠海荷包岛61种沙生植物的适应性、观赏特性、应用价值、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据最终评价得分,将各树种划分为:Ⅰ级(>85分)、Ⅱ级(80~85分)、Ⅲ级(75~79分)、Ⅳ级(<75分)4个等级。筛选时,乔灌木得分大于80分,草本得分大于75分,共筛选出47种本地沙生植物。另外,结合本地沙生植物与华南滨海地区常见优良沙生植物,对荷包岛沙岸植物配置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可为荷包岛海岸及邻近海岛的海岸沙地生态景观恢复提供参考。
贠建全唐小清王强江惠敏陈红锋
关键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植物配置
芋螺科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芋螺科(Conidae)是一类多样性较高的暖水性海洋贝类,肉食性,体内有毒素可射杀猎物。芋螺毒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因此该类动物备受关注。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芋螺动物资源,芋螺资源的开发及相关研究需要分类学提供支撑。本文简述了芋螺科的系统分类研究历史,回顾了这一类群的国内外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海域芋螺科分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终指出通过经典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交叉综合,结合中国海域的研究材料,将会补充和完善国际上较新的芋螺科分类系统,缩小与国外同类研究间的差距。
陈志云连喜平谭烨辉
关键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系统分类学
中国海塔螺科Turridae一新记录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
2017年
在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塔螺科标本时,鉴定出隶属于厚重螺属Crassispira的一中国海新记录种:蟹守厚重螺Crassispira cerithina(Anton,1838)。文中对该种的贝壳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分类地位以及主要鉴别特征进行了讨论。
陈志云连喜平谭烨辉
关键词:新腹足目中国海新记录种
抗风桐(Pisonia grandis)的生态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1
2017年
抗风桐(Pisonia grandis)为紫茉莉科常绿乔木,是西沙群岛自然植被中最常见的乔木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药用和观赏价值;其生长速度快,断枝可再殖,在防风、海岸固沙以及海岛植被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西沙群岛永兴岛的野生抗风桐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解剖特征、生理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风桐属阳生性树种,具有叶片厚、比叶面积低、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小等形态解剖特征,利于其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脯氨酸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风桐生长的土壤养分含量低,但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高,表明抗风桐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高,对土壤养分贫瘠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抗风桐能适应强光、干旱和贫瘠等生长条件,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重要树种。由于抗风桐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适时浇水及补充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以维持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平衡。该研究结果为抗风桐的引种、栽培、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馨慧刘楠刘楠任海简曙光
关键词:生态生物学特性抗逆性
中国海芋螺属一新记录(腹足纲,芋螺科)被引量:4
2016年
在整理分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芋螺科标本时,鉴定出隶属于芋螺属的1个中国海新记录种:塔伽芋螺Conus tagaroae(Limpala?r&Monnier,2013)。文章对其贝壳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陈志云谭烨辉连喜平
关键词:腹足纲新记录种中国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