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109)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毅胡锦矗石红艳徐剑李艳红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四川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中华山蝠
  • 3篇山蝠
  • 2篇翼手类
  • 2篇标志重捕
  • 1篇乳头
  • 1篇森林砍伐
  • 1篇生长发育
  • 1篇食物
  • 1篇年龄特征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昼夜活动节律
  • 1篇蝙蝠
  • 1篇砍伐
  • 1篇环境因子
  • 1篇活动节律
  • 1篇光照
  • 1篇繁殖
  • 1篇繁殖生态
  • 1篇繁殖行为

机构

  • 4篇广州大学
  • 4篇四川师范学院
  • 2篇广州师范学院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韶关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绵阳师范高等...

作者

  • 6篇吴毅
  • 5篇胡锦矗
  • 3篇石红艳
  • 1篇侯万儒
  • 1篇刘昊
  • 1篇徐剑
  • 1篇李艳红

传媒

  • 3篇兽类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广州师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华山蝠繁殖生态的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借助于Mini- 2型超声波接收器 ,采用标志重捕法 ,结合录音、录像、拍照等方法 ,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山蝠集群繁殖 ,产仔育幼期雌蝠与雄蝠分离 ,形成母子群。 4月中下旬开始受孕 ,5月下旬到 6月下旬产仔。多是一胎两仔 ,极个别一胎一仔。初生仔性比为 1 1∶1 (♀ ♂ ) ,幼蝠不选择母体 ,母蝠则只哺育自已的幼仔。幼蝠 5周龄后开始飞翔 ,独立生活前的成活率约为 72 2 0 % ,3个半月性成熟。当年仔参与交配。幼仔独立生活后 ,逐渐与母蝠分离。 9月中旬到 1 0月上旬交配 。
石红艳吴毅胡锦矗李艳红
关键词:中华山蝠繁殖行为标志重捕繁殖生态
中华山蝠的昼夜活动节律与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0
2003年
借助于超声波接收器 ,采用定点、非定点观察、昼夜连续观察的方法 ,并结合标志重捕、拍照、录像等方法 ,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活动节律进行研究。中华山蝠属晨昏性动物 ,有两次活动高潮 ,傍晚 1 9:0 0~ 2 1 :0 0时 ,凌晨 3 :0 0~ 5 :0 0时左右。白天在栖息处休息 ,光照、温度、湿度、天气等环境因子对其活动均有影响。晴天傍晚一般当上空照度减弱到 60 0lx以下时开始外出觅食。出巢个体数(y)与照度 (X)负相关显著 (P <0 0 1 )。回归方程为 :Y =5 3 3 1 -0 2 3 5 9X(X =5 0lx,Y =lny)。中华山蝠外出活动的温度下限为 1 4℃。不同月份日平均飞出蝠数与傍晚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
石红艳吴毅胡锦矗
关键词:翼手类中华山蝠活动节律环境因子
四川地区大蹄蝠某些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对大蹄蝠的某些年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左侧第 1上臼齿的磨损情况 ,将大蹄蝠划分为 7个年龄组。同时探讨了各年龄组中假乳头的分布 ,右侧假乳头发达者最多 ,占73 68% ,平均长度为 7 2 91 9± 2 330 2mm (N =1 4)。左侧发达者仅占 1 5 79% ,平均长度为 9± 1 0 0mm (N =3)。从皮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可见 ,具皮叶者多数为雄性 (72 % ) ,但雌性亦有 2 1 1 %的个体有皮叶。结果还表明 ,皮叶的发达程度不与年龄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吴毅侯万儒胡锦矗成英李军
关键词:大蹄蝠年龄特征
人类活动对翼手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000年
翼手类捕食农林昆虫,对人类有益。其粪便和肉可入药,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其栖息环境和食物等方面,影响翼手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影响翼手类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有:人类生产活动对森林的砍伐和开垦、自然洞穴的开发利用、房屋结构的改变和水工建筑等。影响翼手类食物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植物栽培种类变化和农药的使用等。如果不加强对翼手类的保护,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翼手类的栖息环境将更加恶化,种类和数量将愈来愈少。
吴毅胡锦矗
关键词:翼手类栖息地食物森林砍伐
全文增补中
中华山蝠的生长发育及年龄估算被引量:9
2008年
1997年5~9月,采用标志重捕法对中华山蝠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共观察幼蝠388只次(雄性184只次,雌性204只次),结果显示:中华山蝠幼蝠20d前体重和前臂长均呈直线增长,日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57g/d与1.36mm/d,回归方程为:体重=3.05+0.57×日龄,前臂长=15.49+1.36×日龄。20d后增长减慢,大约5周龄后开始飞行,初飞幼蝠与成体的体重差异显著,前臂长与成蝠差异不显著。中华山蝠幼体生长与Logistic、Von Bertalanffy及Compertz3种生长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较高,R2值超过0.93。前臂长的增长用Logistic曲线拟合最合适,体重的增长用Von Bertalanffy曲线拟合最合适。根据前臂长以及第四掌骨与指骨间软骨的发育模式,得到出生后1~76d幼蝠的年龄鉴定方程式。当前臂长≤43.32mm时,日龄=-10.77+0.71×前臂长;当前臂长>43.32mm时,日龄=71.10-9.89×第四掌骨与指骨间软骨长。
石红艳刘昊吴毅胡锦矗
关键词:中华山蝠生长发育标志重捕
蝙蝠的采集标记与重捕被引量:12
2001年
介绍了不同栖息环境中蝙蝠的采集方法 ,并对蝙蝠的标记方法、标记工具、注意事项以及蝙蝠重捕后对标记环的回收等进行了介绍 ,可为蝙蝠生态。
吴毅徐剑
关键词:蝙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