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1003)

作品数:70 被引量:1,157H指数:20
相关作者:王宗明张柏宋开山刘殿伟杨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经济管理
  • 9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松嫩平原
  • 12篇土壤
  • 11篇遥感
  • 8篇GIS
  • 7篇气候
  • 6篇图像
  • 6篇土地利用
  • 6篇作物
  • 5篇玉米
  • 5篇黑土
  • 4篇地理信息
  • 4篇盐碱
  • 4篇生态
  • 4篇土壤侵蚀
  • 4篇反射率
  • 4篇NDVI
  • 3篇低山丘陵
  • 3篇低山丘陵区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机构

  • 58篇中国科学院
  • 9篇空军航空大学
  • 8篇吉林大学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吉林省土壤肥...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水利部松辽水...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吉林省地理信...
  • 1篇天津市规划局

作者

  • 57篇王宗明
  • 53篇张柏
  • 43篇宋开山
  • 25篇刘殿伟
  • 16篇杨桄
  • 11篇李建平
  • 10篇李方
  • 9篇李晓燕
  • 9篇段洪涛
  • 8篇刘焕军
  • 7篇杨飞
  • 6篇徐京萍
  • 6篇王志强
  • 6篇国志兴
  • 5篇韩富伟
  • 4篇张树清
  • 4篇张树文
  • 3篇徐忠林
  • 3篇李德军
  • 3篇张惠琳

传媒

  • 7篇农业系统科学...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红外与毫米波...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遥感信息
  • 2篇计算机与现代...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Chines...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2篇2008
  • 28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水保措施减蚀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活动剧烈,加之降雨多以夏季暴雨为主,造成了该地区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文章通过对宾县三岔河小流域7个试验小区径流和产沙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出不同水保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
韩富伟张柏宋开山王宗明王岩松高燕
关键词:径流小区土壤侵蚀水保措施
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3
2008年
利用1982-2003年GIMMS-NDVI数据集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东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1982-2003年东北地区森林、草地和农田植被年内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峰值都出现在夏季,森林植被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最高,农田次之,草地最低。(2)22年期间,森林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草地和农田植被覆盖总体亦呈下降趋势,但西辽河平原草地和松嫩平原农田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相同植被类型比较,长白山东北部林地、西辽河平原草地、松嫩平原农田植被覆盖均比较稳定。(3)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1982~1992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为545435km。,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43.91%;植被覆盖减少面积为96491km^2,占总面积的7.77%;1993-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呈减少趋势,植被覆盖减少的面积为626839km^2,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50.45%,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较少,仅为27025km^2,占总面积的2.18%,且呈零星分布。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变化是东北地区植被覆盖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志兴王宗明宋开山李方张柏刘殿伟
关键词:植被覆盖NDVI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九台市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铬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06年
基于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菜地、旱地和水田3种耕作方式对吉林省九台市土壤重金属铬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了整个区域铬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菜地和水田土壤中铬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存在积累现象,而旱地不明显。用球状模型来拟合整个区域铬含量的理论半变异函数效果最佳,铬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自相关范围较大,属于强空间相关。同时,各向异性分析表明该区域的铬含量分布是各向同性的。通过普通Kriging插值发现,铬含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九台市东北部的岛状区域和西南部,这主要是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的影响,使得长期以来,该区域铬的迁移方向大致为西部和东北部。总体而言,九台市土壤铬含量分布目前仍主要受母质、土壤性质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但一些外在因素如耕作方式、施肥对其影响也不容忽视。
徐京萍张柏王宗明郭跃东宋开山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统计学
玉米光合有效辐射分量高光谱估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PAR)是各种生产力模型、作物估产模型等的重要参数,本文将对高光谱估算FPAR效果作初步探讨分析,为提高FPAR估算及遥感产品验证精度和各种生态模型模拟精度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本文基于地面实测玉米数据,详细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分量与光谱反射率及其一阶导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FPAR估算机理,并利用反射率、一阶导数、植被指数方法研究了玉米冠层FPAR估算效果。【结果】玉米FPAR与整个可见光波段反射率相关性都相对较好,明显好于近红外波段;FPAR与一阶导数的相关关系曲线波动较反射率大,仅520、570、670、805、950和1010nm几个波长处一阶导数与FPAR相关性较好。FPAR与典型单波段反射率和一阶导数具有较好拟合关系,确定性系数分别高达0.791和0.882。总的来说,一阶导数法和植被指数法估算FPAR效果较反射率法好些,其中一阶导数的多波段逐步回归分析取得最优的估算效果,R2高达0.944。除红、绿和常用的近红外波段外,375nm附近紫色波段和950nm附近的近红外波段用于估算FPAR也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结果,特别是水分强吸收的波段具有较好的提高FPAR估算精度的潜力。【结论】一阶导数法和植被指数法估算FPAR效果稍好,充分挖掘高光谱数据估算FPAR潜力,选择最佳波段能够较好得提高FPAR估算精度。
杨飞张柏宋开山王宗明刘殿伟徐京萍
关键词:玉米FPAR反射率一阶导数NDVIRVI
GIS支持下的松嫩平原黑土区作物生产力模拟被引量:5
2007年
结合作物模拟模型与GIS,分析了松嫩平原黑土区海伦市主要旱地作物玉米和大豆1996-1999年的产量潜势、水分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结果表明,所用方法能够模拟作物各个级别的生产力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作物产量潜势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1996-1999年,海伦市玉米和大豆的生产潜势分别为7028kg/hm^2-8979kg/hm^2和2250kg/hm^2-3220kg/hm^2。对作物水分生产力的模拟结果表明,因大豆具备固氮功能,不施氮肥情况下大豆水分生产力下降的幅度要明显低于玉米水分生产力的下降幅度。模拟结果同时验证,水分和养分的合理搭配是实现作物较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前提。耕地坡度和土壤类型对作物现实生产力均有影响,坡度〈30的耕地作物生产力大于坡度〉30的耕地;对不同土壤类型的作物生产力而言,黑土〉草甸土〉黑钙土。表6,参23。
王宗明张柏宋开山刘殿伟李晓燕李建平
关键词:作物模拟模型GIS水分生产力
Hyperspectral Estimation of Corn 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被引量:4
2007年
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FPA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variables in many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and biomass estimation models.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retrieve FPAR accuratel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odel preci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experi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rn canopy FPAR and spectral reflectance, and reflectance derivative. Discussion about the mechanism of FPAR estimation with different empirical models is based upon corn canopy reflectance, reflectance derivative, 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RVI (ratio vegetation index). The reflectance of visible bands showed much better correlations with FPAR than near-infrared band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PAR and reflectance derivative varied more frequently and greatly than that between FPAR and reflectance, and with preferable correlation only around 520, 570, 670, 805, 950, and 1 010 nm. Reflectance and reflectance derivative both had intimate correlation with FPAR at some typical single band, with the maximum R2 of 0.791 and 0.882, respectively. In a word, reflectance derivative and vegetation index were much effective in the estimation of corn FPAR than reflectance, and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of multibands with reflectance derivative showed the best regression with R2 of 0.944. Reflectance at 375 and 950 nm with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water showed prodigious potential for FPAR precisely estimating model establishment. On the whole, vegetation index and reflectance derivative had good relationships with FPAR, and could be used for FAPR estimation. It would be effective for choosing right bands and excavating the hyperspectral data to improve FPAR estimating precision.
YANG FeiZHANG BaiSONG Kai-shanWANG Zong-mingYOU Jin-chunLILT Dian-weiXUJing-ping
关键词:玉米反射系数
松嫩平原作物生产力地统计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分析方法研究松嫩平原作物现实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变异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对于玉米现实生产力而言,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38.9%,且主要体现在5km以内的小尺度上;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61.1%,主要体现在中尺度上。大豆现实生产力的块金值较大,占基台值的41.3%,表明对于大豆而言,人为控制因素的作用更显著;而且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主要表现在10km以内;在10km以外,结构性因素是引起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导因素。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的分维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性因素对玉米现实生产力的影响大于大豆,人为影响在其现实生产力的区域分异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图5,表3,参6。
李晓燕王宗明张柏宋开山刘殿伟
关键词:作物生产力空间异质性地统计学松嫩平原
基于阴影搜索法的飞机目标遥感图像分割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介绍阈值分割的原理并分析传统图像分割中阈值的确定方法;为提高对飞机目标遥感图像的分割效果,采用阴影搜索法对图像阈值进行判定。该算法对图像进行横向或纵向扫描,根据像素的变化频率判定阴影区域并确定目标与背景的关系,实现图像分割中最优阈值的自动提取。该算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灵敏度低对分割效果的影响,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有效性。
杨桄张柏王宗明刘岩鹤
关键词:阈值分割飞机目标
松嫩平原作物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通过分析松嫩平原主要作物—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阐明区域尺度作物生产力的重要控制因子。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现实生产力与生长季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好,与年总太阳辐射之间的相关性次之,其次为与年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大豆现实生产力与年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好,与年总太阳辐射之间的相关性稍差;大豆现实生产力与平均温度之间呈现较弱的负相关。不同坡度条件下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对于松嫩平原而言,坡度不是影响作物现实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耕作土壤对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的影响分析表明,对于玉米而言,6类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玉米现实生产力存在以下规律:黑土>草甸土>黑钙土、暗棕壤和盐碱土>风沙土。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大豆现实生产力存在差异:黑土>草甸土>暗棕壤>黑钙土和盐碱土>风沙土。以500mm降水量等值线为界线,将松嫩平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研究其作物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松嫩平原东西两个部分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水平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差异。
王宗明张柏宋开山李晓燕刘殿伟李建平
关键词:作物生产力影响因素松嫩平原
东北典型丘陵漫岗区沟谷侵蚀动态及空间分析被引量:19
2007年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分析1954年和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探讨研究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动态变化,并以侵蚀沟密度变化值为依据进行不同分区侵蚀因素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过去46年间,克山县东南部侵蚀沟密度趋于减少,西北部侵蚀沟密度增大。1954~2000年侵蚀沟密度变化值在侵蚀减弱区与高程和坡度呈负相关,在侵蚀增强区呈正相关。随着坡长增加,侵蚀沟密度变化量呈增加趋势。侵蚀沟变化与坡长相关性最大,R2达0.974 3,其次为高程,R2为0.689 3,与坡度的相关性最小,R2为0.343 7。结果表明,高程和坡度不是东北丘陵漫岗地区土壤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坡长是该区侵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密切相关,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与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加速侵蚀沟发育。
李晓燕王宗明张树文闫业超
关键词:丘陵漫岗区土壤侵蚀动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