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531905)

作品数:11 被引量:78H指数:5
相关作者:邢国刚蔡捷王保国韩济生万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电生理
  • 3篇电生理学
  • 3篇穴位
  • 3篇穴位电刺激
  • 3篇神经元
  • 3篇生理学
  • 3篇经皮穴位电刺...
  • 2篇电针
  • 2篇针刺
  • 2篇术后
  • 2篇痛敏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麻醉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痛
  • 2篇机械痛敏
  • 2篇骨癌
  • 2篇骨癌痛
  • 2篇癌痛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邢国刚
  • 5篇蔡捷
  • 3篇王保国
  • 2篇万有
  • 2篇方东
  • 2篇韩济生
  • 1篇刘敏
  • 1篇朱兵
  • 1篇刘小旦
  • 1篇杨静静
  • 1篇唐文豪
  • 1篇孟秀丽
  • 1篇崔彦军
  • 1篇张嵘
  • 1篇郭向阳
  • 1篇姜辉
  • 1篇景向红
  • 1篇陈雪
  • 1篇刘风雨
  • 1篇安立新

传媒

  • 8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潜在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大麻在东西方不同文化中作为药物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20多年前,各国学者发现了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随后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表明,激活该系统可以明显缓解炎症痛、神经病理痛等慢性痛,相关药物也已经处于临床实验阶段。此外,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调节食欲、缓解多发性硬化症(mutiple sclerosis,MS)患者难治的痉挛症状方面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其与惊厥、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等疾病相关。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巨大潜在临床价值有待人们进一步挖掘。
孙伟桐朱婉榕邢国刚
关键词: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慢性痛食欲多发性硬化症
电针改变CFA炎症痛大鼠前扣带回脑区神经元放电活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电针对炎症痛大鼠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4组:CFA炎症痛模型组加电针,CFA炎症痛模型组加假电针,对照组加电针,对照组加假电针。应用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记录在电针前、后1 h内以及给予激光痛刺激前、后ACC神经元的放电,处理记录到的神经信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针后,CFA炎症痛组和对照组大鼠ACC神经元的平均放电率均增高,CFA炎症痛组大鼠ACC脑区内对激光痛刺激有反应的兴奋性神经元反应性降低。结论:电针激活炎症痛大鼠ACC脑区的神经元,但抑制ACC脑区内对痛刺激起兴奋性反应的神经元。推测电针通过调节ACC脑区神经元活动而镇痛。
周萌萌刘风雨岳路鹏蔡捷廖斐斐朱兵景向红万有伊鸣
关键词:炎症痛前扣带回电针神经元放电
基于小波变换脑磁图成像的针刺足三里穴镇痛特异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是否在中枢神经存在相对功能特异性的生理表征。方法:采集28名健康被试针刺足三里及旁开假穴的脑磁图成像数据,引入基于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方法,将大脑分为额叶、颞叶、中央区、顶叶和枕叶五大区域,观测不同频段的响应变化,对比针刺足三里及旁开假穴时频差别反应。结果:针刺足三里穴位和旁开假穴可引发大脑振荡信号活动的不同变化模式。针刺足三里后,位于大脑对侧半球的颞叶部位的MEG传感器显示delta频段能量的持续增强,而在大脑同侧半球响应部位则表现为能量降低,在其他频段则没有引起显著的变化。这一模式与旁开假穴显著不同。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具有调节对侧颞叶能量增强,同侧区域能量降低的功能特异性。
程灏王保国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穴
KCNQ/M(Kv7)钾通道参与骨癌痛大鼠中枢敏化的电生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探讨KCNQ/M(Kv7)钾通道在骨癌痛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在雌性SD大鼠,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MRMT-1乳腺癌细胞(4×104,4μl)的方法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术后14天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同侧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以检测造模是否成功。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造模后14天,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造模前后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放电变化以及脊髓背表面给予KCNQ钾通道的激动剂瑞替加滨(retigabine,RTG)5 mM对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C-纤维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建立模型后14天,(1)与PBS组相比,模型组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明显增多(P<0.001,n=11);(2)与DMSO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瑞替加滨可以显著抑制骨癌痛大鼠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P<0.001,n=14)。结论:骨癌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兴奋性显著升高(即发生了中枢敏化);KCNQ/M(Kv7)钾通道的功能性下调可能与骨癌大鼠的中枢敏化和骨癌痛的发生有关。
蔡捷崔彦军邢国刚
关键词:骨癌痛WDR神经元KCNQ
鞘内应用普瑞巴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电生理学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鞘内应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10 d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敏,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n=10),通过鞘内插管分别鞘内给予(i.t.)普瑞巴林100μg/d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line,NS)作阴性对照,连续3 d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测定大鼠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鞘内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2)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对SN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C纤维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与NS组相比,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连用3 d,能显著增加SNI大鼠术侧后爪的50%PWT,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P<0.001,n=10),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n=10)。(2)与NS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可以显著抑制SNI大鼠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P<0.001,n=9)。结论: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可以对SNI大鼠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运动功能,该机制可能与通过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有关。
蔡捷丁蕾邢国刚郭向阳孟秀丽
关键词:普瑞巴林脊髓背角神经病理性疼痛WDR神经元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5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择期全麻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取双侧太阳穴、左侧合谷穴及外关穴,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持续直至手术结束。C组无穴位刺激。运用神经心理测试(Stroop色词测试、数字符号替代测试、听觉语言学习测试)评定并记录术前1 d、术后3 d的认知功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T组与C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7.5%,P>0.05)。两组Stroop色词测试和数字符号替代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听觉语言学习测试中延迟词语记忆个数显著少于术前(P<0.05),T组的延迟词语记忆个数多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可能有改善术后记忆恢复能力的作用。
赵琳王双燕王保国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经皮穴位电刺激针刺麻醉
CX3CR1介导切口术后的机械痛敏:针药复合麻醉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术后痛是临床中最常见和最需要紧急处理的疼痛,它阻碍患者康复,且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针药复合麻醉是传统针刺和现代麻醉技术相结合的新麻醉方法,即药物全身麻醉的同时在穴位施加针刺,可加强镇痛效果,减少术后痛的发生,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参与多种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CX3CR1是否参与针药复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机制。建立C57BL/6J小鼠足趾切口痛模型,用行为学测试检测小鼠痛阈,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CX3CR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小鼠足跖切口引起明显的机械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针药复合麻醉明显抑制机械触诱发痛,但对热痛觉过敏没有影响。CX3CR1主要表达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中,其蛋白水平在足跖切口术后3 d显著升高,针药复合麻醉对CX3CR1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CX3CR1基因敲除小鼠足跖切口术后3 d机械痛阈较野生型C57BL/6J小鼠明显升高,但针药复合麻醉的镇痛作用消失;小鼠鞘内注射CX3CR1中和抗体同样可翻转针药复合麻醉的术后镇痛作用。以上结果提示,脊髓小胶质细胞中的CX3CR1参与足跖切口痛和针药复合麻醉术后镇痛作用。
李超毛威黄云柯赵志奇吕宁
关键词:针药复合麻醉小胶质细胞脊髓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Na_V1.8在骨癌大鼠DRG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表达上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骨癌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NaV1.8的表达及其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将大鼠随机分为PBS盐水对照组和骨癌痛组,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NaV1.8在各组大鼠DRG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蛋白表达。骨癌痛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鞘内给予NaV1.8的阻断剂A-803467(50 nmol,100 nmol和150 nmol)或其溶剂对照来检测其对骨癌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结果:(1)NaV1.8的条带密度与内参的比值由PBS组的0.79±0.06上升到骨癌痛组的1.34±0.12(P<0.01)。(2)与溶剂组比,鞘内给予A-803467能够缓解骨癌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3)斜板实验显示给予150 nmol A-803467后,骨癌痛大鼠的运动行为未受损。结论:NaV1.8在骨癌大鼠DRG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表达显著升高,这种升高可能是引起骨癌大鼠外周敏化和骨癌痛的基础。
杨静静刘小旦方东刘敏蔡捷万有韩济生邢国刚
关键词:骨癌痛NAV1机械痛敏热痛敏
膜片钳技术在慢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改变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以骨癌痛大鼠为例,探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慢性痛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分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对照组和骨癌痛组大鼠小直径DR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及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的电流,分析大鼠小直径DRG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记录到骨癌痛大鼠的小直径DRG神经元静息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爆发动作电位的阈值降低、TRPV1通道的电流幅度增大。结论: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有效而直观的记录到单个神经元动作电位和电流的变化,并由此对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慢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蔡捷方东李松邢国刚
关键词:全细胞膜片钳背根神经节慢性痛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电针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镇痛的影响被引量:35
2013年
目的:观察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麻醉恢复期以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七氟烷全麻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七氟烷全麻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对A组患者进行针刺;与开颅侧同侧,合谷连外关,金门连太冲,足三里连丘墟;频率2/100 Hz,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宜。电刺激时间为麻醉诱导开始前直至手术结束。对T组患者,穴位选择、频率、强度调整等各个参数均等同A组。只是在相应穴位贴上皮肤自粘电极(直径3 cm),用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S组患者在上述相应穴位上贴上导线,不进行刺激。3组患者在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下行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维持麻醉,术毕停止吸入七氟烷,连接术后镇痛泵。记录麻醉恢复期情况及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麻醉恢复期情况表明,A组和T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小于S组(P<0.01)。A组和T组患者术后4 h内VAS评分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小于S组(P<0.01)。术后6 h直至术后48 h,3组间镇痛效果差别不大。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一样,在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能够显著缩短麻醉后恢复时间,辅助术后早期的镇痛,提高患者麻醉后恢复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安立新陈雪李锦刘蕴宁王保国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七氟烷术后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