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4014052)

作品数:110 被引量:448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战强黄文陈明安庆龙何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3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金属学及工艺
  • 54篇机械工程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理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数控
  • 23篇机床
  • 22篇合金
  • 16篇数控机
  • 16篇数控机床
  • 9篇刀具
  • 9篇铣削
  • 7篇主轴
  • 7篇钛合金
  • 6篇抛光
  • 6篇铣刀
  • 6篇仿真
  • 5篇电主轴
  • 5篇硬质合金
  • 5篇汽车
  • 5篇网络
  • 5篇可靠性
  • 4篇硬质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机构

  • 11篇山东大学
  • 10篇中国工程物理...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重庆大学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南京航空航天...
  • 6篇遵义师范学院
  • 5篇吉林大学
  • 5篇北京机电研究...
  • 5篇中国航空制造...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安电子科技...
  • 4篇机械科学研究...
  • 4篇上海航天设备...
  • 4篇成都飞机工业...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北京信息科技...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刘战强
  • 5篇黄文
  • 4篇何建国
  • 4篇安庆龙
  • 4篇陈明
  • 3篇明伟伟
  • 3篇张根保
  • 2篇胡秋
  • 2篇雷大江
  • 2篇姜芙林
  • 2篇孙宇
  • 2篇赵广彬
  • 2篇韩胜超
  • 2篇丁武学
  • 2篇王红军
  • 2篇陈燕
  • 2篇张云飞
  • 2篇李新水
  • 2篇冉琰
  • 2篇刘钢

传媒

  • 22篇工具技术
  • 10篇制造技术与机...
  • 9篇组合机床与自...
  • 6篇金属热处理
  • 6篇机械设计与制...
  • 4篇航空制造技术
  • 4篇航空精密制造...
  • 3篇机械设计
  • 2篇计算机集成制...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机床与液压
  • 2篇铸造技术
  • 2篇宇航材料工艺
  • 2篇航天制造技术
  • 2篇装备制造技术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焊接学报
  • 1篇宇航计测技术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涂料工业

年份

  • 17篇2022
  • 18篇2021
  • 47篇2020
  • 36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1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电产品早期故障主动消除技术研究
针对国产机电产品早期故障频发、固有可靠性低、使用可靠性差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提高机电产品可靠性为目的,提出了一套基于元动作单元的早期故障主动消除方法。对元动作理论和FMA(Function-Motion-Action)分解...
李宇龙
关键词:机电设备
文献传递
高速磨削电主轴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预测高速脂润滑电主轴温度分布以及研究热影响因素对温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电主轴高速轴承和电机发热及传热机制,采用热阻节点网络方法建立了高速电主轴的热特性模型。采用此模型分别计算了在不同转速、预紧力、冷却流量及冷却水入口温度条件下电主轴关键节点的温升及热影响规律。为了验证模型及热影响规律的准确性,搭建了电主轴温度测量实验系统,分别测量电主轴关键节点在不同热影响因素下的温升。结果表明,电主轴不同热影响因素对高速电主轴温升影响规律不同,通过优化特定工况下电主轴的工作参数可有效降低电主轴温度,进而减少热误差并提高电主轴的使用寿命。
孙翔雨姚振强
关键词:热特性
大直径薄壁框类零件的五轴联动加工工艺优化被引量:5
2020年
对该类零件加工流程和数控加工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五轴联动分层错位交替铣削加工方法代替当前的T型刀三轴联动底齿层铣的方法.合并优化加工工序和五轴联动程序,将半精加工与精加工工序合并,减少装夹次数,消除重复装夹带来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加工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加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同时也能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满足设计图样要求.
王良周金强何晓青刘宽白鹰刘晓
关键词:大直径薄壁五轴联动
基于流体动力学的小口径磁流变抛光过程机制分析方法
2022年
磁流变抛光技术是在光学发展中为满足光学元件加工精度的要求,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精密抛光技术。通过对磁流变抛光技术原理的研究提出其核心技术的关键因素。根据核心技术的影响因素设置问题和工艺参数,结合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磁流变液密度、流速对磁流变抛光技术工艺加工的质量和效率的影响,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抛光过程进行仿真。对磁流变抛光过程抛光区域进行局部模拟仿真分析,并开展交叉参数进行验证。将不同密度的磁流变液分别设置为相同状态下的空气和水,并对初始速度进行对照实验验证。发现了磁流变液的速度、压强和磁流变液的密度这几个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内在联系。
杨航周俊张云飞黄文何建国
关键词:磁流变抛光流体动力学工艺参数
筒体结构内壁环形下陷加工工艺研究
2019年
为了提高筒体结构内壁环形下陷加工效率,保证下陷深度和宽度尺寸,本文提出采用角度头五轴加工工艺进行内壁环形下陷加工的方法。针对筒体结构变形引起环形下陷深度尺寸难保证的问题,设计了变形校准工装。针对机床构型和角度头运动原理,建立了五轴加工的角度头后置处理模型。针对环形下陷铣削过程中C摆超程问题,提出了C摆超程插补和角度优化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在筒体结构精密下陷结构中进行了应用,应用表明:本文形成的筒体结构内壁环形下陷加工工艺能完成精密下陷的加工。
康晓军周造文向兵飞徐明兰惠熊勇柯王华
关键词:筒体结构
变速器齿轮滚齿制造过程可靠性研究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而变速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汽车的功能及寿命。齿轮作为汽车变速器核心的零部件,在变速器工作过程中起到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陶振雷
关键词:汽车变速器可靠性
CFRP三维铣削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层间损伤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具有层间结合强度低、各向异性等特点,切削过程中易产生层间损伤。为了对CFRP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层间应力、层间损伤进行研究,建立了复合材料三维铣削仿真模型。该模型在结构上采用等效均质建模,层内单元利用VUMAT子程序建立了三维Hashin起始失效准则以及损伤演化过程模型,层间采用Cohesive单元连接以模拟层间损伤的产生及扩展。通过与实验切削力数值的比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切削力、层间应力及层间损伤随纤维方向角(0°、45°、90°、135°)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铣削过程加工损伤主要集中在近工件表面。铣削力、层间应力、层间损伤受纤维方向角的影响,纤维方向角为90°与135°时,轴向铣削力较大,层间应力与层间损伤均随纤维方向角的增加而增大,纤维方向角为135°时,层间应力最大,层间损伤最严重。
秦旭达唐心凯葛恩德李士鹏朱圣富
关键词: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飞轮转子储能优化的结构设计被引量:2
2022年
飞轮储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储能方式,目前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高速储能飞轮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这里以提升飞轮转子的储能密度为目标,对复合材料高速储能飞轮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针对T700某型号碳纤维复合材料转子,建立了储能密度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对储能转子的结构参数优化,得到优化后的轮毂外径为170mm,层间过盈量为0.3mm,复合材料轮环各层的径向厚度为15mm,最终使得飞轮的储能密度提升了22.8%。
刘畅蔡晓江安庆龙陈明
关键词:复合材料储能飞轮粒子群算法
TiAlN涂层及微观组织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改变工艺参数,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硬质合金基体上制备Ti Al N涂层来研究涂层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经表面和断口形貌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增加主因素偏压,涂层表面趋向光滑平整,结构趋向致密,表面的大颗粒数量明显减少。EDS能谱分析表明,涂层元素的含量受偏压和N2流量影响较大。XRD分析发现,膜层中有Ti Al N系和Ti N系的物相结构,Ti N/Ti Al N多层涂层主要从(111)晶面择优取向生长。
左伟峰赵广彬程玺儒黄悦林平
关键词:非平衡磁控溅射TIAL偏压微观结构
铝件浸液式非标淬火设备的研制
2020年
通过介绍铝件淬火工艺基本原则、铝件在水介质中浸液式淬火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换热系数与淬火介质温度和流速的关系,为铝件浸液式淬火设备的非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本团队研制的非标铝件浸液式淬火设备工程应用中遴选典型案例,分析其在设计和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阐明了淬火时保证铝件预期性能的前提下减少畸变的解决方法。
罗平石一磬李贤君张文良周彤孙萌
关键词:铝件工程应用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