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1034)

作品数:7 被引量:196H指数:6
相关作者:蔡崇法史志华王天巍李朝霞闫峰陵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邯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降雨
  • 4篇红壤
  • 3篇坡面
  • 2篇土地利用
  • 2篇泥沙
  • 2篇坡面侵蚀
  • 2篇人工模拟降雨
  • 2篇模拟降雨
  • 2篇径流
  • 2篇产流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遥感监测研究
  • 1篇入渗
  • 1篇三峡库区
  • 1篇沙粒
  • 1篇沙量
  • 1篇生态修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侵蚀

机构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邯郸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7篇史志华
  • 7篇蔡崇法
  • 5篇王天巍
  • 4篇李朝霞
  • 3篇闫峰陵
  • 1篇温利华
  • 1篇陈利顶
  • 1篇丁树文
  • 1篇刘红耀
  • 1篇郭伟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对坡面侵蚀的影响被引量:80
2007年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二者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0.25)与侵蚀量和径流强度相关程度最高,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标准化平均重量直径(NMWD)与二者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泥沙粒径与湿筛MWD和WSA0.25之间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8283^*,r=0.8209^*);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的NMWD与泥沙粒径也存在较好正相关关系(r=0.7458,r=0.6859).泥沙粒径和水流功率在本研究中未表现出较好相关性(r=-0.1852).
闫峰陵史志华蔡崇法李朝霞
关键词:红壤团聚体坡面侵蚀泥沙粒径
红壤表土团聚体破碎方式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以5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团聚体在消散和机械外力两种破碎方式下的稳定性,并对团聚体两种破碎方式下的坡面产流过程及其表土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强为60 mm·h-1时,在消散和雨滴击溅共同作用下,随着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产流时间从3.7增加到16.2 min,稳定产流强度在0.73-0.93 mm·min-1之间,径流系数(α)与平均重量直径D1,FW和D1,WS(FW为快速润湿;WS为预湿后震荡)的多元回归式为αfallow=141.8-32.2D1,WS-9.8D1,FW (R2=0.91).消除雨滴动能后,产流时间在3.9到40.2 min之间,稳定产流强度减少6%~81%,径流系数(α)与D1,FW符合αnet=188.06D1,FW-2.304的幂函数关系(R2=0.96).入渗过程可以用Horton模型来描述,裸土条件下的稳定入渗率fc和系数k可分别用D1,WS的指数和对数函数描述,消除雨滴动能后则可用D1,FW分别进行描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降雨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破碎方式对降雨入渗过程和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坡面水文过程模拟和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提供必要的土壤参数.
史志华闫峰陵李朝霞王天巍蔡崇法
关键词:红壤径流入渗人工模拟降雨
不同湿润速率对三种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以三种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湿润速率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以及泥沙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坡度为15°、降雨强度为60mmh-1条件下,湿润速率越大,产流时间越慢,稳定径流强度越大。供试三种红壤QP1、QP2和QP3快速湿润时稳定径流强度较慢速湿润分别增加60%、37%和21%。同样,坡面侵蚀量也随着湿润速率的增大而增加,供试三种典型红壤在快速湿润条件下侵蚀量较中速湿润分别增加23%、28%和61%,较慢速湿润分别增加112%、85%和159%。侵蚀泥沙的平均质量直径随着湿润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团聚体破碎机制以及坡面侵蚀机理,为侵蚀模型提供必要的参数。
郭伟史志华陈利顶闫峰陵李朝霞蔡崇法
关键词:红壤人工模拟降雨坡面侵蚀径流
湖北省咸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基于1978、1991和2002年3期的MSS、TM与ETM遥感影像数据,对红壤丘陵北部边缘区的咸宁市1978~2002年20余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充分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土地结构整体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将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图叠加,统计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2个比较时段的转移概率矩阵。结果显示,20多年来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以林地为主导的土地格局,林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耕地、未利用地则明显减少。在定量刻画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影响该区土地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政策导向、科技投入、消费水平与人口因素。
温利华史志华王天巍蔡崇法刘红耀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
武汉降雨侵蚀力特征与日降雨侵蚀力模型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本研究利用武汉市蔡店水保试验站25年的降雨过程资料分析了该市降雨侵蚀力的季节、年际和次分布特征,建立了一个基于日降雨量的降雨侵蚀力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武汉市降雨侵蚀力集中分布在4~9月,高峰值出现在7月;不同年份的降雨侵蚀力差异很大,变异系数达到0.43,且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呈现负趋势,年倾向率达-253.3MJ·mm/(hm^2·h)。次降雨的Ri值分布振幅很大,年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几次降雨过程中。本研究提出的日降雨侵蚀力预测模型能反映降雨侵蚀力的季节分布,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6,偏差系数σ为2.2%。
史志华郭国先曾之俊陈锦春王天巍蔡崇法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
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生态修复效果的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论文利用多时相LandsatTM E/TM影像、文献和野外调查资料,从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等方面对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5年的生态修复,乐天溪流域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80.6%增加到2002年的83.23%,不仅林草覆盖率增长,而且林地质量有较大提高,覆盖度较高的林地和灌丛面积增幅达18.1%和9.1%,相反,疏林面积减少37.9%。流域土地利用结构明显有好转,结构基本合理,相对合理指数由0.76上升到0.81。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善使得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大为降低,微度、中度和强度土壤侵蚀面积分别减少11.49、26.43和4.61km 2,流域平均侵蚀模数由1999年的1562.5tk/m 2降为2002年的870.7t/km 2。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但在实际工作中生态修复也需要人工的合理干预。
史志华王天巍蔡崇法赵春华杨开望
关键词:生态修复土地利用土壤侵蚀遥感
降雨过程中红壤表土结构变化与侵蚀产沙关系被引量:48
2005年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表土微形态观测,研究了发育于泥质页岩、第四纪红粘土和花岗岩3种母质的红壤在降雨侵蚀过程中表土土壤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泥质页岩红壤极易形成土壤结皮,增加径流,响应结皮的形成,径流速率和含沙量较高,且迅速达到最大值,随后径流稳定而含沙量持续下降。第四纪红粘土红壤团聚体稳定,较难形成结皮,且结皮易被破坏,导致侵蚀过程中产流产沙量较低,均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呈缓慢上升趋势。花岗岩红壤基本上不能产生结皮,粗化现象严重,因此产流量和产沙量也较低;由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以及径流的选择性运移,泥质页岩红壤和花岗岩红壤侵蚀泥沙中细颗粒(<0.02mm)含量远高于土壤中该粒径颗粒。而第四纪红壤侵蚀泥沙中粗颗粒较多,以多级团聚体的团聚体为主。
李朝霞王天巍史志华丁树文蔡崇法
关键词:侵蚀产沙降雨过程侵蚀泥沙产沙量产流产沙泥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