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05DZ19503)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沈杰胡健沈卫峰张瑞岩杨震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替罗非班
  • 3篇介入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预后
  • 2篇介入治疗
  • 2篇介入治疗后
  • 2篇急诊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ST段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型心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张奇
  • 5篇杨震坤
  • 5篇张瑞岩
  • 5篇沈卫峰
  • 5篇胡健
  • 5篇沈杰
  • 4篇张宪
  • 4篇郑爱芳
  • 4篇张建盛
  • 1篇吕安康
  • 1篇陈秋静
  • 1篇蒲里津
  • 1篇丁风华
  • 1篇陆林

传媒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基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水平、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估价GA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入选患者单纯冠心病186例(Ⅰ组)、单纯2型糖尿病83例(Ⅱ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241例(Ⅲ组)及正常对照者300例(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GA、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其中127例患者还测定血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Ⅲ组血清GA水平(21.20%)显著高于对照组(14.87%)、Ⅰ组(15.57%)和Ⅱ组(19.37%)测值(P<0.05)。血清G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HbA1c水平显著相关(r=0.743,P<0.001)。Ⅲ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组和Ⅱ组(P<0.01),但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清GA水平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GA、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GA可能是反映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有用指标。
陆林蒲里津张奇张瑞岩胡健杨震坤吕安康丁风华沈杰陈秋静沈卫峰
关键词: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质肿瘤坏死因子-Α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前瞻性比较急诊室或导管室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连续113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急诊室内(术前使用组,56例)和导管室内替罗非班使用组(术中使用组,57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术后30天和18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中使用组相比,术前使用组急诊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复流血流发生率明显增高(23.2%比8.8%,P<0.05)。术后校正TIMI帧数(cTFC)显著降低(20.2±4.7帧比23.1±5.3帧,P<0.01),但TIMI3级(96.4%比94.7%,P>0.05)、TMP3级(64.3%比57.9%,P>0.05)、ST段总和回落(6.2±1.2mm比6.0±1.1mm,P>0.05)、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CK-MB)峰值(229.5±97.1ng/mL比247.9±78.8ng/mL,P>0.05)、肌钙蛋白(Tn)I峰值(67.7±31.0ng/mL比74.6±32.8ng/mL,P>0.05)、平均住院天数(12.7±6.2d比12.0±4.5d,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天和180天术前使用组MACE发生率分别降低49%和32%、左室射血分数分别增加4.3%和3.6%(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术后30天(96.4%比93%,P>0.05)和180天(92.9%比89.5%,P>0.05)无MACE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使用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术中使用组(10.7%比12.3%,P>0.05)。结论急诊室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和术后心肌灌注,但近期临床预后与导管室内使用该药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沈杰张奇张瑞岩张建盛杨震坤胡健郑爱芳张宪沈卫峰
关键词:心肌梗死替罗非班预后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出血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连续156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ACS患者,观察其轻度出血、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的发生率,并与国外大型临床研究比较,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例ACS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14.7%),其中轻度出血18例(11.5%),严重出血3例(1.9%),血小板减少症1例(0.6%),输血1例(0.6%)。与国外大型临床研究相比,轻度出血(11.5%和10.5%、12.0%)和严重出血(1.9%和1.4%、2.4%)发生率相似(P均>0.05),但输血(0.6%和3.5%、4.0%)和血小板减少症(0.6%和1.3%、2.4%)发生率显著降低(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OR=2.53,P<0.0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OR=2.1,P<0.02)、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1.73m2)-1(OR=10.59,P<0.01)与出血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相似;老年、肾功能不全和急诊PCI是替罗非班治疗出血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沈杰张奇张瑞岩张建盛胡健杨震坤张宪郑爱芳沈卫峰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替罗非班安全性
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室功能及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将145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比较2组基础临床情况、冠脉造影和PCI结果、住院期及术后第90天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结果:2组基础临床情况、冠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住院期的EDV、ESV、LVEF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134±28)ml∶(146±46)ml]、P<0.05[(67±17)ml∶(81±36)ml]、P<0.05[(49±7)∶(45±9)%];术后第90天的EDV、ESV、LVEF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147±31)∶(158±62)ml]、P<0.05[(61±20)∶(79±41)ml]、P<0.01[(58±8)∶(51±9)%]。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术后第90天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分别为5.5%∶15.3%及6.8%∶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替罗非班治疗(OR=0.76,P<0.05)、年龄<65岁(OR=0.83,P<0.01)、住院期LVEF≥0.5(OR=0.49,P<0.05)是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显著改善住院期和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及临床预后。
沈杰张奇张瑞岩张建盛胡健杨震坤郑爱芳张宪沈卫峰
关键词:替罗非班左心室功能
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及临床预后的作用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心肌梗死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联合应用血小板Ⅱh/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ST段回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4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替罗非班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急诊PCI术后1小时ST段抬高总和(∑ST)回落、术后9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胸痛复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急诊PCI术前∑ST及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 2ST回落明显增加[(6.39±3.43)mm比(4.49±2.43)mm,P<0.01],术后9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9.9%比25.7%,P<0.05)和胸痛复发率(7%比20%,P<0.05)均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59±0.06比0.52±0.06,P<0.01)显著增高。其中替罗非班组心力衰竭发生率(8.50%比22.9%,P<0.05)显著降低,但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ST回落和替罗非班治疗(r=0.361,P< 0.01)及术后9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r=0.613,P<0.01)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替罗非班治疗是∑ST回落的唯一独立决定因素(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并显著加速ST段回落,显著改善术后90天临床预后和左心室功能。
沈杰张瑞岩张奇张建盛胡健杨震坤张宪郑爱芳沈卫峰
关键词:心肌梗塞替罗非班介入治疗ST段回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