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JJ017)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彭荣胜更多>>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协调发展
  • 3篇农村
  • 2篇人口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农村人
  • 2篇农村人口
  • 2篇农区
  • 2篇区域协调发展...
  • 2篇主体功能区
  • 2篇旅游
  • 2篇旅游产业
  • 2篇旅游产业发展
  • 2篇经济空间
  • 2篇功能区
  • 2篇传统农区
  • 1篇地区城镇化
  • 1篇增长极
  • 1篇人口转移
  • 1篇生物多样性保...
  • 1篇农村劳动力

机构

  • 7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彭荣胜

传媒

  • 2篇生态经济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宏观经济管理

年份

  • 6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旅游产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适度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生物多样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当或过度的旅游活动也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当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旅游法规体系不完备,存在"空白"和"死角",难以有效解决旅游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容易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让位于旅游资源开发;部分旅游发展政策不合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相矛盾;实践中存在以生态旅游之名行自然旅游之实的行为,弱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规划环评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重不足。因此,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在旅游规划与相关政策中细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及其保障措施、建立旅游政策法规评估制度并及时修订或废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完善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等,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的主要路径。
彭荣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政策法规协调发展
淮河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淮河源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及旅游收益转化机制、科普宣教功能不足、部分旅游发展政策不合理、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重不足。明确区域功能、加强旅游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地周边社区经济、完善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格旅游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是促进淮河源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彭荣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旅游业
推动传统农业区农村人口合理转移
2012年
我国传统农区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和第一产业比重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一直以来是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根据国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传统农区被整体划入限制开发区中的第一类,即农产品主产区,其间又点状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在这些地区,大量的农村人口向什么地方转移以及如何实现转移,既关系到传统农区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也关系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彭荣胜
关键词:农村人口传统农业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家粮食安全传统农区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彭荣胜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极淮河流域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传统农区农村人口转移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农村人口转移必须有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从构成上看,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是我国传统农区的空间主体,重点开发区则以"点状分布、局部相连"的特征镶嵌于其中。在现阶段,传统农区农村人口存在过度转移、向本地(区内)城镇转移滞缓、不愿意"双放弃"等问题,从而既导致农产品主产区缺乏必要劳动力,也阻碍农业规模化生产,还不利于重点开发区的人口与经济集聚。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传统农区农村人口转移方案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农业必要劳动力在农产品主产区内部转移;以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关联产业为支撑,促进农村人口向重点开发区转移;促流转与促放弃相结合,逐步推动农村人口从转移走向迁移。
彭荣胜
关键词:农村人口转移主体功能区传统农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导要素。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支付向城镇转移的各项费用,"素质能力"偏低,弱化了转移意愿,降低了转移空间(就业空间),从而导致城镇化进程滞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能够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付能力",通过的素质门槛也较低,从而对转移能力的要求也较低。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小城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素质能力";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制度成本、生活成本与心理成本均较低,就业建设是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有效策略。
彭荣胜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欠发达地区
中部产粮大省的经济空间分异及其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河南省经济空间分异格局表现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边缘区与核心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且已经成为影响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变化的主要因素。面对服从与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约束条件与国家加大农村改革发展力度的政策机遇,促进河南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加快推进边缘区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小城镇建设,降低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要求;促进人口和产业向陇海、京广、京九沿线集聚,并培育边缘区域性中心城市。
彭荣胜
关键词:核心区边缘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