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1137)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马颖艳荆全民刘海伟韩雅玲刘佳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医学院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分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绞痛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室壁
  • 1篇室壁瘤
  • 1篇他汀
  • 1篇轻中度
  • 1篇球囊
  • 1篇球囊扩张
  • 1篇球囊扩张治疗
  • 1篇稳定型心绞痛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机构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四平市第一人...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荆全民
  • 3篇马颖艳
  • 2篇刘海伟
  • 2篇韩雅玲
  • 1篇刘莹
  • 1篇邓捷
  • 1篇关绍义
  • 1篇徐凯
  • 1篇王斌
  • 1篇李海禹
  • 1篇梁延春
  • 1篇隋立有
  • 1篇胡晶
  • 1篇刘佳
  • 1篇张婷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室壁瘤44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室壁瘤又称室壁膨胀瘤,是心肌梗死(MI)的严重后果,造成机械、血栓栓塞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室壁瘤是MI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中为10%~38%,绝大多数发生在心肌梗死后或陈旧期。本文通过对44例经左室造影证实为室壁瘤的MI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张婷马颖艳王斌梁延春韩雅玲李海禹荆全民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壁瘤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评价阿托伐他汀对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斑块逆转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逆转作用。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2例冠状动脉CT显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20mg组22例,阿托伐他汀40mg组20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前已完成冠脉cT血管造影(CTA),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靶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冠状动脉CT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相符合者入选。每位患者选取1处狭窄30%-60%的病变为靶病变进入观察,于术后6—12个月后行冠状动脉CTA评价,比较治疗前后冠状动脉靶病变的斑块面积。结果阿托伐他汀20mg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3.44±0.42)mmol/L降至(2.31±0.19)mmo]/L,总胆固醇(TC)由(5.89±1.48)mmoVL降至(3.37±0.21)mmol/L;阿托伐他汀40mg组LDL—C由(3.52±0.43)mmol/L降至(1.83±0.17)mmol/L,TC由(5.99±1.28)mmol/L降至(3.17±0.10)mmol/L。斑块面积在入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脂治疗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斑块面积由(13.16±4.79)mm。减少至(12.28±2.36)mm。(P=0.37);阿托伐他汀40nlg组斑块面积由(13.81±4.52)mm。减少至(9.93±2.28)mm。(P〈0.01)。结论40mg/d阿托伐他汀可以使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斑块面积减少,可以阻止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效果好于20mg/d阿托伐他汀。
隋立有田兵刘海伟马颖艳邓捷关绍义韩雅玲荆全民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CTA稳定型心绞痛斑块面积
单支架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效果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主支单支架植入后进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与未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36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主支植入药物涂层支架的治疗策略,其中117例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244例未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及以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冠脉造影随访显现分支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总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分别为12.0%和13.9%,P=0.93;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7%,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则为0.8%,P=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中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分别5.1%和5.7%,P=1.00;靶病变血运重建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发生率非别为3.4%和6.1%,P=0.33;支架内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均为0;全因死亡率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发生率非别为1.7%和0.8%,P=0.60;6个月后心绞痛CCS分级≥2级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为12.8%,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为13.1%,P=1.00。6个月及以上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12.9%与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分支狭窄率低于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分支狭窄率: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34.0%,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55.3%(P=0.03)。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而言,植入单支架治疗后,无论是否进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其6个月及以上临床随访心脏不良事件相似,最终对吻球囊�
刘佳胡晶刘海伟马颖艳徐凯董海刘莹荆全民
关键词: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