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6120110005)

作品数:37 被引量:179H指数:10
相关作者:薛建阳赵鸿铁伍凯刘祖强葛鸿鹏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4篇混凝土
  • 32篇型钢
  • 32篇型钢混凝土
  • 17篇异形柱
  • 15篇转换柱
  • 14篇混合结构
  • 13篇混凝土异形柱
  • 10篇异形柱框架
  • 10篇竖向
  • 10篇竖向混合结构
  • 9篇静力
  • 9篇SRC-RC...
  • 8篇型钢混凝土异...
  • 8篇拟静力
  • 6篇拟静力试验
  • 6篇静力试验
  • 5篇延性
  • 5篇载力
  • 5篇滞回
  • 5篇实腹式

机构

  • 35篇西安建筑科技...
  • 18篇河海大学
  • 8篇中国建筑西北...
  • 5篇广西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中国中元国际...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5篇薛建阳
  • 29篇赵鸿铁
  • 18篇伍凯
  • 11篇刘祖强
  • 6篇葛鸿鹏
  • 5篇高亮
  • 5篇陈宗平
  • 4篇陈茜
  • 4篇周鹏
  • 3篇刘义
  • 2篇倪茂明
  • 2篇刘小敏
  • 2篇张昭祥
  • 1篇焦燏烽
  • 1篇白晓红
  • 1篇曾凡生
  • 1篇胡秀杰
  • 1篇王妮
  • 1篇马付彪
  • 1篇蒋孝伟

传媒

  • 8篇工程力学
  • 6篇建筑结构学报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建筑技术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 11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节点的受力性能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SRC)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设计了4个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揭示了其受力破坏机理;获取了节点受力全过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荷载—应变滞回曲线,分析了其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能力。结果表明:反复荷载作用下SRC异形柱框架角节点的抗震性能良好,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滞回环饱满、对称,其抗震承载能力高,综合抗震指标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角节点的。研究可为SRC异形柱框架角节点受力机理的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
陈宗平王妮薛建阳胡秀杰
关键词:SRC异形柱角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截面配钢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以16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为基础,对SRC-RC竖向混合结构中的转换柱进行了截面配钢分析。结果表明:型钢的配钢率对转换柱抗震性能与基本力学行为存在较大影响,配钢率较大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较小,而承载力相对较大;配钢率越大,型钢分配到的剪力越大,转换柱的内力畸变越严重,变形能力越差;随着配钢率的增大,混凝土的损伤加快,转换柱的强度衰减更显著;型钢增强了截面的抗弯刚度,提升了试件的弹性侧移刚度,但对试件加载中后期的侧移刚度影响较小。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转换柱合理型钢截面的最大抗弯承载力,避免转换柱发生严重的剪切破坏,保证其具有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与分析结果可为SRC-RC竖向混合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伍凯薛建阳赵鸿铁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刚度延性
损伤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研究损伤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对1榀两跨三层的框架模型进行拟动力试验,分析该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滞回特性、刚度等性能。结果表明:损伤SRC异形柱框架再次遭受地震作用时,首先从损伤严重的部位开始破坏;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和抗倒塌能力;刚度较小,当地震作用不大时层间变形较大。损伤指标不大于0.8的SRC异形柱框架,能够承受8度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而不发生倒塌。研究可为SRC异形柱框架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刘祖强薛建阳赵鸿铁隋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承载力与延性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16根转换柱试件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为基础,分析了转换柱的承载力与延性性能。研究了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确定了型钢局部存在对转换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型钢的配钢率、轴压比、型钢延伸高度及体积配箍率是影响承载力与延性性能的主要因素:配钢率越大,转换柱的承载力越大,位移延性系数越小;轴压比越大,转换柱的承载力越大,位移延性系数越小;型钢延伸高度对转换柱的承载力影响较小,而位移延性系数随着型钢延伸高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当延伸高度达到3/5的柱高时位移延性系数达到最大值;随着体积配箍率的增加,转换柱的承载力与位移延性系数同时增大,增长速率与配钢率有关,配钢率较大试件的承载力与位移延性系数随体积配箍率的增长速率更快。
伍凯薛建阳赵鸿铁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承载力延性轴压比
SRC-RC转换柱箍筋设置方式与破坏区域变迁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16根SRC-RC转换柱试件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3种箍筋配置方式SRC-RC转换柱试件的屈服后变形性能和破坏特征。箍筋数量较多时,试件不但表现出超过钢筋混凝土柱的屈服后变形能力,并且变形能力的稳定性较好;箍筋数量较少时,试件的屈服后变形能力受其他构造因素影响较大。箍筋的配置对SRC-RC转换柱的破坏方式乃至破坏区域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以通常方式配箍的SRC-RC转换柱均产生了剪切破坏,临界剪切缝贯通SRC-RC转换柱的钢筋混凝土部分。箍筋加密试件的剪切破坏区域转移到柱顶部的局部范围内。根据SRC-RC转换柱的破坏特点,提出了合理的箍筋配置方式:对于型钢延伸高度较小的试件,可对SRC-RC转换柱上部钢筋混凝土部分进行箍筋加密,而下部型钢混凝土部分则进行常规的箍筋配置。当型钢延伸高度超过3/5倍柱高时,箍筋的设置方式应能够有效控制黏结裂缝的发展,SRC-RC转换柱宜进行全高的箍筋加密。
伍凯薛建阳赵鸿铁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转换柱滞回性能延性
反复荷载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粘结滑移性能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揭示动力作用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粘结滑移性能,设计了17个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在型钢翼缘外侧布置电阻应变片和滑移传感器,试验获得了粘结应力沿柱高的分布规律、水平荷载-滑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了荷载循环次数对粘结应力的影响,提出了粘结应力退化率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任意位置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粘结应力和滑移分别呈抛物线状、指数分布,柱肢上下端部和中部的粘结应力较大易发生滑移出现粘结失效,随着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粘结应力不断减小,滑移量不断增大,出现粘结退化现象,荷载-滑移滞回环也由加载初期较丰满逐渐变为Z形,出现明显的"捏拢"现象,整个粘结滑移破坏过程可分为无滑移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四个阶段。
柯晓军陈宗平薛建阳马付彪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粘结滑移反复荷载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通过1榀两跨三层实腹式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中框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层间位移角、延性、耗能以及刚度退化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实腹式SRC异形柱中框架属于典型的"强柱弱梁"结构,破坏机制为梁铰机制;滞回曲线饱满,破坏时结构整体位移延性系数均值达到5.5,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到0.249;抗倒塌能力强,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约为1/39~1/13。实腹式SRC异形柱中框架总体上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于高抗震设防烈度区的多高层建筑中。
薛建阳刘祖强葛鸿鹏赵鸿铁高亮张昭祥倪茂明
关键词:异形柱框架型钢混凝土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新型异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破坏机理被引量:2
2016年
在内隔板式异形钢管混凝土节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节点破坏过程和荷载-钢腹板应变滞回曲线的分析,提出此类节点的破坏模式。比较分析表明:轴压比、柱截面肢高肢厚比和翼缘肢均对节点的破坏模式存在影响。基于此类异形节点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获得节点的破坏机理,并利用节点域变形协调条件和虚功原理推导出节点核心区腹板肢、翼缘肢钢管约束混凝土的作用长度。
陈茜梁斌刘小敏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异形柱
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边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对9个型钢混凝土(SRC)异形柱框架边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了不同配钢形式、不同轴压比条件下SRC异形柱框架边节点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得出了SRC异形柱框架边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节点承载力、延性、耗能以及刚度退化等性能.研究表明,SRC异形柱框架边节点的滞回曲线比较饱满,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位移延性系数平均值可达到3.60,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薛建阳王玮刘义刘祖强赵鸿铁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边节点力学性能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型钢保护层厚度分析
2013年
对16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由于转换柱试件的剪切作用明显,因此增加箍筋数量能够明显提升转换柱屈服后的变形能力,改善抗震耗能能力;影响型钢翼缘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试件的构造措施、轴压力大小以及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当构造措施无法避免临界剪切斜裂缝的出现时,型钢翼缘保护层承担了较大的轴压力,存在负荷过大而压溃的可能,这种破坏方式将导致箍筋约束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转换柱的抗震性能无法得到保证.为了保证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共同工作效果,防止转换柱破坏前型钢翼缘保护层压溃,型钢翼缘保护层不应小于0.2倍的截面高度,且不小于50 mm.
伍凯薛建阳赵鸿铁
关键词:转换柱混合结构型钢混凝土保护层粘结性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