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241)

作品数:9 被引量:185H指数:6
相关作者:白成科曹博李桂双张琳琳车乐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C值
  • 3篇植物
  • 3篇种子
  • 3篇最大熵
  • 3篇最大熵模型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组
  • 3篇MAXENT
  • 2篇山茱萸
  • 2篇千粒重
  • 2篇种植区
  • 2篇种植区划
  • 2篇种子千粒重
  • 2篇茱萸
  • 2篇粒重
  • 2篇进化
  • 2篇基因组大小
  • 2篇ARCGIS
  • 1篇性状
  • 1篇性状评价

机构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濒危药材...

作者

  • 8篇白成科
  • 6篇曹博
  • 4篇李桂双
  • 3篇张琳琳
  • 2篇王娟娟
  • 2篇车乐
  • 1篇张志勤
  • 1篇文苗苗
  • 1篇张龙进
  • 1篇吴永梅
  • 1篇徐军

传媒

  • 3篇植物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药材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Maxent和ArcGIS预测川贝母潜在分布及适宜性评价被引量:57
2014年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鳞茎为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本文结合川贝母108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6项环境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9.3),预测了川贝母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结果显示,川贝母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的西南、云南的西北和西藏的东南等地区,贵州的西北和甘肃的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其中,川贝母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四川(凉山和阿坝)、云南(楚雄、大理和迪庆)和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等地区(适生指数〉0.5)。等温性(模拟贡献率,20.2%)、年均降水量(16.6%)、海拔(14.3%)、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4.2%)、1月最低气温(10.9%)和土壤pH值(7.9%)是影响川贝母分布最主要的6个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川贝母最适宜生长在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的高原或山区,海拔2500-3500 m、年均降水量为850-950 mm、1月份最低温度在-3.5-4.7℃和土壤偏酸性(pH=6.66)是川贝母最适宜生长的生态位参数。上述研究结果对于适生区开展川贝母野生抚育和种植区划及标准化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娟娟曹博白成科张琳琳车乐
关键词:川贝母最大熵模型种植区划
山茱萸种质资源数量性状评价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对从全国收集的7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从叶长、叶宽、果实横径、果实纵径、鲜果百粒重、种子千粒重、种子含水量、枣皮灰分、枣皮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马钱素含量等表型性状,分析其变异系数和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75份山茱萸种质资源在叶长、叶宽、鲜果百粒重、种子千粒重、枣皮灰分和马钱素含量等性状上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说明这些性状变化范围较大,个体间性状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种子含水量、枣皮水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说明这些性状变异较小,表型性状比较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与鲜果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0.396和0.312,P<0.01),说明果实纵横径是影响果实重量的关键因素;水溶性浸出物大小与果实横径(0.481,P<0.01)、果实纵径(0.280,P<0.05)、马钱素含量(0.372,P<0.01)呈现显著性正相关,表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高低与山茱萸有效成分马钱素含量和果实大小及形状密切正相关,这将为种质的筛选、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张龙进李桂双白成科文苗苗张志勤
关键词:山茱萸数量性状
基于MaxEnt和ArcGIS对太白米的潜在分布预测及适宜性评价被引量:74
2014年
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89个太白米地理分布数据、28个气候因子以及6个与太白米生长相关的土壤因子,对太白米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和适宜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太白米的最适生区(适宜系数>0.5)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阿坝、甘孜和凉山,51813 km2)、云南(迪庆和丽江,15889 km2)、陕西(太白,16131 km2)、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17748 km2)和甘肃(陇南,12184 km2)等地区。ROC曲线的AUC=0.979,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度高。影响太白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年均降水量(贡献率38%)、海拔(32.1%)、1月最低温(7.6%)、1月降水量(6.8%)、土壤pH值(3.9%)等,太白米最适宜区环境参数为:年均降水量870 mm,海拔2550 m,1月最低温-6.3℃,1月降水量5.3 mm,土壤pH=6.77。
车乐曹博白成科王娟娟张琳琳
关键词:太白米最大熵模型
松科植物属间C值和种子千粒重与进化关系初探
2013年
在检索C值数据库和种子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松科具有完整c值和种子千粒重等数据信息的5个属108种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松科植物12值从9.5~36pg呈正态分布,种子千粒重从1.2~1269g呈偏态分布,种间千粒重相差悬殊,高达1058倍。ANOVA分析表明,松属C值平均为25.79pg,显著高于其它4个属;落叶松属C值最低(12.53pg),显著低于云杉属(18.44Pg),而云杉属、冷杉属和雪松属C值间却无显著性差异。结合前人研究结果,从C值的角度分析,松科5属间的演化顺序为:松属-云杉属-雪松属-冷杉属-落叶松属。松科5属间种子干粒重均值差异显著,松属种子均值最大(123.7g),其次为雪松属(84.5g)和冷杉属(26.4g),最后为落叶松属(5.5g)和云杉属(3,9g)。除松属外,其它4个属ANOVA分析,雪松属种子千粒重显著高于云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P〈0.01),而云杉属和落叶松属种子千粒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数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松科108种植物的C值和种子千粒重回归方程为:Y=3.145x-7.248,决定系数(R^2)为0.346,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001),线性相关系数(1,)高达58.8%,这说明松科植物随着C值增大,其种子千粒重呈明显增加趋势。综上所述,松科属间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且随着属间进化程度的提高,C值和种子千粒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具体机理尚有待于结合其它功能性状做深入分析。
李桂双白成科
关键词:松科C值种子千粒重进化
植物种子传播途径与基因组值和千粒重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3年
种子传播对植物的繁殖、分布和进化至关重要,研究植物基因组、种子千粒重与种子传播途径间相关性,对于揭示植物种子入侵和基因组进化的遗传机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期测定部分植物C值、检索植物C值数据库和种子数据信息库的基础上,对包含完整基因组信息(染色体条数、倍数、C值)、种子千粒重和种子传播途径的235种植物进行了统计和相关性分析。ANOVA结果表明,借助水、鸟、风传播的植物C值(1C水=1.3pg,1C鸟=1.6pg,1C风=2.0pg)和基因组值(1Cx水=1.1pg,1Cx鸟=1.3pg,1Cx风=1.6pg)均显著低于借助动物取食传播植物的(1C动=4.9pg,1Cx动=4.7pg)(P<0.05),但无助力扩散和动物携带与其他4种传播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35种植物物种间千粒重相差悬殊,就不同传播方式整体而言,以风力和动物携带为传播途径的植物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2和13.5g)明显低于以动物取食和水为传播途径的植物种子千粒重(分别为92.5和85.8g),而无助力传播途径与其他5种传播途径的千粒重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动物取食和水传播方式的植物基因组值和种子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0.33),其中动物取食的植物基因组值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y=0.67x+3.23,R2=0.11,P=0.04),但在其他传播途径中均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揭示植物种子传播、分布和基因组进化等提供参考。
白成科曹博李桂双
关键词:C值种子千粒重
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大小与种子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在检索植物C值数据库和种子数据信息库的基础上,对禾本科282种植物的基因组参数(倍性、染色体数、C值、GS值和平均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和种子特性(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C值在0.35~19.7 pg,大多位于1.6~3.2 pg之间,呈偏正态分布,种子千粒重在0.05~252 g,绝大多数位于0.05~20.0 g,呈偏态分布,二者平均值分别为4.14 pg和7.1 g。随着染色体倍性增加,C值在二倍体到八倍体之间显著增加,而GS值和平均每染色体DNA含量在二倍体到六倍体之间显著下降(p<0.05)。雀麦属和羊茅属随着倍性增加,C值显著增加,表现与禾本科相似的变化规律,GS值下降却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禾本科植物C值与倍性、染色体数、GS值及平均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种子千粒重无相关性。GS值与染色体数、倍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C值与种子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种子蛋白含量之间无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在系统演化和进化过程中,主要通过倍性和染色体的增加来增大C值,可能通过某种删除或丢失机制来降低GS值,从而保持较高的适应环境能力和进化速率。
李桂双曹博白成科
关键词:禾本科C值种子特性进化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黄芩基因组大小被引量:16
2013年
为了探讨和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药用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的方法,分别以新鲜、幼嫩和硅胶干燥的叶片为材料,采用Otto和LB01两种细胞核提取液,利用流式细胞术对黄芩C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选用豌豆为内标植物时,相比LB01一步法,Otto两步法在低温提取、离心和保存条件下,碘化丙啶染色浓度为0.02 mg/mL,得到的细胞核散点图相对集中,碎片较少,容易准确取门,CV较小。不同提取材料表明,幼嫩叶片和新鲜叶片利用Otto二步法均能得到高质量的细胞核悬液,细胞核数量多且散点图集中,有利于取门和测定的C值更准确。而干燥叶片提取的细胞核得到的散点图分散,无法准确取门和测定C值。最终,系统地优化了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用植物黄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并首次成功测定黄芩1C值为0.58 pg,基因组大小约为562 Mbp。这一研究结果,将为了解黄芩的基因组值大小和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他药用植物C值提供参考,并将为黄芩属药用植物资源的遗传评价和保护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张琳琳曹博白成科
关键词:黄芩流式细胞术C值
基于MaxEnt和GIS的陕西省山茱萸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预测陕西省山茱萸最适宜种植区,实现山茱萸的种植区划。方法:利用28份山茱萸实地调查及标本点的地理信息,应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加载分别在世界气象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下载的27个气候变量和6个环境变量,采用GIS预测陕西省境内山茱萸气候适宜性分布概况。结果:Max Ent运行AUC值高达0.98,表明模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结果发现,山茱萸最适宜分布于3月最低气温在-3.0~9.8℃,年平均气温在6.7~17.6℃,3月平均降水量在7~185 mm,年平均降水量在558~1 817 mm,海拔为98~1 620 m左右的地区。依据上述适宜分布结果和气候类型,可将陕西省山茱萸最适宜分布区(总最适宜面积4.5万km^2)划分为4个种植亚区,分别为Ⅰ-1秦岭北坡山地湿润气候种植区(0.59万km^2),Ⅰ-2商洛丹江河谷盆地半湿润气候种植区(1.17万km^2),Ⅱ-1汉中-安康汉江河谷盆地湿润气候区(1.51万km2),Ⅱ-2米仓山-大巴山地湿润气候种植区(0.84万km2)。建议在Ⅱ-1、Ⅰ-2和Ⅰ-1中原有山茱萸种植集中区,通过合理规划和建立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广高产、优质和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并研发机械采摘工具降低人工成本等,从而推进实施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白成科吴永梅曹博徐军
关键词:山茱萸最大熵模型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
Estimation of Nuclear DNA Content in Tannin-rich Medicinal Plant Cornus officinalis by Flow Cytometry
2014年
Objective The amount of nuclear DNA(C-value)is a key biodiversity character that provides strong unifying elements in revealing the phylogenetic regularit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me size and functional traits for plant resource.The estimation of C-values could primarily extend our knowledge o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nd genome diversity for medicinal plants,and thereby the variation of pharmacological constituents and phylogenetic mechanism of medicinal plant taxa will be revealed.However,a large number of medicinal plants(e.g.Cornus officinalis)typically contain a serie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especially tannic acid,which w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stimation of DNA content by flow cytometry(FCM).Methodological discussions and improvement need to be made to solve this problem.Methods Two isolation buffers LB01 and Otto 1 were selected to prepare nuclear suspension with additional treatments of pre-soaking and centrifugation combination of gradient centrifugal force and duration.The best isolation and estimation methods were determined by FCM measurement in C.officinalis.Results The dry leaves were pre-soaked in Otto I buffer for 15 min and the Otto I nuclear suspension was centrifugated at 1.0×103 g for 2 m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bris and nuclei were better separated and the scatterplots of good quality were obtained with low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Contrarily,the nuclear DNA content of C.officinalis could not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for nuclei extracted by LB01 buffer.Finally,2C-value and genome size of C.officinalis were first estimated as 5.92 pg and 2893 Mbp,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new methods proposed here are able to accurately estimate DNA content of C.officinalis,which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estimation of genome size in other tannin-rich medicinal plants.
Bo CaoLin-lin ZhangCheng-ke Ba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