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2ZA105)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徐振锋熊莉杨万勤王海鹏殷睿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海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亚高山
  • 5篇川西亚高山
  • 3篇土壤
  • 3篇岷江冷杉
  • 3篇冷杉
  • 2篇氮素
  • 2篇优势树种
  • 2篇质量损失率
  • 2篇杉林
  • 2篇树种
  • 2篇土壤氮
  • 2篇岷江冷杉林
  • 2篇冷杉林
  • 2篇径级
  • 2篇化学计量
  • 2篇化学计量比
  • 2篇斑块
  • 1篇氮动态
  • 1篇氮矿化
  • 1篇氮素矿化

机构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海南省水利水...

作者

  • 8篇徐振锋
  • 7篇杨万勤
  • 7篇熊莉
  • 4篇殷睿
  • 4篇王海鹏
  • 3篇吴福忠
  • 2篇王滨
  • 1篇张玺涛
  • 1篇苟小林
  • 1篇何伟
  • 1篇李志萍
  • 1篇胡庭兴
  • 1篇丁伟
  • 1篇张艳
  • 1篇席光超

传媒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雪被斑块对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活性氮库及氮矿化潜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于2012年11月中旬-2013年3月中旬,分3个关键雪被时期(雪被形成期、稳定期和融化期)采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内不同厚度雪被处理(浅雪被、中度厚度雪被和厚雪被)的土样,测定土壤活性氮库、土壤硝化和氮矿化潜力以期了解高寒森林土壤氮素生态过程.结果表明:冬季土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随着雪被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冬季土壤活性氮库(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各形态土壤氮库都以雪被融化期最高,而土壤氮硝化潜力(7.36-8.44 mg kg-1 d-1)和矿化潜力(7.22-8.23 mg kg-1 d-1)则以雪被融化期最小;硝态氮是冬季土壤无机氮库的主体,占无机氮总量的95%左右;雪被厚度对各土壤氮组分总体影响不大.亚高山森林土壤活性氮库及氮矿化随雪被进程发生显著变化,可见雪被覆盖可能改变亚高山森林冬季土壤活性氮库及土壤氮转化时间动态格局.
殷睿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张玺涛唐仕姗谢承翰王滨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
川西亚高山三种优势树种不同根序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3
2015年
采用Pregitzer的方法对细根进行分级,测定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3种优势树种1~5级细根(直径〈2 mm)碳(C)、氮(N)和磷(P)浓度,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优势树种的细根的C浓度、C/N和C/P随根序的升高而升高,N和P浓度随根序的升高而降低,而N/P在不同根序间变化不显著.细根C、N和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3个物种之间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随细根根序的不同而变化.3种树种的细根C、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唐仕姗杨万勤熊莉殷睿王海鹏张艳徐振锋
关键词:化学计量比粗枝云杉岷江冷杉红桦
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4种不同功能型物种的光合特性
2012年
【目的】初探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4种不同功能型植物糙皮桦(Betula utilis)、金顶杜鹃(Rhododendronfaberi)及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羽裂凤毛菊(Saussurea bodinieri)的叶氮浓度和光合特征。【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器测定4种不同功能型植物光合特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物种间变量差异显著性。【结果】4种植物的叶氮浓度都较高;光响应曲线相对一致;最大同化速率、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都表现为糙皮桦显著高于其他3者;表观量子效率在4种植物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金顶杜鹃和中华羊茅的光饱和点远高于糙皮桦和羽裂凤毛菊的;4种植物CO2响应曲线存在一定差异,最大羧化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都表现为木本>草本,而磷酸丙糖利用率、CO2补偿点及羧化效率没有一致规律。【结论】相对于草本和灌木,乔本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席光超徐振锋胡庭兴
关键词:林线交错带功能型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
川西亚高山3种优势林木不同径级根系分解及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川西亚高山3种优势林木(岷江冷杉、粗枝云杉和红桦)不同径级(≤2 mm,2-5 mm,≥5mm)的根系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质量损失及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特征.结果显示,红桦根系的质量损失率往往高于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根系质量损失率随径级增加而下降;非生长季的质量损失率占全年质量损失率的52%-65%;方差分析表明,木质素降解在树种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径级影响不显著(P>0.05),但二者交互作用有显著影响(P<0.05);3个树种木质素总体表现为非生长季降解生长季累积,且红桦降解或累积程度均显著高于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树种、径级及其交互作用对纤维素降解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除了红桦根系以外,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纤维素降解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综上所述,川西亚高山森林根系分解及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在物种之间有所不同,而根系径级效应与物种及季节有一定关联.
唐仕姗杨万勤何伟王海鹏熊莉聂富育徐振锋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径级质量损失率木质素降解纤维素降解
中国森林凋落叶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0
2015年
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数据库,分析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与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氮(N)、磷(P)浓度及其相关变量,探讨地理因素(纬度,LAT)、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MAT和年平均降水量,MAP)和叶特性(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对中国森林凋落叶N、P和N/P的影响.结果显示,N浓度和N/P随LAT的升高而降低,P浓度随LAT的升高而升高;N浓度和N/P随MAT和MAP的升高而升高,而P浓度随MAT和MAP的升高而降低;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N浓度差异不显著,落叶树种P浓度比常绿树种高53%,而N/P比常绿树种低57%;相反,阔叶树种N浓度比针叶树种的高37%,而P浓度和N/P在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中国森林凋落叶N、P及N/P受环境因素和叶特性综合影响,特别是气候因素对凋落叶P浓度和N/P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为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物质循环提供了理论依据.
唐仕姗杨万勤王海鹏熊莉聂富育徐振锋
关键词:凋落叶化学计量比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川西高山森林林窗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氮动态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解高山森林林窗对土壤氮动态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川西高山冷杉原始林大、中、小林窗以及林下采集了4个关键时期(初冻期、深冻期、初融期和融化末期)的土样,测定其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结果表明:各林窗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融化末期显著高于其他3个关键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初融期最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深冻期最低,而这两者含量在初冻期均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占土壤矿质氮总量的67.26%~83.59%;冬季林窗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进而引起氮素组分的改变,林窗大小与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铵态氮、硝态氮及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冻结深度与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呈显著负相关。经过季节性冻融期,小林窗和林下土壤具有更高的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为生长季内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奠定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殷睿徐振锋吴福忠苟小林熊莉唐仕姗谢承瀚杨万勤
关键词:林窗季节性冻融土壤氮素
川西亚高山3个优势树种不同径级根系分解特征被引量:15
2015年
采用埋袋法对川西亚高山3个优势树种(岷江冷杉、粗枝云杉和红桦)细根(≤2mm)、中根(2-5 mm)和粗根(≥5 mm)质量损失率及碳(C)、氮(N)、磷(P)在经历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之后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桦质量残留率低于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同一树种,质量残留率总体上随根系径级增加而增加.非生长季的质量损失率占全年质量损失率的52.1%-64.4%.红桦C释放率最高,岷江冷杉最低,且随根系直径的增粗,C释放率降低.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N释放模式为非生长季富集、生长季释放,而红桦反之.富集期间,径级越大,富集量越多.3个树种各径级根系P动态在非生长季和生长季皆表现为富集-释放模式,且岷江冷杉P富集程度显著高于粗枝云杉和红桦,但各径级之间差异总体不显著.根系径级对川西亚高山森林根系分解具有显著影响,而径级影响与树种和分解时期有一定关系.
唐仕姗杨万勤王海鹏熊莉聂富育徐振锋
关键词:径级质量损失率养分释放
季节性雪被对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冬季土壤氮矿化和淋溶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封顶埋管-原位培养和淋溶水原位收集法对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不同厚度雪被梯度(浅雪被、中度厚度雪被和厚雪被)下冬季土壤净氮素矿化量和氮淋溶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随雪被厚度的降低而降低;冬季土壤净硝化量明显大于净氨化量,且决定着净氮矿化量;土壤净氨化量、净硝化量和净氮矿化量均随雪被厚度的降低而升高;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可溶性有机氮的淋溶量分别为0.07,0.58,0.42g/m2,分别占冬季土壤氮素淋溶量的6.88%,53.62%和39.50%;中度厚度雪被土壤氮淋溶量最大,但总体上不同厚度雪被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未来气候变化所引发季节性雪被减少可能会降低该林区冬季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冻融循环,进而提高冬季土壤净氮矿化量和早春土壤氮淋溶。
殷睿蒋先敏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李志萍王滨唐仕姗丁伟
关键词: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氮素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