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5026)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龙丽娟曾玲龙超董俊德王友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甲藻
  • 4篇原甲藻
  • 2篇毒性
  • 2篇珊瑚礁
  • 2篇利玛原甲藻
  • 2篇固氮
  • 2篇固氮菌
  • 2篇PROROC...
  • 1篇毒素
  • 1篇毒性实验
  • 1篇有毒甲藻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珊瑚
  • 1篇生长速率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石珊瑚
  • 1篇热带
  • 1篇微量元素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海南省海洋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龙丽娟
  • 3篇龙超
  • 3篇曾玲
  • 2篇凌娟
  • 2篇张偲
  • 2篇张燕英
  • 2篇梁计林
  • 2篇何伟宏
  • 2篇王友绍
  • 2篇董俊德
  • 1篇施祺
  • 1篇张乔民
  • 1篇赵美霞
  • 1篇刘俏
  • 1篇蔡创华
  • 1篇余克服
  • 1篇吴军
  • 1篇杨志浩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亚鹿回头石珊瑚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9
2008年
对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沿垂直岸线的5条断面上84个调查样方观测照相和室内判读分析,鹿回头岸段石珊瑚共有13科24属69种,珊瑚分布不均,少数种类优势明显。石珊瑚优势种为澄黄滨珊瑚,其重要值百分比为36.62%;优势属为滨珊瑚属(43.85%)和鹿角珊瑚属(22.88%)。各断面间多样性格局差异明显,并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东北部第1、2断面石珊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多样性指数值高于中南部第3、4、5断面;礁坪为珊瑚稀疏生长带,种类较少且滨珊瑚为绝对优势属(重要值百分比>50%);礁坡为珊瑚密集生长带,种类较多以鹿角珊瑚最占优势(28.33%),滨珊瑚仅次之(26.71%)。近年来该岸段珊瑚礁衰退趋势明显,不合理的破坏性人类活动是重要原因。石珊瑚多样性的空间差异除因礁坪礁坡不同的自然环境外,主要与受到不同类型和强度的人类活动有关。礁坪大潮低潮时暴露,环境恶劣,且受人类采挖、践踏活动影响较频繁和明显;礁坡环境适宜,人类活动影响也相对微弱。养殖、捕捞和近岸排污等人类活动在岸段中南部较为突出,对珊瑚多样性的影响比东北部明显。在尊重珊瑚礁发育的自然规律基础上不断加大力度制止养殖、不合理捕捞和近岸排污等破坏性人类活动,才能更好地科学保护和管理该岸段珊瑚礁。
赵美霞余克服张乔民施祺
关键词:珊瑚礁生物多样性
微量元素Fe、Mn、Co对有毒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实验通过培养基筛选实验和在此基础上的微量元素Fe、Mn、Co正交实验对海南三亚热带珊瑚礁海域有毒甲藻Coolia monotis的生长和产毒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获得充足的原材料进一步开展毒素化合物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Erd、f/2、GP和K 4种培养配方中,K系列培养液更适合于C.monotis的培养。在以2K为基础培养配方的微量元素正交实验中,Fe、Mn和Co 3种微量元素的浓度配比为:Fe:2×10?5mol.L?1,Co:1×10?6mol.L?1,Mn:5×10?7mol.L?1时能获得最大的平均生长速率;而Fe:5×10?6mol.L?1,Co:1×10?7mol.L?1,Mn:2×10?6mol.L?1的条件下C.monotis的毒性最强。
梁计林龙丽娟张偲吴军
关键词:甲藻门微量元素生长速率毒性实验
环境因子对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产毒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利玛原甲藻是产生腹泻性贝毒的主要甲藻之一。产毒藻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的毒素总量有差异,研究环境因子对利玛原甲藻产毒的影响,对腹泻性贝毒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找到利玛原甲藻产毒的适宜条件。方法选取温度、光照周期、起始密度三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温度是显著因子(F>F_(0.05)),影响程度为:温度>起始密度>光照周期。结论利玛原甲藻产毒最佳条件是温度20℃,光照周期8 L:16D,起始密度6000 cells·mL^(-1)。
曾玲何伟宏龙超龙丽娟
关键词:腹泻性贝毒环境因子毒素
南海慢原甲藻的培养和毒性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南海慢原甲藻(Prorocentrum rhathymum)在f/2、f、K、2K、ES、2ES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小白鼠毒性、溶血活性以及腹泻性贝毒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盐度35‰、光照67.5μmol/(m2.s)、起始密度500 cells/mL条件下,南海慢原甲藻在f培养基中生长最好,细胞密度最大,为7.2×104cells/mL,生长率也最高,为0.647 division/d。南海慢原甲藻具有溶血活性,单位细胞溶血活性为4.8×10-7HU/cell。胞内和胞外培养液均检测出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OA),单位体积胞外OA含量为0.028 1~0.038 4μg/mL,单位体积胞内OA含量稳定期最高,为1 690 pg/mL,单位细胞OA含量指数期最高,为29.0 fg/cell。
刘俏龙丽娟
关键词:毒性
一株珊瑚礁-海草床复合生态系统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7
2010年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部分珊瑚礁退化后逐渐演替为以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为优势种的海草床群落,采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泰来藻植株的根际,分离得到一株固氮菌,编号为G33-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及固氮基因nifH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以周生鞭毛运动,呈直杆状,菌落圆形,半透明乳白色,比较湿润,有光泽,直径约1mm,低凸,光滑,边缘比较整齐。最适培养条件为:氯化钠浓度25‰,生长温度为37°C,起始pH值为8。与成团泛菌标准菌株(ATCC27155TM)相比较,在碳源利用、精氨酸双水解、苯丙氨酸脱胺酶、鸟氨酸脱胺酶、以及生长温度和盐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以16SrDNA为基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成团泛菌属Pantoeaag-glomeransWAB1870进化距离最近,相似性大于99%。此外,利用乙炔还原法对固氮活性进行测定,其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达299.16nmolC2H2/(mL.h)。
凌娟董俊德张燕英蔡创华王友绍张偲
关键词:固氮菌RDNA
光照周期、温度和起始密度对利玛原甲藻(三亚株)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了光照周期、温度和起始密度3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对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三亚株)的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周期、温度和起始密度均是影响利玛原甲藻生长的显著因子(F>F0.01),影响程度为:起始密度>光照周期>温度,最佳搭配为温度30℃,光照周期12h:12h,起始密度2000cells·mL-1。
曾玲龙丽娟龙超
关键词:光照周期温度正交实验
一株红树林根际固氮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固氮活性测定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高效固氮活性的固氮细菌,通过形态学,生化鉴定,G+C摩尔分数含量和16S rRNA以及固氮基因nif H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其特征是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直杆状,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圆形白色菌落(直径3-4mm),与短小芽孢杆菌标准菌株相比较,它们在碳源利用,水解以及生长温度盐度等方面具相似程度很高,G+C摩尔分数含量为44.6%,以16S rRNA为基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与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 B402的进化距离最近,相似性为99.6%,利用乙炔还原法对其固氮活性进行测定,具有较高的固氮活性,为156.32nmol C2H4·H-1·mL-1。
凌娟董俊德张燕英杨志浩王友绍
关键词:红树林固氮菌RRNANIFH
慢原甲藻--南海热带附生甲藻新记录被引量:6
2011年
从海南陵水新村港分离出1株附生原甲藻,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特征分析,并结合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慢原甲藻(Prorocentrum rhathymum),为国内首次报道。国内曾将该种与墨西哥原甲藻(Prorocentrum mexicanum)归为同种异名。
梁计林何伟宏龙超曾玲龙丽娟
关键词:甲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