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1894)
-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帆丰岩清梁秀龄国宁陈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Wilson蛋白离子结合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Wilson蛋白 (ATP7B酶 )的离子结合功能 ,探讨锌剂治疗Wilson病的机制。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目的基因 ,GST基因融合载体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 ,凝血酶酶切并收集目的蛋白 ,应用离子螯合层析和放射性锌印迹技术研究蛋白不同离子的结合能力。结果 ATP7B的离子结合能力为Cu(Ⅰ ) >Zn(Ⅱ ) >Ni(Ⅱ ) >Cu(Ⅱ ) ,并发现锌离子和铜离子对蛋白的结合具有竞争作用。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ATP7B以一价铜离子的形式行使其运铜功能 ,ATP7B不仅有结合铜离子的功能 ,而且有结合其他离子的功能 ;铜锌两种金属离子在蛋白结合位点的竞争作用可能是锌剂治疗WD的机制之一。
- 丰岩清梁秀龄王莹国宁陈曦徐琳黄帆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腺苷三磷酸酶HLDVD
- Wilson病ATP7B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Wilson病ATP7B基因启动子区突变与Wilson发病的关系。方法在48例患者中发现2例存在-183(C→T)突变,对发现存在突变的样本的DNA片段进行分离,克隆入pGL2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细胞,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野生型的ATP7B基因启动子作为对照,分析ATP7B基因启动子点突变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含正常与含突变ATP7B启动子区序列的pGL2载体的荧光素酶转录活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P>0.05)。结论启动子区-183(C→T)突变不影响基因转录活性。提示该突变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 杨春水梁秀龄李建英闫振文黄帆
- 关键词:WILSON病ATP7B基因基因启动子基因表达
-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和突变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检测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disease ,WD)基因启动子区的DNA序列 ,发现存在的多态和突变。方法 2 0 0 1- 0 2~ 2 0 0 4 - 0 2检测 36个WD家系 71名成员 (其中 4 8例WD患者 )及 2 0名正常人的基因组DNA序列 ,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患者一级亲属和WD患者的启动子区 - 190、- 78和 +2 6 0位 (转录起始点为+1)均发现存在单个碱基的不同 ;在 4 8例病人中发现 3例存在 - 183位C→T突变 ,其中 2例为纯合突变 ,另 1例为杂合突变 ,在正常对照、患者一级亲属中未发现此改变。结论 启动子区在调控WD基因转录活性中起重要的作用 ,提示启动子区的突变是WD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
- 杨春水梁秀龄闫振文黄帆李建英丰岩清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启动子区基因突变WILSON病
- 脑梗塞患者外周血LTB4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塞患者起病后外周血中LTB4的浓度变化,了解LTB4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梗塞患者发病3、7、14~21d时外周血LTB4的含量,以眩晕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脑梗塞患者外周血LTB4含量在发病3、7、14~21d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TB4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病过程。测定外周血LTB4含量可反映局部脑组织中LTB4的活性反应。
- 张慧黄帆马中富唐皓熊士秋
- 关键词:LTB4炎症介质脑梗塞
- Wilson蛋白N端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纯化
- 2003年
- 【目的】制备并纯化Wilson蛋白(ATP7B)的N端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表达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方法】RT-PCR扩增目的基因,GST基因融合载体表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进行蛋白纯化,Thrombin酶切并收集目的蛋白,免疫家兔,ELISA检测抗体滴度,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抗体血清,Western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ELISA方法检测抗体滴度达到了1∶2500,Westernblot表明该抗体有很好的特异性,非变性SDS-PAGE显示纯化后的抗体IgG纯度很高。【结论】应用该方法成功制备了Wilson病蛋白质量的多克隆抗体。
- 王莹丰岩清国宁黄帆徐琳陈曦梁秀龄
- 关键词:纯化
- CCC2基因缺陷型酵母对中国人Wilson病突变热点致病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应用CCC2基因缺陷型酵母研究中国人Wilson病(Wilsondisease,WD)突变热点Arg778Leu的致病性,在蛋白水平上探讨中国人Wilson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RT-PCR和TOPOTA克隆技术分段克隆ATP7B的全长cDNA,USE定点诱变技术制备突变体,应用酵母功能互补分析的方法研究Arg778Leu的致病性。【结果】本研究应用USE定点诱变技术成功制备了ATP7B的Arg778Leu突变体,在CCC2缺陷型酵母内表达人的野生型ATP7B可以弥补酵母内CCC2蛋白的运铜功能,使CCC2缺陷型酵母在铜、铁及亮氨酸缺陷型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对突变体的研究表明Arg778Leu只能部分代偿CCC2蛋白的运铜功能。【结论】本试验证明CCC2基因缺陷型酵母是研究人ATP7B的一种良好的细胞模型,证明了中国人WD的常见突变Arg778Leu是一种致病性的突变。
- 丰岩清李洵桦国宁梁秀龄黄帆王莹陈曦
- 关键词:WILSON病定点诱变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动态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动态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8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在发病后的第1天为(178±41)ng/L、第7天为(104±34)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14)ng/L,P均<0.01,而发病后的第14天犤(88±36)ng/L犦和第21天犤(72±33)ng/L犦则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均>0.05);患者第1天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第7、14、21天的血清IL-18水平(P分别<0.05,0.01和0.01);患者第7天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第21天的IL-18含量(P<0.05);而其他各组之间的比较则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提示IL-18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的发病过程,动态观察患者的IL-18含量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
- 杨职黄帆张慧刘秀琴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白介素-18IL-18酶联免疫吸附
- 中枢神经系统不典型的结核感染与视神经脊髓炎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NMO)的发病是否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抗结核治疗是否能够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方法对激素冲击治疗无效的13例NMO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EDSS对患者的伤残程度进行评分,巢式PCR扩增脑脊液中结核杆菌特异性的MPB-64靶基因。进行抗结核诊断性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和观察。结果治疗前EDSS评分在4.5—9,10例患者脑脊液常规检查有异常,巢式PCR有3个患者有阳性结果。治疗后13例患者EDSS评分逐步下降,视力改善,脊髓内的异常信号在治疗后逐渐消退,患者对抗结核治疗反应良好。结论结核感染可能是视神经脊髓炎的主要病因,神经系统不典型的结核感染可能是该病造成脊髓和视神经损害的重要途径。鉴于该病预后差,以及抗结核治疗在本研究中的效果,作者认为在原因不明时,应为患者及早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 丰岩清国宁周畅陈曦
-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结核感染巢式PCR
- Wilson病基因突变酵母分析系统的建立
- 2003年
-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对Wilson病(WD)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的方法,为众多的WD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和致病程度的分析。【方法】本试验应用的酿酒酵母是YPH252,及其CCC2基因突变型ccc2酵母细胞。应用酶切方法构建了寡拷贝酵母表达质粒pMA92。将ATP7B亚克隆到酵母表达质粒pMA92上,进行ccc2酵母的转化和筛选,Westernblot分析转化后酵母ATP7B的表达情况,在铜、铁、色氨酸缺陷型的酵母SD培养基上培养转化的细胞,进行酵母生长曲线的分析,并进行Fet3p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在ccc2酵母细胞内表达人的ATP7B可以弥补ccc2的运铜功能,使ccc2酵母细胞在铜、铁及亮氨酸缺陷型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结论】ccc2酵母细胞是研究ATP7B功能的一种良好的细胞模型,单拷贝ATP7B的表达就可以代偿ATP7B的功能缺陷,从而建立了可以对ATP7B进行分析的酵母分析系统。
- 黄帆朱燕珍丰岩清国宁王莹徐琳梁秀龄
- 关键词:WILSON病基因突变酿酒酵母肝豆状核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