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20193)
作品数:
2
被引量:5
H指数:1
相关作者:
刘清平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哲学宗教
1篇
文化科学
主题
1篇
心性
1篇
心性理论
1篇
儒学
1篇
私德
1篇
恻隐
1篇
恻隐之心
1篇
孔孟儒学
1篇
法治
1篇
负面
1篇
负面效应
1篇
贬抑
机构
1篇
复旦大学
1篇
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2篇
刘清平
传媒
2篇
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1篇
2009
1篇
2008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论孟子心性理论的深度悖论
被引量:4
2008年
孟子一方面把普遍性的"恻隐之心"与特殊性的"事亲从兄"分别界定为"仁义礼智"的"端"与"实",并肯定了二者间的互动转化,试图在君子"心性"中为仁义礼智奠定一个统一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依据传统儒家的基本精神,把"事亲从兄"说成是君子"心性"的至高无上的惟一本根,并由此否定了"心性之端"与"心性之实"之间的互动转化,结果陷入了难以消解的深度悖论。
刘清平
关键词:
心性理论
恻隐之心
论孔孟儒学贬抑法治的负面效应
被引量:1
2009年
孔孟儒学不仅通过对道德和法律的不对称比较,强调"德优于法"、"德本法末",而且依据血亲情理精神主张"为私德弃公法"、"舍公法取私情",认为人们可以为了维系至高无上的亲情私德而违背社会群体的正义法律,从而导致了忽视法律尊严、否定法制价值、消解法治意义等负面效应。
刘清平
关键词:
孔孟儒学
私德
法治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