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8203002)

作品数:16 被引量:165H指数:7
相关作者:周遵春姜北姜玉声杨爱馥关晓燕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刺参
  • 3篇虾蛄
  • 3篇口虾蛄
  • 3篇基因
  • 2篇毒性
  • 2篇养殖
  • 2篇益生菌
  • 2篇扇贝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虾夷扇贝
  • 2篇基因表达
  • 2篇仿刺参
  • 2篇复合益生菌
  • 1篇大眼幼体
  • 1篇定量PCR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毒性作用
  • 1篇盐度
  • 1篇盐度胁迫

机构

  • 8篇辽宁省海洋水...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辽宁省海洋与...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大连金砣水产...
  • 1篇大连棒棰岛海...

作者

  • 5篇周遵春
  • 4篇姜玉声
  • 4篇姜北
  • 3篇刘海映
  • 3篇董颖
  • 3篇陈仲
  • 3篇关晓燕
  • 3篇杨爱馥
  • 2篇王福强
  • 2篇秦玉雪
  • 2篇陈雷
  • 2篇李岑
  • 2篇王摆
  • 2篇刘卫东
  • 2篇王晶
  • 2篇李君丰
  • 2篇赫崇波
  • 2篇鲍相渤
  • 2篇王吉桥
  • 2篇汪笑宇

传媒

  • 5篇水产科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遗传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被引量:5
2010年
于2007、2008年每年的3—11月,对大连沿海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连沿海各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a年均含量为2.11~5.40 mg/m3,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8月的庄河,平均值为12.96 mg/m3,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0.17 mg/m3。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初级生产力的年均值为111.38~272.58 mg/(m2.d),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6月的瓦房店复州湾地区,平均值为602.72 mg/(m2.d),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16.47 mg/(m2.d)。
姜北薛克周遵春潘玉洲
关键词: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
大连沿海鼠尾藻野生种群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解大连沿海鼠尾藻野生种群的遗传结构,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采自辽宁大连和1个采自山东蓬莱的野生鼠尾藻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4个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16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5个,多态位点个数占90.62%。6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布为41.25%~64.38%,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21~0.3464,而Shannon信息指数(I)则为0.1585~0.2333,大连沿海鼠尾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蓬莱种群。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种群内部变异为5.66%,种群之间为64.34%。基因流Nm=0.7837,各种群间存在有限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结果显示,大长山(DC)、董坨子(DT)和将军石种群(JJ)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再与石城岛(SC)和盐场种群(YC)聚类,最后与蓬莱种群(PL)聚类在一起。鼠尾藻的生殖方式以及生长环境的差别可能是其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王萌李世国侯和胜王丽梅
关键词:鼠尾藻ISSR亲缘关系
复合益生菌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复合益生菌粉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450头刺参并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其基础日粮中添加含有0(A组)、0.2%(B组)、0.4%(C组)、0.6%(D组)、0.8%(E组)的复合益生菌粉(106CFU/g),进行饲喂试验,研究复合益生菌粉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复合益生菌对刺参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影响;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0.6%的复合益生菌提高了刺参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0.4%、0.6%和0.8%的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刺参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而0.6%和0.8%的复合益生菌则显著提高了刺参溶菌酶(LSZ)活性(P<0.05)。在攻毒6 d和攻毒10 d后,各试验组的AKP、LSZ、SOD活性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攻毒6 d后,E组AC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攻毒10 d后,C、D、E组ACP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能增强刺参的非特性免疫能力,其添加量以0.6%为。
憨素连王福强王晶刘晨敏
关键词:复合益生菌刺参非特异性免疫
复合益生菌粉对刺参生长·体壁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粉对刺参生长、体壁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含有0、0.2%、0.4%、0.6%、0.8%的复合益生菌粉(由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菌组成,含有106CFU/g)进行喂养试验,养殖8周。[结果]随着复合益生菌添加量的提高,刺参增重率和特殊生长率有增加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8%的复合益生菌能显著提高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复合益生菌对刺参成活率和体壁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益生菌对刺参肠道的消化酶活性也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的趋势。当益生菌添加量为0.4%时,刺参脂肪酶活性最高。[结论]复合益生菌粉能够促进刺参的生长。当益生菌添加量为0.8%时刺参的生长较好。
钱淑媛王福强憨素连王晶黄江华杨峰
关键词:复合益生菌刺参消化酶活性
口虾蛄胚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为29时,口虾蛄胚胎发育历时18 d;水温、洞穴、光周期、饵料等因素均能影响亲虾蛄抱卵和幼体孵化。
刘海映秦玉雪姜玉声王桂娥
关键词:口虾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
辽宁省刺参养殖现状及对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7
2010年
隋锡林刘学光王军
关键词:刺参养殖
5种重金属对光棘球海胆胚胎的毒性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静态毒性试验方法,在水温(21±0.5)℃、盐度32条件下,研究Zn、Hg、Cu、Pb、Cd单独暴露对光棘球海胆的精卵结合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观察了5种重金属对光棘球海胆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3个暴露浓度下,5种重金属均可导致光棘球海胆受精率极显著下降,胚胎延滞率和胚胎畸形率极显著上升,并呈剂量—效应关系。5种重金属对海胆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可能是导致海胆受精率降低、胚胎延滞率和畸形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王摆于喆吕涵董颖关晓燕杨爱馥姜北陈仲周遵春
关键词:光棘球海胆受精率胚胎发育
仿刺参养殖池塘浮游病毒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揭示仿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浮游病毒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8年3—11月对大连市谢屯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定期检测,同时对水温、pH、溶解氧、盐度、叶绿素a含量、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异养细菌等因子进行了监测,对浮游病毒丰度与这些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仿刺参养殖池塘中浮游病毒的平均丰度为8.32×1010VLPs.L-1(最高值为4月的18.2×1010VLPs.L-1,最低值为11月的1.31×1010VLPs.L-1),外海水中浮游病毒平均丰度为6.45×1010VLPs.L-1(最高值为4月的12.6×1010VLPs.L-1,最低值为6月的2.02×1010VLPs.L-1),仿刺参养殖池塘中营养盐、水温、pH及盐度对浮游病毒丰度的影响较大,而外海水中叶绿素a和异养细菌对浮游病毒丰度的影响较大。
姜北周遵春董颖邓欢杨爱馥陈仲汪笑宇关晓燕
关键词:环境因子
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及仔蟹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大眼幼体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661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9.10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5.519 mg/L;对Ⅰ期仔蟹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5.467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88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876 mg/L。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对聚维酮碘的耐药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质量浓度为10、13 mg/L的条件下能分别促进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蜕皮变态,提高蜕壳后的成活率。
刘庆坤姜玉声丛文虎王茂林李岑冯芷玉李君丰王吉桥
关键词:聚维酮碘三疣梭子蟹急性毒性
口虾蛄proPO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被引量:5
2013年
口虾蛄是海湾底拖网渔业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分布广泛。其自然资源日渐衰退,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后,口虾蛄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及其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口虾蛄免疫系统的核心酶——酚氧化酶(PO)的分子结构及该基因的组织表达,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探究其免疫机理。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从口虾蛄血细胞中克隆了酚氧化酶原(O-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436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2142bp,编码71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82446Da,等电点(pI)为8.78。该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罗氏沼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proPO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2%、76%、76%、72%、70%。序列分析表明O-proPO为proPO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多个免疫调节作用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proPO与十足目种类的proPO为同一分支的2个亚群,而后于丰年虫的proPO形成一分支。O-proPO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血淋巴和肠中表达,但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肠。
刘海映刘连为姜玉声隋宥珍陈雷
关键词:口虾蛄酚氧化酶原分子克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