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KJ2011ZD04)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宇王云张彩云董洲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羟基磷灰石
  • 1篇异体
  • 1篇异体骨
  • 1篇异体骨移植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缺损
  • 1篇自体
  • 1篇自体骨
  • 1篇自体骨移植
  • 1篇桡骨骨缺损
  • 1篇羟基磷灰石复...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排斥
  • 1篇免疫排斥反应
  • 1篇纳米羟基磷灰...
  • 1篇纳米羟基磷灰...
  • 1篇聚乳酸

机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篇王云
  • 2篇赵宇
  • 1篇董洲
  • 1篇张彩云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对兔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HA/CS/PLLA)骨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初步探讨其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双侧桡骨制备长约15 mm的完全性骨缺损,实验组植入HA/CS/PLLA骨修复材料,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骨缺损部位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取标本,采用大体标本、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测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结果 18只兔子均纳入分析,复合材料植入区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区修复完整;对照组骨仍有缺损未修复。X线片结果显示: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可见均匀分布的云雾状骨生成影像,随时间的延长,至12周时,植入体已与缺损处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较好;对照组12周时显示骨缺损区部分修复。组织学结果表明,4周时实验材料内部可见大量骨形成细胞集中,并开始相互连接成片,到12周时,材料内骨小梁成熟,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板状。结论 HA/CS/P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
王云董洲张彩云赵宇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骨缺损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骨修复与再生是骨科、整形外科、口腔科等常见的临床问题.目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及人工合成骨修复等。虽然自体骨移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被认为现有的较理想的骨修复方式.但仍存在供骨来源受限、取骨创伤及植骨后并发症多等缺陷[1]。异体骨移植也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但其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及潜在传播疾病的危险等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2]。
王云赵宇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骨组织工程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