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D200801205)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丁三青王希鹏陈斌吕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网络
  • 3篇网络文化
  • 3篇文化
  • 1篇性灵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 1篇人性
  • 1篇日常生活批判
  • 1篇视域
  • 1篇思想政治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能动
  • 1篇能动性
  • 1篇主体性
  • 1篇自主性
  • 1篇网络交往
  • 1篇文化概念
  • 1篇文化形态
  • 1篇内涵辨析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丁三青
  • 4篇王希鹏
  • 1篇吕冰
  • 1篇陈斌

传媒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煤炭高等教育
  • 1篇教育与现代化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网络文化概念及内涵辨析被引量:9
2009年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和定义,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至关重要。但若把网络文化作为分析对象给予概念上的界定,则很难在一个简单的命题式的界定中说明网络文化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借鉴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法研究网络文化的概念,可以认定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生成的新兴文化形态,是网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诸合体,是人类一种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
丁三青王希鹏
关键词:网络文化文化形态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生成的促动被引量:6
2009年
网络文化为全面的、开放的、完善的主体性的生成准备着条件,网络文化"提升"了人的自主性,促进人积极自由的生存状态的生成;网络文化"触发"了人的能动性,使主体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力增强,促进人对现实性的超越和自我超越;网络文化"驱动"了人的创造性,打破强大的自在的日常生活结构对个体发展的束缚,使主体走出封闭的日常生活世界,在开放的和创造性的非日常生活空间中成为自由自觉的非日常生活主体。
王希鹏丁三青
关键词:网络文化自主性能动性
刍论网络交往对人的主体性提升的作用
2010年
在当代,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交往手段。网络交往与人的主体性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网络交往使人们逐渐从一般劳动实践中摆脱出来,彰显了主体的为我目的性,体现了其主观应当性,在实践中凸显了主体自由自觉的创造性以及主体对其自身的超越,使人作为主体的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提升。
丁三青吕冰
关键词:网络交往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点亮”人性灵被引量:2
2010年
任何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都有自己的人性论并受其影响,社会理论中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中,恰恰把人的本性的实质意涵抽离掉了,把人的本性的差异性抽离掉了,只剩下一些没有具体内容的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应是提供个体"对待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是"点亮"人性灵。
王希鹏丁三青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
日常生活批判视域下网络文化对个体生存的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生成的新兴文化形态,是网络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是人类一种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视域下,网络文化首先是一个日常生活场域,但由于网络文化的内在特性和文化整合效能,使之触动了传统日常生活领域文化模式,推动主体的文化自觉。另外,网络文化使传统的日常生活主体走出封闭的日常生活世界,在开放的和创造性的非日常生活空间中成为自由自觉的非日常生活主体,并推动非日常生活领域变革。
丁三青王希鹏陈斌
关键词:日常生活批判网络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