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152)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辉李文胜郭英叶卓鹏石德金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颞骨
  • 2篇颞骨岩部
  • 2篇脱细胞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内皮
  • 2篇微血管内皮细...
  • 2篇内镜
  • 2篇内镜解剖
  • 2篇交联
  • 2篇个体化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郭英
  • 10篇李文胜
  • 10篇王辉
  • 7篇叶卓鹏
  • 6篇何海勇
  • 6篇石德金
  • 5篇梁朝峰
  • 3篇胡黎平
  • 3篇秦峰
  • 3篇蔡梅钦
  • 3篇李燕
  • 2篇张保豫
  • 2篇龚瑾
  • 2篇罗伦
  • 1篇刘明旺
  • 1篇陈明武
  • 1篇陈规划
  • 1篇龚谨
  • 1篇侯博
  • 1篇史志东

传媒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43例疗效的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1997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4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术前综合性评估、围手术期处理、显微手术技巧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93%),手术死亡1例(2.3%),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4.7%)。43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纤维细胞型12例、内皮细胞型7例、混合型7例、砂粒体型6例、过渡细胞型4例、恶性脑膜瘤5例;有39例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9年,肿瘤复发3例(7.0%)结论术前综合性评估、重视显微手术技巧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并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郭英石德金李文胜叶卓鹏王辉秦峰梁朝峰何海勇刘明旺史志东
关键词:矢状窦脑膜瘤显微手术术前评估
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增强向神经元分化的潜能
2007年
目的体外观察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对来自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响。方法采用Transwell建立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通过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及共培养早期nestin和NF,及后期NF免疫组化检测鉴定,计算各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结果在共培养第7天,共培养组NSCs的nestin阳性率为(64.04±9.40)%,对照组仅(9.41±4.80)%(P<0.01);NF阳性细胞率为(13.72±3.92)%,对照组仅(39.79±5.20)%(P<0.01);撤除CMECs后第4天,共培养组NSCs分化成神经元的比例为(55.42±4.75)%,对照组仅(27.18±2.62)%(P<0.01)。结论本结果提示CMECs能促进NSCs的自我更新,抑制其分化,并有增强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潜能。
郭英石德金梁朝峰李文胜王辉叶卓鹏胡黎平李燕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
脱细胞脑组织支架初步制备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利用新型的脱细胞-交联技术制备脱细胞脑组织支架,为脑损伤修复提供一种实用性支架材料.方法 8只健康SD成年大鼠皮层脑组织,完全随机法选取2只用于正常脑基质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余6只经过脱细胞及交联处理,初步制成脱细胞脑组织基质修复支架;光镜及电镜观察支架空间构型,了解支架交联前后失质量率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观察正常脑组织和支架材料中纤维粘连蛋白(FN)、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胶原(ColⅢ)的含量和分布情况.结果 大鼠皮层脑组织经脱细胞处理后,形态上具有高度仿生的三维立体孔洞结构,孔壁较薄(厚度约2μm),孔径相近(平均约50~200 μm),孔隙率约为85%~92%,交联后支架材料失质量率明显变小(15.09比62.50,P=0.001);免疫组化显示LN、FN和ColⅢ在正常脑组织呈弱阳性表达,在支架材料中LN亦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初步研制的脱细胞脑组织基质修复支架具备了神经修复支架材料的基本物理学条件,具有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支架材料的良好应用前景.
龚瑾王辉石德金秦峰叶卓鹏李文胜郭英
关键词: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交联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运用"逆向骨窗形成"技术设计并模拟颞骨岩部骨窗形成。然后在3D-DM辅助下对颞骨岩部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逆向骨窗形成技术可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3D-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颞骨岩部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提高术中颞骨岩部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何海勇李文胜王辉蔡梅钦罗伦张保豫郭英
关键词:颞骨岩部内镜解剖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解剖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20侧)头部标本灌注后行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定位Day菱形区后测量相关解剖结构距离。在3D-DM辅助下通过颞下入路对岩斜区及其邻近结构进行内镜解剖。并对尸颅解剖与3D-DM相关视野及测量进行比较。结果:3D-DM图像清晰逼真,其入路相关测量与尸颅解剖测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通过棘孔、卵圆孔、弓状隆起、膝状神经节、锤骨、咽鼓管、岩浅大神经等组合标志准确定位内听道。颞下锁孔入路通过磨除岩尖骨质可以充分暴露中上斜坡结构。结论:3D-DM可以术前模拟岩尖磨除,提高术中岩尖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组合解剖标志可提高术中定位内听道口的准确性。内镜颞下锁孔入路可充分显露中上斜坡结构。
何海勇李文胜王辉蔡梅钦叶卓鹏罗伦郭英
关键词:颞骨岩部内镜解剖颞下锁孔入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脑组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载体联合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的:评价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脑组织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探讨脱细胞脑组织支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以全骨髓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物理及化学方法相结合制备脱细胞脑组织支架。将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到支架材料上共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观察脱细胞脑组织支架的内部结构及复合支架上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脱细胞脑组织支架材料呈三维立体网状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形态良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脑组织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
丁明祥林少华李亮明侯博梁朝峰龚瑾何海勇郭英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生物相容性绿色荧光蛋白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1种有效分离、培养和获取较高纯度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方法。方法:自12dSD大鼠脑分离出皮质,采用二次酶消化、BSA和Percoll非连续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有明胶的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性,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培养24h即可见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细胞呈短梭形,集落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区域性单层生长,6-7d内皮细胞开始融合,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纯度达92.6%。结论:成功地自大鼠脑皮质分离并培养出纯度较高的BMECs,为进一步开展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用的方法。
梁朝峰郭英石德金王辉胡黎平李文胜叶卓鹏李燕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
改良萃取法制备脱细胞神经支架的去髓鞘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改良化学方法制备脱细胞神经支架的去髓鞘与脱细胞效果。【方法】12只成年SD大鼠(230~280g),取双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3组,每组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Hudson组:采用Triton X-200、磺基三甲铵乙内酯-10(SB-10)、磺基三甲铵乙内酯-16(SB-16)处理;改良组:采用Triton X-200、SB-10、SB-16联合脱氧胆酸钠(SDC)及过氧乙酸(PAA)处理。处理后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脱细胞、去髓鞘程度及基底膜保存情况。【结果】形态学检查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udson组中的细胞核结构完全消失,甲苯胺蓝染色为散在同心圆状的髓鞘结构,透射电镜下显示髓鞘板层成分保留,但有崩解断裂,轴突依然存在;改良组细胞核完全去除,与Hudson组不同的是,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为不规则多孔状结构,髓鞘成分消失,透射电镜下显示髓鞘及轴突成分彻底去除,基底膜管壁结构清晰并完整保留。【结论】改良萃取法制备脱细胞神经支架能够有效地去除细胞和髓鞘成分,同时基底膜管结构保留完整。
侯博李文胜秦峰王辉何海勇龚谨叶卓鹏张保豫郭英
关键词:萃取法脱细胞支架髓鞘
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和第三附属医院从1996年5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54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选标准:(1)行尸肝供体原位肝移植病人;(2)术后出现脑出血;(3)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4)术前有过脑出血病史者不能入选。其中脑出血病例组12人,年龄为(56.33±10.25)岁。无脑出血对照组48例,年龄为(50.38±10.20)岁。调查内容包括:(1)共同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四项、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1CU)、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常规、凝血四项、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感染情况(以培养出细菌、真菌为标准)。(2)脑出血患者另外收集:脑出血前血压、中心静脉压,脑出血时间,脑出血部位(以CT描述为准),脑出血后手术与否,预后状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术前人住ICU、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TT)、术前白蛋白(ALB)、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小板(PLT)、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情况和术中出血量是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和术中出血量可能对预测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石德金郭英陈明武李文胜王辉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脑出血
新型脱细胞脑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
2012年
【目的】研制天然脱细胞脑组织修复支架,并对其形态结构、主要成分和细胞相容性进行分析,为研制出理想的脑损伤修复支架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取成年SD大鼠脑皮质,运用冻融、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DNA/RNA酶等进行脱细胞处理并予京尼平(GP)交联,对处理后的支架材料进行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成分分析和细胞相容性观察。【结果】经脱细胞处理后,脑组织细胞成分已去除,形态上具有高度仿生的三维立体空间网状结构。经GP交联后脱细胞支架空间网状结构变得更为明显,无菌保留3个月未见明显降解。平均孔径(14.9±2.5)μm,孔隙率达(90.4±2.2)%。脱细胞支架细胞外基质成分层粘连蛋白(LN)强阳性表达、纤维粘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弱阳性表达。神经干细胞与脱细胞支架共培养,HE可见细胞外基质支架间大量细胞粘附;SEM下可见大量神经干细胞粘附在支架材料表面,部分细胞表面有突起。【结论】初步研制的脱细胞脑组织支架呈立体空间网状结构,部分保留了细胞外基质成分,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何海勇李文胜王辉蔡梅钦龚瑾郭英
关键词:交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