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Q20121301)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英海彭涛陈晓宏王高旭刘冀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径流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生态需水
  • 1篇生态需水量
  • 1篇水量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最小生态需水
  • 1篇最小生态需水...
  • 1篇滦河下游
  • 1篇径流变化
  • 1篇径流演变

机构

  • 3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作者

  • 3篇彭涛
  • 3篇李英海
  • 2篇王高旭
  • 2篇刘冀
  • 2篇陈晓宏
  • 1篇吕翠美
  • 1篇董晓华
  • 1篇丁一民

传媒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水资源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湿周法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多目标评价模型被引量:13
2012年
以湿周与流量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多目标评价方法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估算模型,以湿周最大和河道流量最小作为栖息地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采用理想点法求解,以增江下游麒麟咀站为例计算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并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斜率法和曲率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增江下游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阈值范围为20.8~26.3 m3/s,相应的平均流速范围为0.42~0.44 m/s;模型计算结果比传统的湿周法适用性更强,且能较好体现生态用水和经济用水的均衡发展。
彭涛陈晓宏王高旭李英海
关键词:最小生态需水量
近50年东江中下游径流时序演变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东江中下游河源和博罗站1956~2005年径流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等方法,分析东江中下游年、季节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 河源站和博罗站年径流量分别呈不显著的增加和减少趋势,径流量倾向率分别为0.38亿m3/10a、–0.46亿m3/10a;2) 东江中下游春季和冬季径流量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夏季和秋季径流量则呈现不显著的减少趋势;3) 河源站年径流量和河源站、博罗站的冬季径流量发生了明显突变,其中河源站年径流量突变出现在1972年,而河源站和博罗站冬季径流量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
彭涛陈晓宏王高旭刘冀李英海
关键词:径流变化突变分析
近50年来滦河下游径流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选用滦河下游滦县水文站1956~2006年径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滑动t检验、Yamamoto法、有序聚类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滦河下游年径流量演变趋势和周期特征,并分析了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滦河下游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径流量倾向率为-9.5×108 m3/10a;年径流量在1979年前后发生了突变,随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径流序列主要存在3个尺度的周期变化,其中以30年以上尺度的震荡最强;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跨流域调水等人类活动因素是导致滦河下游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丁一民彭涛董晓华刘冀吕翠美李英海
关键词:径流滦河下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