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4109)

作品数:19 被引量:142H指数:7
相关作者:朱诚意李光强张峰付勇陈先红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3篇取向硅钢
  • 13篇硅钢
  • 4篇抑制剂
  • 4篇制剂
  • 4篇无取向
  • 4篇无取向硅钢
  • 4篇磁性能
  • 3篇脱氧
  • 2篇第二相粒子
  • 2篇酸溶铝
  • 2篇铸态
  • 2篇析出物
  • 2篇硫含量
  • 2篇精炼
  • 2篇二相粒子
  • 2篇非水溶液电解
  • 2篇复合脱氧
  • 2篇钢包
  • 2篇常化
  • 1篇底吹

机构

  • 18篇武汉科技大学
  • 6篇宝山钢铁股份...
  • 2篇武汉钢铁股份...
  • 2篇宝钢集团中央...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8篇李光强
  • 18篇朱诚意
  • 7篇张峰
  • 5篇付勇
  • 5篇陈先红
  • 4篇郑万
  • 3篇吴振华
  • 3篇周博文
  • 2篇郑建新
  • 2篇陈兆平
  • 2篇徐光
  • 2篇屠浩
  • 2篇缪乐德
  • 1篇夏幸明
  • 1篇沈星
  • 1篇谷继刚
  • 1篇刘磊
  • 1篇卢凯
  • 1篇王波
  • 1篇吕学钧

传媒

  • 3篇特殊钢
  • 2篇电工材料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工程科学学报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冶金分析
  • 1篇钢铁钒钛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0t钢包底吹氩卷渣和钢液裸露的模拟被引量:8
2014年
针对某钢厂250 t钢包底吹氩气过程进行水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考察了吹气量和渣层厚度对卷渣行为和吹气量、渣层厚度及透气砖透气性能对钢液裸露面的影响,分析了卷渣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吹气量对卷渣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吹气量控制在0.96 m3/h(对应实际流量69 m3/h)以下可避免卷渣;随着吹气量的增加,钢液裸露面积逐渐增大,当吹气量达到0.70 m3/h时,钢液裸露面积百分比约达14%,继续增大吹气量,其增加幅度变缓;随着渣层厚度的增加,临界卷渣吹气量和钢液裸露面积逐渐减小,以37 mm(对应实际渣厚150 mm)厚渣层覆盖,可有效防止钢液二次氧化;透气砖堵塞对钢液裸露面积影响较大,顶部钢液形成两不同大小的裸露亮圈,并加重对包壁耐材的冲刷与侵蚀,降低钢的洁净度.工艺优化后,钢包水口结瘤率降低至0.1%以下,且可降低生产成本.
郑万屠浩李光强程辉武朱诚意谷继刚
关键词:钢包精炼底吹氩卷渣
国内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控制效果与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提取、扫描电镜和X光微区分析方法,考察了国内、外部分钢企代表性钢种成品试样中磁性能相当、高牌号无取向硅产品中夹杂物类型和数量。结果表明,四个企业A、B、C、D其成品磁性能水平相当,而其中的夹杂物控制在类型、数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A企业的夹杂物以CaO夹杂为主;B、C、D企业的夹杂物以MnS、AlN为主。A、B、C、D四个企业,1.0μm以下的夹杂物数量分别为31万个/mm3、1 200万个/mm3、1 800万个/mm3和85万个/mm3;1.0μm~10μm之间的夹杂物数量分别为108.4万个/mm3、34.5万个/mm3、71.6万个/mm3和5.6万个/mm3;10μm以上夹杂物数量四个企业均很少。
张峰朱诚意缪乐德李光强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非水溶液电解
抑制剂形成元素对取向硅钢中夹杂物析出行为及热轧组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铝、氮和锰、硫摩尔比对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析出行为及热轧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的夹杂物是少量尺寸小于5μm的、以Al2O3为核心外包Mn S与Al N的复合物;钢中析出物主要为尺寸小于0.5μm的Mn S与Al N的复合抑制剂。其中氮铝摩尔比为0.9、锰硫摩尔比为15.7的取向硅钢中析出物数量最多,铸坯中数量为5 937个/mm3,热轧板坯中数量为7 024个/mm3;平均尺寸最小,铸坯中尺寸为0.17μm,热轧板坯中尺寸0.15μm,热轧后钢中析出物数量增加,并且热轧板坯边缘和中心组织都最均匀。
周博文李光强朱诚意郑建新付勇张峰
关键词:取向硅钢抑制剂
Ti--Mg复合脱氧钢中夹杂物细化机制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探讨钢中细小夹杂物的形成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表征了钢中夹杂物的形貌、尺寸、成分及数量,理论计算了脱氧产物的生成优势区图,讨论了夹杂物长大的影响因素.钢中夹杂物的组成以Mg O-Al2O3-Ti Ox为核心,表面包裹析出Mn S,钢液中未发现单独的Al2O3和Ti Ox夹杂;夹杂物的形貌为近球形,平均尺寸为1μm左右,数量在1000 mm-2以上.镁含量较高的钢中含有少量以Mg O-Al2O3和Mg O为核心的夹杂物,不利于夹杂物的球形化,镁含量宜控制在50×10-6以下.镁的脱氧能力强,形核临界尺寸小、形核数量多以及钢液中镁、铝和钛复合脱氧的高熔点产物的特性有效地控制了钢中夹杂物的扩散与碰撞长大趋势.
郑万刘磊李光强吴振华朱诚意
关键词:氧化物冶金脱氧热力学计算
锡对取向硅钢中抑制剂析出行为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Sn对高磁感取向硅钢夹杂物析出行为与热轧及常化退火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硅钢铸坯与热轧板中的抑制剂主要以Mn S和Al N的复合形式存在。与未添加Sn相比,添加Sn后,铸坯与热轧板中的析出物尺寸更小且分布更弥散,从而有效避免了热轧板中间区域出现强烈形变组织,且常化退火板边缘晶粒尺寸更大、中心区域晶粒尺寸更小且分布的更均匀。
周博文李光强朱诚意付勇
关键词:取向硅钢SN析出物抑制剂
取向硅钢常化过程析出物和组织演变规律被引量:2
2017年
使用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取向硅钢热轧板常化过程中析出物和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及常化过程中都有大量细小的析出物析出,其中热轧板中主要是MnS和少量MnS与AlN的复合析出物;常化板中主要是AlN和少量MnS与AlN的复合析出物;且常化板中析出物数量比热轧板中析出物的数量高1~2个数量级,平均尺寸减小约16nm。热轧板的组织沿着厚度方向存在较大不均匀性,高斯织构主要存在于热轧板次表层的变形组织中,且强度约为2;常化热处理后试样厚度方向组织的均匀性变大且次表层可以得到细小均匀的晶粒组织,高斯织构依然存在于试样次表层但强度减小约为0.8。
周博文周博文朱诚意李光强
关键词:取向硅钢热轧板析出物
酸溶铝和硫含量对铸态取向硅钢高温组织演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SLM)观察了不同酸溶铝(Al_s)和硫含量的铸态取向硅钢试样在高温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Al_s、S含量试样在冷却过程中出现了分阶段析出的异相组织。Al_s含量为0.010%的试样冷却过程中分阶段析出异相组织的温度分别为1188、1099、933℃,比Al_s含量为0.015%和0.025%的试样析出温度高,长大的速度慢,异相组织数量多,且其平均尺寸更小,从而具有更均匀的铸态组织。Al_s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取向硅钢热处理过程中的相转变温度。Al_s和S含量的差异引起钢中氧化物如SiO_2、Al_2O_3和MnS、Al N析出物数量及尺寸的差异,是导致钢的组织差异的根源。
朱诚意陈先红陈伟涛徐光李光强
关键词:取向硅钢高温组织
抑制剂成分对取向硅钢夹杂物析出及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FE-SEM、EDS分析了含不同抑制剂成分的成品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和形貌,统计其尺寸及数量分布;结合对磁性能测试的结果,分析了Sn、Cu、Nb和Cr对取向硅钢磁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含Sn的取向硅钢试样中夹杂物主要为块状的微米级Al-Ti-C-N-O复合物,还有少量的球形Al-N-O颗粒和块状Ti-C-N-O颗粒,棒状夹杂物较少;含Cr的取向硅钢试样中夹杂物主要为球形的微米级Al2O3,还有少量Cu-Al-N-O-S复合物,棒状夹杂物和不规则夹杂物均较少;含Cr试样中1~3μm夹杂物的平均尺寸较含Sn试样小,但数量多,而大于3μm夹杂物的平均尺寸较含Sn试样大,但数量很少。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外场为800 A/m和2500 A/m时,含Cr试样磁感应强度偏低,铁损值P1.7/50较含Sn试样高,为1.171 W/kg。
陈先红朱诚意付勇李光强
关键词:取向硅钢抑制剂磁性能
稀土处理无取向硅钢中的夹杂物与电磁性能变化被引量:11
2013年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无取向硅钢,进行了RH精炼添加稀土合金实验。结果表明,1.15%(质量分数)Si钢的脱硫反应,主要发生在添加稀土合金之后的前5min。最佳的稀土合金添加量为0.6~0.9kg/t钢。钢液经过稀土处理后,加入的稀土总量越多,稀土氧硫化物夹杂物的尺寸就越大,但热轧带钢再结晶效果会逐渐变差,成品带钢晶粒尺寸先是快速长大,而后逐渐减小。最佳的钢中存留稀土含量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应严格控制在2.0×10-3%~6.0×10-3%(质量分数)。在此范围内,钢的铁损先是快速降低,而后缓慢升高,钢的磁感应强度则单调降低。
张峰李光强朱诚意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RH精炼电磁性能
Ti-Mg复合脱氧和硫含量对钢中夹杂物特征及MnS析出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表征了管线钢中夹杂物的形貌、尺寸、成分及数量,考察了不同Ti/Mg比的钢中夹杂物特征、硫含量及脱氧产物数量对MnS析出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Ti-Mg脱氧钢中夹杂物以Mg O-Al2O3-Ti2O3、Mg O-Ti2O3或Mg O为核心,表面包裹或局部析出MnS,粒径小于1.3μm,数量为300~450 mm^-2,形貌为圆形、多边形和方形;夹杂物中Ti/Mg原子数比为0.05~0.2时,夹杂物细小且近圆形;随硫含量减少,凝固过程中MnS析出倾向减小,MnS在夹杂物表面由包裹析出向局部析出转变,提高氧化物夹杂数量,有利于细小MnS的包裹或局部异质形核;Ti-Mg复合脱氧产物细小、弥散,可作为MnS异质形核核心,可同时降低MnS及氧化物的危害.
郑万吴振华李光强朱诚意
关键词:管线钢脱氧硫含量硫化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