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102)

作品数:51 被引量:973H指数:21
相关作者:秦建中腾格尔郑伦举付小东邱楠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篇海相
  • 18篇源岩
  • 17篇烃源
  • 17篇烃源岩
  • 15篇盆地
  • 9篇生烃
  • 7篇热演化
  • 6篇地质
  • 6篇优质烃源岩
  • 6篇生烃潜力
  • 6篇四川盆地
  • 6篇塔里木盆地
  • 6篇海相烃源岩
  • 6篇TH
  • 6篇HE
  • 6篇U
  • 4篇盐岩
  • 4篇石油地质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机构

  • 45篇中国石化石油...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9篇秦建中
  • 19篇腾格尔
  • 14篇郑伦举
  • 13篇付小东
  • 8篇邱楠生
  • 6篇李志明
  • 5篇王延斌
  • 5篇张美珍
  • 5篇王杰
  • 4篇蒋启贵
  • 4篇陶国亮
  • 4篇刘伟新
  • 4篇胡凯
  • 4篇陶成
  • 4篇刘文汇
  • 4篇何生
  • 3篇马中良
  • 3篇张渠
  • 3篇刘文斌
  • 3篇饶丹

传媒

  • 18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地质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沉积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Journa...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13篇2010
  • 6篇2009
  • 16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U-Th)/He年龄约束下的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构造-热演化被引量:28
2010年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时期的热历史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进行热史恢复,一直是困扰该区下古生界烃源岩演化研究的难题.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热定年技术是近年来用于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新技术,可以用来揭示地层的构造抬升和热历史.本文利用塔里木盆地典型井中古生界层系的古温标来恢复古生代的热史.这些井在海西期长期隆升、遭受强烈的剥蚀、后期埋藏深度较小,因而古生界层系中的古温标可以保留原始热信息,从而反映古生代的温度状况.本文通过对这些钻井样品进行磷灰石和锆石(U-Th)/He年龄测试,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等古温标,综合模拟计算了塔里木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KQ1和T1井早古生代的构造-热演化历史.模拟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和巴楚隆起区古生代热演化存在差异.巴楚隆起区T1井在寒武纪末期的古地温梯度仅为28~30℃/km,奥陶纪的地温梯度增高至30~33℃/km之间,志留-泥盆纪地温梯度为31~34℃/km;塔东北的KQ1井区奥陶纪的地温梯度可达35℃/km,志留-泥盆纪地温梯度为32~35℃/km.因此,(U-Th)/He年龄结合其他古温标综合模拟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沉积盆地的热历史,特别是该方法为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热史恢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邱楠生汪集暘梅庆华姜光陶成
关键词:构造-热演化塔里木盆地
云南禄劝残植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禄劝煤是我国典型的残植煤,是泥盆系煤岩的代表。研究其生烃能力有助于认识中国南方泥盆系煤系的油气资源前景。通过对禄劝煤和泥灰岩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禄劝煤具有Ⅱ型有机质的特征,角质体为特征组分,类脂组含量高,处于低熟阶段,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高。热解生烃实验证明其具有较窄的活化能分布范围且较低,其值为201kJ/mol,其生烃潜力为820.0mg/g,明显高于常见的泥质烃源岩。尽管禄劝煤系规模小、煤层厚度薄,但其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这对认识泥盆系煤层及其相关烃源岩岩系有重要意义。
刘文斌胡凯秦建中陆现彩李志明姚素平
关键词:显微组分煤成烃残植煤泥盆系
影响海相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的地质条件被引量:17
2015年
热解生烃实验是研究油气生成机理与定量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方法.烃源岩热解生烃模拟结果不仅与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地层孔隙水及压实成岩作用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采用高压流体和高压釜(低压水蒸气)两种生烃热模拟方法对低成熟海相二叠统大隆组(P2d)黑色泥岩进行了热解生烃实验模拟.对比分析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地层孔隙热解实验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不利于液态油向气态烃的转化,并极大地提高了干酪根的生油气潜力,显示了高压液态水、流体压力和孔隙空间等地质因素对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成熟生烃反应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高压液态水的近临界特性有关,近临界特性地层水的参与改变了干酪根热力生烃反应的物理化学行为.推断在实际地质温压(100-200℃,30-120MPa)条件下,烃源岩孔隙中的地层水是一种相对低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水的近临界物理化学特性,因此高压流体生烃热模拟实验与实际地层情况更为接近,能更有效地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
郑伦举关德范郭小文马中良
关键词:流体压力生烃潜力石油地质
反演南方海相层系热史动态演化的新温标——磷灰石、锆石(U-Th)/He年龄和封闭温度被引量:12
2010年
对川东北普光一毛坝地区和通江地区的11个岩心和露头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u—Th)/He定年分析,初步建立了He年龄一深度/温度动态演化模式,该地区磷灰石He封闭温度为85℃。川东北钻井岩心和剖面样品经历相同的热演化历程。该地区第三纪至第四纪为冷却抬升剥蚀主要时期,剥蚀速率约为74.8~172.5m/Ma,剥蚀厚度大约为2800~3000m,地温逐渐降低到磷灰石He封闭温度,直至达到现今温度,与青藏高原隆升引发的新构造运动在四川盆地的响应有关。普光5井等3200m以上中生界样品未经历过锆石He封闭温度,可能只有3200m以下的样品经历锆石He封闭温度,但所有样品都经历了磷灰石He封闭温度。根据锆石(U—Th)/He年龄大致推算出,川东北地区可能在晚侏罗世开始抬升,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期间普光一毛坝地区和通江地区都处于缓慢抬升剥蚀阶段,只是普光一毛坝地区抬升剥蚀开始时间要早于通江地区。磷灰石和锆石He封闭温度和年龄揭示了该区动态热演化历史。该区在178.0Ma之前古地温大于170~1900C,随后地层继续抬升,古地温下降;在40.5~178.0Ma时,古地温为85—170℃;在0~40.5Ma时,现今地温小于85℃。
秦建中王杰邱楠生Brent McInnes陶成
关键词:封闭温度热史模拟
南方海相层系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及其产物同位素演化规律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常规高压釜热压模拟仪和仿真地层热压生排烃模拟仪对南方海相不同类型烃源进行生烃模拟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烃气产率最高,分散可溶有机质烃气产率次之,产率最低的为不同类型干酪根。不同类型烃源烃气产率与烃源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高低、有机质类型有密切关系,与烃源原始成熟度具有较好负相关性。烃源碳同位素组成决定产物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规律,碳同位素组成较轻的烃源其产物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总体上要轻于碳同位素组成较重烃源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不同类型烃源产物甲烷碳同位素组成随热模拟温度增高具有先变轻再变重的演化特征,但不会重于其烃源的碳同位素组成。乙烷等碳同位素组成也随着热模拟温度增高逐渐变重,演化至生烃高峰时,碳同位素组成接近于其烃源碳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烃源。当演化至高过成熟阶段,乙烷等δ13C值大于其烃源碳同位素值,故不能仅用重烃碳同位素组成判断天然气母质类型。不同类型干酪根与可溶有机质CO2组分和同位素组成演化规律具有明显区别,可溶有机质生成的CO2和甲烷之间同位素分馏程度要比不同类型干酪根的大。在不同类型烃源生烃过程中,干酪根和液态烃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母质类型控制,继承效应强,同位素分馏程度较小,具有很好的示踪意义,可以用于油源对比和烃源示踪研究。
王杰刘文汇腾格尔秦建中郑伦举
关键词:南方海相热模拟实验碳同位素组成
中国海相不同类型原油与沥青生气潜力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本文通过固体沥青、沥青砂岩及加入不同介质原油与稠油的加水密闭热压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海相原油与沥青的气体产率特征、生气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油与沥青的生气潜力除与岩性、演化程度有关外,还与其所含可溶有机质性质和组成等密切相关,H/C原子比越大,最大烃气产率越高,生烃气潜力越大。储集岩或运移途径岩石中的原油与沥青,当其再次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时,可以作为新的轻质油气或者天然气源岩。
郑伦举秦建中张渠张志荣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重质油与固体沥青潜力分析被引量:34
2007年
通过中国海相烃源岩、浮游藻、底栖藻等大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层固体沥青发育特征相结合,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具备形成大量重质油及固体沥青的潜力。主要依据为:海相烃源岩主要成烃生物——浮游藻热压生油模拟实验表明在成熟早期(R。为0.45%~0.7%)就出现生油高峰,可以大量生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的重质油,每吨TOC生成的原油最高可达1000kg以上,它也是形成储层固体沥青的主体;海相未成熟优质烃源岩(Ⅰ-Ⅱ1型干酪根,TOC大于2%)在成熟早期也可以大量生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的重质油,每吨TOC总生油量可达300kg,约占最高生油量的50%以上,总生烃量的40%以上,它随干酪根类型变差、有机质丰度减小(TOC小于2%)、碳酸盐含量变低(小于5%)而逐渐减少;中国南方二叠系、下志留统龙马溪级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成熟早期形成的重质油及在准同生至成岩作用早期呈悬浮态运移出来的沉积有机质,经后期埋深高温裂解与聚合可以大量形成储层固体沥青。
秦建中李志明刘宝泉张渠
关键词:海相优质烃源岩重质油固体沥青
黔南坳陷海相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时空分布被引量:43
2008年
黔南坳陷典型古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有借鉴意义。本文利用沉积、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综合手段,建立了黔南坳陷麻江古油藏、凯里残余油气藏地区和雪峰隆起西缘的二叠系-震旦系地球化学综合剖面,重点探讨了该地区优质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时空分布。黔东南地区,纵向自震旦系至二叠系均有烃源岩发育,其中早寒武世初期和二叠纪发育有两套优质烃源岩,以下寒武统盆地相、斜坡相的黑色页岩发育最好,有机质丰度高(TOC普遍大于2%),类型好(偏腐殖型),厚度大,是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大爆发等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作用下,由热液活动、上升洋流等共同引起的高古生产力和缺氧环境控制的产物,是本地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二叠纪盆地相和泻湖相中发育的优质烃源岩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油气成藏也具有重要作用。
腾格尔秦建中郑伦举
关键词:黔南坳陷古油藏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沥青反射率及含硫量特征被引量:15
2008年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沥青主要为焦沥青,按光性特征可分为均质沥青、均匀长条状沥青、镶嵌结构沥青、小球体沥青、针状结构沥青、香肠状沥青、微粒状沥青;均匀长条状沥青各向异性强,ΔR大于0.5%,具有强的各向异性小球体沥青的ΔR大于1.2%,它们BRmax和BRmin的方差往往小于0.08,其平均值可作为成熟度的评价指标;沥青中硫含量高,可能是小球体沥青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硫与沥青之间的关系对该区高含硫化氢气藏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文斌秦建中孟庆强李志明腾格尔付小东蒋小琼胡凯
关键词:飞仙关组长兴组川东北
沉积盆地有机质自由基热演化特征及其作为古温标的探索被引量:6
2008年
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古地温指标法和动力学模拟法两类。古温标法中最常用的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矿物裂变径迹,动力学模拟法中最常用的是盆地的拉张模型和挤压模型。本文针对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作为沉积盆地古温标进行了探索研究。分析了自然演化系列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的热演化特征;根据自然演化系列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数据,对热模拟实验下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值进行校正,由校正后的数据初步建立了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浓度(Ng)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型。
徐二社邱楠生秦建中郑伦举
关键词:沉积盆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