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10Z227)

作品数:57 被引量:611H指数:14
相关作者:庄平章龙珍冯广朋张涛刘鉴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篇幼鱼
  • 10篇中华鲟
  • 7篇中华鲟幼鱼
  • 7篇胚胎
  • 7篇仔鱼
  • 6篇胚胎发育
  • 6篇虾虎鱼
  • 6篇长江口
  • 5篇血液生化指标
  • 5篇盐度
  • 5篇养殖
  • 5篇纹缟虾虎鱼
  • 5篇繁殖
  • 4篇性腺
  • 4篇稚鱼
  • 4篇摄食
  • 4篇水产
  • 4篇水产养殖
  • 3篇电压
  • 3篇电压强度

机构

  • 48篇中国水产科学...
  • 3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3篇大连水产学院
  • 8篇同济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唐山出入境检...

作者

  • 48篇庄平
  • 47篇章龙珍
  • 31篇冯广朋
  • 29篇张涛
  • 24篇刘鉴毅
  • 17篇黄晓荣
  • 13篇赵峰
  • 9篇侯俊利
  • 8篇田美平
  • 7篇徐立鸿
  • 7篇颜世伟
  • 5篇闫文罡
  • 5篇高露姣
  • 5篇石小涛
  • 4篇陈丽慧
  • 4篇徐滨
  • 4篇姚志峰
  • 4篇宋超
  • 3篇冯琳
  • 3篇屈亮

传媒

  • 14篇海洋渔业
  • 6篇水产学报
  • 6篇生态学杂志
  • 4篇机电一体化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年份

  • 1篇2012
  • 8篇2011
  • 17篇2010
  • 27篇2009
  • 5篇200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标准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标准化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程序,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俄罗斯鲟精子密度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波长(380nm、530nm、780nm)下吸光度(A)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的检测下限为3×10^6cells/mL,且检测上限随波长的增加而上升,当精子密度为3×10^6~1.5×10^9cells/mL时,530nm为最适检测波长,吸光度与精子密度呈对数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530=-8.560+1.3231gC(R^2=0.971)。
张涛章龙珍庄平田美平刘鉴毅赵峰高露姣冯广朋黄晓荣闫文罡
关键词:精子密度分光光度法
两种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最适动植物蛋白比被引量:4
2009年
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下(3和22),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配制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肝胰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为期40d。结果显示:(1)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重率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而升高,但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升至29:8时,增重率不再明显升高,其它指标均先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至一定程度,而后则稍有下降;(2)盐度22组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和肥满度显著高于盐度3组对虾,肝体指数却显著低于盐度3组,不同的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肝体指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饲料组、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和动植物蛋白为29:8的饲料组、盐度3下饲料动植物蛋白比为14:23的饲料组中;(4)Broken—Line分析表明,3‰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最适饲料蛋白比为29.12:7.79~30.29:6.71,盐度22时为26.05:10.95~29.03:7.44。结果提示,饲料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会随配方中动植物蛋白配比而改变,且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配饵中适当的动植物蛋白比可以满足虾对各种氨基酸的适宜需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结合实际的养殖环境和饲料蛋白源种类,来设计适宜的实用饲料配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李二超曾嶒禹娜熊泽泉陈雪芬刘立鹤陈立侨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盐度动植物蛋白比饲料
保存介质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卵子短期保存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了不同保存介质(体腔液CF、Hepes液、RMS液)、温度(4℃、16℃)和保存时间(4h、8h、16h、24h)对西伯利亚鲟卵子短期保存的影响.结果显示:保存介质、温度和时间对卵子受精率、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受精率、孵化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畸形率上升.16℃条件下保存卵子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均高于4℃,但4℃下卵子的保存时间较16℃下长.研究表明,采用根据西伯利亚鲟体腔液生化成分配制的Hepes液作为保存介质,于16℃下保存4h为西伯利亚鲟卵子的最佳保存条件,此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86.36%、94.74%和0.
张涛颜世伟庄平章龙珍田美平王斌张大海姚志峰
关键词:卵子温度
化学麻醉与电麻醉对史氏鲟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史氏鲟幼鱼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液分析仪,比较了MS-222、丁香油和直流电3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史氏鲟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史氏鲟幼鱼血液比较,MS-222组血糖(GLU)、尿素氮(BUN)和红细胞比容(HCT)差异显著(P<0.05),丁香油组BUN、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差异显著(P<0.05),电麻醉组GLU、BUN和红细胞总数(RBC)差异显著(P<0.05)。丁香油组史氏鲟幼鱼GLU浓度显著高于MS-222组和直流电组,且丁香油组ALT和AST浓度显著高于MS-222组。[结论]3种麻醉法对史氏鲟幼鱼血液均有影响,电麻醉耗时较短,化学麻醉操作简便,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冯广朋徐滨庄平章龙珍石小涛陈丽慧
关键词:史氏鲟血液生化指标麻醉
温度对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分别在15℃、20℃、25℃和30℃水温养殖中华鲟幼鱼66d,研究温度对中华鲟幼鱼8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血液中能源物质总蛋白、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且均在20℃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5.98g·L-1、5.6g·L-1、4.85mmol·L-1、2.44mmol·L-1和0.61U.L-1;在30℃时血液总蛋白、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达到最低值,分别为8.93g·L-1、3.1g·L-1、2.26mmol·L-1、1.34mmol·L-1和3.35mmol·L-1;代谢产物总胆红素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5℃组最高,在25℃组最低,分别为2.50±0.84和1.65±0.10mmol·L-1;尿素浓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在30℃时最低,为0.54±0.36mmol·L-1,显著低于15℃组和20℃组。综合不同温度组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动规律表明,20℃时中华鲟幼鱼能量支出较少,是其较适宜的生长温度。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侯俊利刘鉴毅张涛
关键词:中华鲟水温血液生理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被引量:10
2009年
纹缟虾虎鱼广泛分布于长江口水域,是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饵料,在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2007年在人工繁殖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长江口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胚胎与仔鱼的发育特征及其与温度、光照、pH等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上升时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受精率与孵化率下降,17~21℃是纹缟虾虎鱼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胚胎发育有效积温模型为:N=3128.3/(T-4.36),温度系数Q10值为1.33~2.84;随着温度升高,仔鱼器官发育速度与卵黄囊被吸收速度加快,但存活率下降。不同光照周期中,长光照组胚胎比自然光照组与长黑暗组发育快,但孵化率低;仔鱼亦是长光照组比自然光照组与长黑暗组发育快。pH升高时纹缟虾虎鱼胚胎孵化率升高,发育速度加快;高pH组(pH 7.5~9.5)水体中仔鱼发育较快,活力较好,发育特征亦更加明显,畸形率较低。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的适宜生态条件为:温度17~21℃,每昼夜光照12h以上,pH 7.5~9.5。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动可能会对纹缟虾虎鱼早期发育及其资源量产生一定影响。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刘鉴毅
关键词:纹缟虾虎鱼光照周期胚胎发育仔鱼发育
西伯利亚鲟性别及性腺发育的超声波鉴定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超声波检查仪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的性别及性腺发育进行超声波扫描,并利用微创手术检查和组织学观察法来验证超声波对西伯利亚鲟性别及发育时期扫描的鉴定结果。通过对比研究表明:超声波方法对西伯利亚鲟性别鉴定的准确率较高,对2~5龄雌性鉴定的准确率为95%,对雄性鉴定的准确率为87%。超声波技术鉴定性腺发育的准确率随性腺的发育而提高,鉴定早期性腺(Ⅰ~Ⅱ期)发育的准确率(65.25%)低于对晚期性腺(Ⅲ~Ⅴ期)发育鉴定的准确率(88.65%)。超声波技术鉴定西伯利亚鲟性别及性腺发育速度较快,根据鱼的发育状况,平均每尾鱼所用的时间约30s。
张涛颜世伟庄平章龙珍田美平杨金海
关键词:超声波技术性别鉴定性腺发育
点篮子鱼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33
2009年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了10尾野生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的一般生化成分与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点篮子鱼肌肉(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4.27%、1.60%、21.20%和2.79%。点篮子鱼肌肉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包括牛磺酸,胱氨酸未检测),总量为74.57%(质量分数,干样),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1.72%,占氨基酸总量的42.54%,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点篮子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IEAA)为69.77。点篮子鱼肌肉中4种鲜味氨基酸(DAA)总量为25.41%(质量分数,干样),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4.01%。对点篮子鱼肌肉10种必需氨基酸的A/E值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从A/E值的大小次序来看,点篮子鱼与银大麻哈鱼基本类似,比值最高的前三位必需氨基酸依次为赖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最小的为色氨酸。A/E值为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需求研究和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素材。
赵峰章龙珍宋超庄平刘鉴毅张涛
关键词:肌肉生化成分氨基酸营养评价
氟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被引量:15
2009年
为检测氟对鱼类的生态毒性效应,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氟离子对西伯利亚鲟初孵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氟离子浓度梯度设置为0、100、200、300、400、500、600mg·L-1).结果表明,氟暴露后仔鱼出现焦躁不安、失去平衡、呼吸减弱等中毒症状,且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与暴露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氟对西伯利亚鲟初孵仔鱼48h、72h、96hLC50分别为1014.10mg·L-1、288.28mg·L-1、181.18mg·L-1.经计算得出氟对西伯利亚鲟初孵仔鱼安全质量浓度为1.81mg·L-1,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域中氟的浓度,应引起高度重视.
庄平王瑞芳石小涛章龙珍
关键词:毒性LC50
可视荧光硅橡胶标志用于西伯利亚鲟幼鱼标志的初步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在渔业和水产养殖的研究中,常采用标记(Marking) 或标志(Tagging)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个体或种群.标志技术在鱼类个体生长、存活和种群补充和生产力研究中广泛应用,标志回捕(Mark recapture)已成为评估渔业资源状况和洄游习性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手段.此外,标志技术在选择育种上也得到了应用,用以快速有效地区分不同选育群体.如何提高标志榆测率和保持率,以及怎样 减少标志操作对研究对象生长和存活影响,是研究和选择标志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张涛庄平章龙珍刘鉴毅赵峰高露姣冯广朋黄晓荣闫文罡田美平
关键词:存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