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4117)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建国张亚平王美田水承姬长发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热性能
  • 2篇散热
  • 2篇散热器
  • 1篇低质量流速
  • 1篇质量流速
  • 1篇软煤
  • 1篇软煤层
  • 1篇三软
  • 1篇三软煤层
  • 1篇汽水两相流
  • 1篇热管
  • 1篇热量
  • 1篇热性能分析
  • 1篇自然发火
  • 1篇自燃
  • 1篇综放
  • 1篇综放工作
  • 1篇综放工作面
  • 1篇临界锅炉
  • 1篇螺纹管

机构

  • 5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宝鸡秦源煤业...

作者

  • 5篇王建国
  • 3篇张亚平
  • 2篇王美
  • 1篇董正坤
  • 1篇马砺
  • 1篇李会雄
  • 1篇姬长发
  • 1篇田水承
  • 1篇王力伟

传媒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矿安全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轻泡沫散热器热性能模拟被引量:3
2013年
在普通肋片散热器每两个翅片间烧结金属泡沫,设计了一种用于功率模块冷却的金属泡沫散热器结构。提出了适用于金属泡沫散热器有效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建立了金属泡沫散热器的数学模型。对比改造前后的两类散热器发现:在恒定热流密度条件下,金属泡沫散热器不存在热量累积现象。金属泡沫的散热器的换热系数是同等几何参数肋片散热器的3.6倍。在相同压降时,泡沫散热器中的空气流速要低于肋片散热器。在风扇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四个翅片的金属泡沫散热器收益因子比同等条件的肋片散热器高出了约20%。
张亚平姬长发王建国王美
关键词:功率模块热性能
基于泡沫散热器的LED矿灯热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LED矿灯产热量不能有效扩散的问题,提出了与LED矿灯一体化集成的泡沫散热器冷却结构,并与普通风冷肋片散热器的矿灯结构进行散热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泡沫金属的基板表面平均温度比传统的散热器冷却降低了10℃,20PPI的四翅片金属泡沫散热器的平均Nu可达同等条件肋片散热器的5.3倍,表明泡沫散热器用于LED矿灯时具有扩散集中热流密度的效果,同时金属泡沫具有良好的消声减震性能,从而保证矿灯等电子元件的高效安全。
张亚平王建国马砺王美
关键词:大功率热性能
低质量流速下内螺纹管摩擦压降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在低质量流速下,对绝热水平布置的φ31.8 mm×6.0 mm西门子公司优化内螺纹管进行了高压汽水两相流摩擦压降特性试验研究;为进行比较,又对同规格的水平绝热光管的两相摩擦压降进行了测定。同时探讨超临界压力下优化内螺纹管摩擦压降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优化内螺纹管的两相摩擦压降倍率随压力、蒸汽干度和质量流速变化,分析超临界压力下优化内螺纹管的摩擦压降随质量流速、工质焓值和压力的变化。通过与水平光管比较发现:在高干度区,水平内螺纹管的两相摩擦压降倍率比水平光管有一明显得多的峰值存在。与亚临界压力下单相摩擦阻力系数相比,超临界压力下内螺纹管摩擦阻力系数的特点是在拟临界温度处摩擦阻力系数存在一个突跳变化,即存在一个峰值。
王建国李会雄
关键词:超临界锅炉低质量流速汽水两相流
热管转移煤堆自燃热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充液率热管作用于不同热源条件下煤堆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采用自主搭建的热管-煤堆实验平台,测试热管作用于煤堆的移热效应。实验通过热管对煤堆的降温特性分析以及前后期热管降温速率的对比分析,对整个热管抑制煤自燃系统进行优化,以确定合适的热管充液率。结果表明:充液率为20%的热管能实现对煤堆内蓄热量快速转移的最佳效果;实验发现煤堆高温区的温度大小对于热管移热性能影响较大,同样充液率条件下,热管在高温热源下煤堆降温速率是低温热源下降温速率的2倍;越靠近热源处的煤体,其温度幅度变化受到热源和热管作用双重影响越明显。
权欣张亚平宁宁王力伟王建国马励
关键词:煤自燃热管充液率
“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分析了"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的特点,提出了预防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并在宝鸡秦源煤矿N101综放工作面火区治理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防灭火技术措施后,在封闭灭火期间,38#支架后部的采空区(火区CO浓度最高点和温度最高点)的CO浓度,由5.8×10-4逐步降至5.0×10-6,说明所采取的灭火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措施最终成功扑灭了N101综放工作面自燃火灾,并撤出了被封闭数月的液压支架等综采设备。
王建国田水承董正坤
关键词:三软煤层自然发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