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4119)

作品数:38 被引量:279H指数:11
相关作者:宋子齐庞玉东王瑞飞田新张景皓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储层
  • 15篇低渗
  • 15篇砂岩
  • 12篇低渗透
  • 12篇油藏
  • 11篇测井
  • 8篇低渗透砂岩
  • 8篇东濮凹陷
  • 8篇凹陷
  • 7篇油田
  • 7篇盆地
  • 6篇砂岩储层
  • 6篇砂岩油藏
  • 6篇孔隙
  • 6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渗透率
  • 5篇孔隙结构
  • 5篇测井解释
  • 5篇储集
  • 4篇低渗砂岩

机构

  • 28篇西安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集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15篇宋子齐
  • 12篇庞玉东
  • 12篇王瑞飞
  • 11篇田新
  • 9篇张景皓
  • 7篇吕新华
  • 7篇景成
  • 6篇国殿斌
  • 4篇屈艳梅
  • 3篇李泽亮
  • 3篇段琼
  • 2篇李淼
  • 2篇林加恩
  • 2篇邓瑞健
  • 2篇苏惠
  • 2篇黄新文
  • 2篇苏道敏
  • 2篇苏琛
  • 2篇张亮
  • 2篇唐致霞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测井技术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国外测井技术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中外能源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5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筛选致密储层含气有利区——以苏里格气田东区为例被引量:17
2013年
针对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受多期不同类型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因素影响,储层孔隙空间细小、孔隙类型结构和测井响应复杂等问题,分析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评价,提出利用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来筛选致密储层含气有利区。选用反映致密储层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气层有效厚度、含气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多种参数,利用灰色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储层渗流、储集及含气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筛选出一、二类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并圈定近期可开发或评价后可开发的多期叠置的一系列含气有利区97个,其中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筛选圈定26个、山1段圈定27个、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圈定30个、盒8上亚段圈定14个。该研究成果反映出鄂尔多斯盆地广覆式生气和满盆子储气特色,为气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更多的有利勘探目标。
宋子齐成志刚孙迪庞玉东田新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
岩石物理相分类与致密储层含气层评价——以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老井复查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针对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受多期不同类型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储集空间小、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类型结构和测井响应复杂等问题,开展该区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含气层下限与评价标准。研究区可划分出石英支撑强溶蚀粒间孔、溶孔型,岩屑石英砂岩溶孔型和杂基微孔致密型3类岩石物理相,并建立了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评价划分标准。利用不同岩石物理相物性分析、试气、测井及气测全烃资料,建立了该区致密储层不同岩石物理相含气层类别下限与评价标准。不同岩石物理相含气层残余气饱和度及其差异小,而剩余可动气饱和度及其差异相对较大,相应的测井响应参数变化较大。利用所建立的含气层下限和评价标准,对目的层进行细分层段的精细对比与评价,对研究区46口井目的层段致密储层进行复查和重新评价,新增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含气层335个,新增含气层厚度为1 095.4 m,其中新增Ⅰ类岩石物理相气层81个,新增有效厚度为294 m。
成志刚宋子齐何羽飞庞玉东田新张景皓
关键词:致密储层测井解释
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概念精细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剩余油分布——以温西三块储层、水淹层评价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针对温西三块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集砂体受河道水流和湖浪双重作用,在注水开发中砂体结构、赋存状态及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特点,提出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概念精细评价有利沉积微相及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该研究利用在砂层沉积时间跨度内,垂向叠置演化的各单渗砂层的能量厚度,确认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各种不同类型主体和非主体储集砂体微相带的发育及演化特征,不但克服了薄差砂层叠加厚度识别主体储集砂体河道、河口坝微相带的失误,而且在垂向上有效地评价出了与主体微相叠置演化的河道边远梢席状砂、远砂微相砂体。该文利用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概念,通过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及其岩性、物性和自然电位减小系数、自然伽马减小系数、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孔隙度、深侧向、深感应电阻率建立精细评价有利沉积微相的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标准,准确提取单渗砂层优势微相带的沉积能量及其测井参数信息,有效地展示出目的层段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垂向演化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微相平面展布规模和范围,并列举出注水开发中主体微相河道正向叠置韵律层中的层间差异层和非主体微相席状砂层受河道高渗层间干扰造成的剩余油分布层段,为准确预测和筛选不同类型已动用油层及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油层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刘洪亮宋子齐张予生李泽亮李孜虎屈艳梅
多尺度CT成像技术识别超低渗透砂岩储层纳米级孔喉被引量:4
2020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尺度CT成像技术、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技术,结合Avizo软件的强大数据处理和数值模拟功能,对研究区目的层岩石样品进行不同尺度孔喉分维数重构,建立三维超低渗透砂岩储层纳米级孔隙结构模型.研究表明,微米尺度下,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孔喉形态呈点状、球状和条带状及管状.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微孔为主且多孤立分布,局部孔隙为片状,连通性较差.纳米尺度下,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孔喉系统整体较发育,孔喉形态呈球状、短管状.远离裂隙处多为孤立状,连通性较差,仅具有储集能力.微裂缝、粒间缝发育部位多为短管状,有一定连通性,相当于喉道.微观非均质性较强,岩样整体较致密,局部相互连通,溶蚀孔及裂隙对储集能力、渗滤能力具有控制作用.数值计算求得目的层A、Y、C三个样品的孔隙度分别为6.95%、5.55%、4.44%,渗透率分别为0.828×10^-3μm^2、0.115×10^-3μm^2、0.00065×10^-3μm^2.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与多尺度CT成像技术相结合能够定量表征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纳米级孔隙结构.
王瑞飞张祺邵晓岩何润华李博文汪广轮郑森
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确定致密储层孔隙度——以苏里格气田东区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受多期不同类型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孔隙空间小、孔隙类型结构和测井响应复杂等问题,分析了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评价体系,从而提出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确定致密储层孔隙度的技术思路。利用研究区致密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及试气资料,建立了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储层孔隙度参数解释模型;在分类岩心刻度测井解释模型的数据点分布拟合中,分类模型具有相对集中分布趋势及较好的线性关系;特别是分别利用分类的密度、声波时差孔隙度参数模型的综合拟合值来求取有效孔隙度参数,这集中地体现出岩性、物性、孔隙类型结构及测井响应特征与差异,明显改善和提高了致密储层孔隙度参数的计算精度和效果,克服了致密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率的评价缺陷。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致密储层分类建模技术实现了将非均质、非线性的问题转化为相对均质、线性的问题来解决,为准确建立致密储层参数模型提供了有效方法。
宋子齐景成庞玉东田新张景皓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苏里格气田
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中油藏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为研究油气藏储层异常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中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下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实测压力等资料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储层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生烃作用、膏盐岩封闭作用及断层的封闭性,油藏压力系数与储层物性参数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异常高压对深部储集层物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1)减缓压实作用,有效保护原生孔隙;(2)促进溶解作用,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3)抑制黏土矿物的转化和后期成岩作用的持续进行;(4)致使储层岩石发生破裂,形成微裂缝.研究异常高压的形成机理及对深部低渗砂岩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对于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王瑞飞唐致霞王金鑫刘正夏晨丹
关键词:异常高压储集层物性文东油田东濮凹陷
苏里格东区致密气储层成岩储集相分类及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苏里格东区致密气藏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及构造等作用影响,成岩过程中压实和胶结作用强烈,成岩作用复杂,储层具有孔隙空间小、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文中在分析成岩储集相形成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盒8上、盒8下、山1、山2段成岩储集相的孔隙度演化过程进行反演,得出不同储集相各成岩阶段的孔隙度演化模式,据此将成岩储集相分为4类,并对分类成岩储集相的岩性、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分类成岩储集相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该区整体上微观孔隙结构细小,非均质性较强,但Ⅰ,Ⅱ类成岩储集相明显具有相对较好的孔隙结构及渗流、储集特征,为该区致密气藏筛选优质储层提供了有效的含气信息。
成志刚宋子齐景成何羽飞段琼李淼庞玉东田新
关键词:成岩过程微观孔隙结构
特低渗-超低渗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综合分析方法
2013年
针对HQ地区滑塌浊积扇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形成了该区广为发育相对高孔低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并存复杂孔隙结构超低渗透储层流动层带,影响储层渗流和产能因素很多。利用超低渗透储层质量及其渗流结构最重要的孔渗关系,提出储层合理产能参数、储层质量指标、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油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含油饱和度及其泥质含量综合评价储层试油产能。依据灰色理论油气试油产能预测的分析方法及评价准则.利用不同角度计算的试油产能评价参数及其分类参数指标准确率、分辨率权衡提取超低渗透储层质量、渗流及产能信息.对该区41口井47个试油层段进行了试油产能预测检验,36口井42个试油产能评价预测结果与试油产能结果相吻合,试油产能预测符合率达到89.3%.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渗流机理不符合达西产能预测方法和流动层带局部参数不能准确表征复杂渗流特征造成产能评价的失误,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超低渗透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的定量评价能力.为该类特低一超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提供出十分有效的信息和分析方法。
宋子齐庞玉东田新林加恩张景皓
关键词:超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储层质量渗流机理
基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试油产能预测分析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HQ地区滑塌浊积扇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形成了该区广为发育相对高孔低渗、中孔低渗和低孔低渗并存复杂孔隙结构超低渗透储层流动层带,影响储层渗流和产能因素很多。利用超低渗透储层质量及其渗流结构的孔渗关系,提出储层合理产能参数、储层质量指标、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油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单渗砂层能量厚度、含油饱和度及其泥质含量综合评价储层试油产能。依据灰色理论油气试油产能预测分析方法及评价准则,利用不同角度计算的试油产能评价参数及其分类参数指标准确率、分辨率权衡提取超低渗透储层质量、渗流及产能信息,对该区44口井51个试油层段进行了试油产能预测检验,38口井45个试油产能评价预测结果与试油产能结果相吻合,试油产能预测符合率达到88.2%。克服了渗流机理不符合达西产能预测方法和流动层带局部参数不能准确表征复杂渗流特征造成产能评价失误,提升了超低渗透储层试油产能预测的定量评价能力,为该类特低—超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提供出有效的信息和分析方法。
庞玉东宋子齐何羽飞田新张景皓付春苗
关键词:超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储层质量渗流机理
非均质油藏单井控制储量与剩余油潜力分布研究——以G油田GD研究区非均质油藏剩余油潜力分布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G油田GD研究区非均质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开展非均质油藏单井控制计算储量及剩余油潜力分布研究。分析单井控制计算非均质油藏储量参数,将油层有效厚度、物性和原油性质相同的油层控制在一个单井计算单元内,利用井点面积权衡法确定单井控制含油面积,有效厚度则以每口井所钻遇有效厚度和周围井及边界井权衡确定。从而较好地克服了非均质油砂层边界信息变化及其参数平面和纵向上差异的影响,有效计算出各开发层位单井控制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油气产出量和剩余可采储量。文中实例阐述了单井控制计算储量及其剩余可采储量的分析方法,提供出剩余油潜力最大的长611、长613,相对较大的长622、长632、长64和较小的长621、长631开发层位剩余油分布富集具体井位、富集量及其挖潜规模和范围,阐明了油田区块调整和高效开发的主要方向。
宋子齐庞玉东林加恩田新王瑞飞张景皓
关键词:非均质油藏单井控制储量剩余可采储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