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GL007)

作品数:9 被引量:132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建丽张文珂张芳芳常蕊渠慎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财经大学马萨诸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企业
  • 5篇国有企业
  • 1篇对外开放战略
  • 1篇对外直接投资
  • 1篇新兴产业
  • 1篇新中国
  • 1篇虚假
  • 1篇虚假陈述
  • 1篇战略性
  • 1篇战略性新兴产...
  • 1篇政府
  • 1篇政府层级
  • 1篇政府控制
  • 1篇制度逻辑
  • 1篇制权
  • 1篇中立
  • 1篇中立原则
  • 1篇审查
  • 1篇审查制度
  • 1篇时变参数

机构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马萨诸塞大学

作者

  • 6篇刘建丽
  • 2篇张文珂
  • 1篇王欣
  • 1篇万丛颖
  • 1篇余菁
  • 1篇渠慎宁
  • 1篇常蕊
  • 1篇张芳芳

传媒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管理世界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控制权结构、政府层级与公司绩效——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根据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信息,选取644家主营业务范围和主营产品类型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终极产权理论,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结构、政府控制和对不同政府层级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引入政府层级与控制权结构的交互项,分析政府层级对控制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现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实际控制人手中现金流权和控制权比重均对公司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正向影响,政府控制对公司绩效同时存在正向和负向影响。此外,地方政府控制对公司效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中央政府控制,且对现金流权和控制权比重对公司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这表明中央政府作为产业的统筹规划者,对于公司的效率提升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具体推动者,更多地发挥了"正外部性"作用,而以往研究普遍关注的地方政府"政治锦标赛"所导致的"负外部性"在当前的产业发展初期阶段还并不明显。
万丛颖
关键词:控制权结构政府控制政府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障碍与促进措施被引量:5
2017年
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市场转轨过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以来由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从投资金额来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其对外投资行为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战略的缩影。截至2015年底,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9328亿美元存量中,国有企业占比为50.4%。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迅速成长,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资源承诺的深度不断加深,在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
刘建丽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国有企业企业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分工对外开放战略转轨过程
虚假陈述背景下投资损失构成成分的机理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即使在金融危机集中爆发期间或市场综合指数与个股股价同时下跌的情况下,仍然不能认为投资损失完全是由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对于虚假陈述类上市公司的投资者而言,其投资损失或收益在中国现行法律要求和市场环境下由三部分影响因素构成,包括固定投资收益效应、系统性风险效应和虚假陈述类特质效应。本文着重阐述了虚假陈述类特质效应和系统性风险效应的机理关系。系统性风险效应具有时变的特点,在不同的时点上产生不一致的损失或收益效果;系统性风险效应与虚假陈述类特质效应在形态上具有对称互补关系,共同形成了投资损失或收益。
张文珂
关键词:虚假陈述
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与“竞争中立”原则——兼论中国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国际社会的制度规范被引量:9
2014年
中国国有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企业从一个原本熟悉的国内制度环境迅速转入一个陌生又复杂的国际制度环境的过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和"竞争中立"原则,都是国际制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国有企业必须在较短时间里,适应上述制度环境巨变。有能力的中国国有企业,应积极效仿受到国际社会尊重的跨国公司和国有公司,改变被动应对制度环境变化的做法,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通过大力发展合规的经营行为,增进自身的组织合法性。
余菁王欣渠慎宁常蕊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家安全审查
来源国效应研究述评被引量:3
2018年
来源国效应(country-of-origin effect)相关理论在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化战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国外相关研究由来已久,研究内容也已形成理论族群,但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相关概念的模糊和理论框架的缺失。针对来源国效应的检验由于样本差异、控制变量差异等因素的存在,相关结论尚无法形成体系化理论支撑。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逆向拓展发达国家市场时的来源国效应研究相对匮乏,一些调节变量的影响机理仍有待揭示。国内学者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来源国效应,主要聚焦于不同属性产品的来源国效应检验。文章回顾了来源国效应的相关概念演变,梳理了来源国效应的三种理论基础,总结了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品牌战略,整合了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概括了该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文章作为一篇理论综述,希望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厘清研究主干和研究分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刘建丽Raymond Liu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来源国效应
新中国利用外资70年:历程、效应与主要经验被引量:76
2019年
在逐步开放基础上引进和利用外资,是新中国快速工业化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大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我国在一系列外部约束下对利用外资进行过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成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利用外资方式不断创新,引进和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从政策导向和投资流量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的历程可以分为规模导向阶段、效率导向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70年来,外资通过补缺与启动效应、增长拉动效应、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等机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当前,在中国加快构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需针对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进行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切实提升全方位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实现外资与中国本土经济成分的互融共生。
刘建丽
关键词:利用外资
中央国有企业投资管控效率对股东回报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目标的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本文基于中央国有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财务面板数据,首先从大股东控制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投资管控效率的评价指标,然后将该指标用于分析国有企业投资管控效率与股东回报之间的关系。投资管控效率指标是一个多维度的度量指标,其构建思路有别于通常投资效率分析的投资现金流灵敏度视角。该指标不仅全面考虑了产出效果诸如有形资产的扩张、投资现金流的增长和经营现金流的加速效果,也考虑了管理成本和股权资本的投入,尤其考虑了大股东的股权占用。通过进一步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现阶段投资管控效率与国有企业股东回报之间存在一种反向背离关系。该背离机制具有特定的管理内涵:可以预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国有企业的投资管控效率较高时,企业的股东回报较低;当投资管控效率较低时,股东回报较高。理顺投资管控效率与股东回报之间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引导国有企业在提高管控效率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从而更好地实现股权多元化改革目标和更高的投资效率。
刘建丽张文珂张芳芳
关键词:大股东控制股东回报
国有企业国际化40年:发展历程及其制度逻辑被引量:19
2018年
中国正在崛起的国有跨国公司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纵向历史法和过程-事件分析,通过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脉络,力图揭示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演进的阶段特征及其制度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始终伴随着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交互作用;国有企业的国际化符合传统的渐进演化规律,在推进速度上又表现出超常规、非线性的特征;国有企业国际化的特殊历程根源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大容量内需市场的特殊制度环境。当前,唯有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现代跨国公司治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行为,才能使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以更加合法合规的姿态,更好地实现国家使命和企业战略目标。
刘建丽
关键词:国有企业制度逻辑
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监管的目标与制度设计被引量:2
2017年
国有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并承担我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加强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监管是确保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安全及投资效率的必要举措。建立完备的海外投资监管制度框架,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和微观制度完善,是当前国有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确定监管对象的基础上,明确了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监管的三大目标,综合考虑监管主体、对象、环境、要素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整体性的监管制度体系,以弥补当前系统性研究不足的问题;理清不同层次监管主体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政府、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和非正式组织在监管制度中的协同作用,并提出具体的监管对策。
刘建丽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