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596)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曾力朱有华洪善娟张雷王毅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再灌注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肾小管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细胞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树突状细胞活...
  • 2篇缺血
  • 2篇细胞活化
  • 2篇小管
  • 2篇活化
  • 2篇灌注
  • 1篇一氧化碳
  • 1篇移植后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排斥
  • 1篇乙醛

机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309...

作者

  • 4篇洪善娟
  • 4篇朱有华
  • 4篇曾力
  • 3篇张雷
  • 2篇王毅
  • 1篇袁清
  • 1篇朱楠
  • 1篇蔡明
  • 1篇王全兴

传媒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乙醛脱氢酶2介导乙醇预处理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2012年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介导乙醇预处理减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取C57BL/6J小鼠的TEC,进行原代培养。小鼠TEC经乙醇预处理3h后,建立体外模拟IR的模型,检测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观察乙醇预处理减轻TEC的IR损伤的作用。采用已构建的ALDH2的小干扰RNA(ALDH2-siRNA)转染TEC,转染48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ALDH2蛋白的变化情况,检测ALDH酶活性的改变,然后进行乙醇预处理和模拟IR操作,最后检测TEC的LDH漏出率,分析ALDH2在乙醇预处理减轻TEC的IR损伤中的作用。结果乙醇预处理显著降低了IR后小鼠TEC的LDH漏出率,验证了乙醇预处理减轻小鼠TEC的IR损伤的作用;转染ALDH2-siRNA后,TEC的ALDH2蛋白.含量下降82.1%,ALDH酶活性下降了67.3%。在下调ALDH2表达之后,乙醇预处理减轻TEC的IR损伤的作用几乎消失。结论乙醇预处理可以减轻小鼠TEC的IR损伤,ALDH2酶在此效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蔡明袁清崔瀚文洪善娟曾力王全兴朱有华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灌注损伤乙醛脱氢酶2
水溶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抑制供肾树突状细胞活化减轻移植后排斥反应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水溶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减轻小鼠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供、受鼠分为2组,制备小鼠肾移植模型。CORM-3组受鼠接受经CORM-3预处理的供肾,iCORM组受鼠接受经无CO活性的iCORM预处理的供肾。术后检测各组受鼠的血清肌酐(SCr)水平,观察各组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记录各组移植肾存活时间。以C.FVB-Tg(Itgax-DTR/GFP)57Lan/J小鼠为供鼠,Balb/czb鼠为受鼠,肾移植后24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肾内供鼠rDC的活化情况。结果术后iCORM组和CORM-3组间移植肾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40.5和70d(P〈0.05);术后两组受鼠的SCr水平均进行性升高,但CORM-3组受鼠的SCr水平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P〈0.05或P〈0.01);与正常小鼠肾组织相比,术后第4周iCORM组受鼠的移植肾间质出现弥漫性单个核细胞浸润,中度肾小管炎症,以及部分肾小球硬化;CORM-3组移植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较iCORM组明显减轻,肾小球与肾小管形态基本正常。移植后24h,iCORM组和CORM-3组移植肾内供鼠rDC表面均高表达CDS0和CD86,表明rDC处于活化状态,而CORM-3组r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较iCORM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CORM-3可显著减轻同种肾移植小鼠的排斥反应,改善移植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CORM-3抑制了移植后供鼠rDC的活化。
袁清洪善娟蔡明王毅张雷曾力朱有华
关键词:树突细胞移植物排斥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抑制肾脏固有树突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arbon monoxide-releasing molecule 3,CORM-3)对肾固有树突状细胞(renal dendritic cells,rDCs)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J(H-2kb)小鼠制备肾脏单细胞悬液,采用磁珠分选CD11c+rD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rDCs纯度。用CORM-3或无活性的CORM(inactive CO-releasing mol-ecule,iCORM)处理新鲜肾脏分离的rDCs,实时定量RT-PCR检测TLR4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rDCs培养液上清中TNF-α蛋白水平。建立TLR4-/-(C3H/HeJ)和TLR4+/+(C3H/HeN)小鼠肾脏热缺血30 min+冷保存24 h模型,在冷保存期间经CORM-3处理之后分选rDCs,抽提RNA,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TNF-α基因表达。结果 CORM-3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未成熟rDCs的TLR4 mRNA表达(P<0.05)。与iCORM比较,CORM-3能够抑制LPS刺激后的rDCs表达TNF-α(P<0.01)。当TLR4缺陷之后,CORM-3不再抑制rDCs表达TNF-α。结论 CORM-3可显著抑制肾脏未成熟rDCs表达TLR4,也可抑制LPS刺激和缺血损伤时炎症因子的表达,但对于TLR4缺陷小鼠这一抑制作用消失,提示CORM-3对内源性配体介导的rDCs活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由TLR4信号通路介导。
朱楠袁清王毅洪善娟张雷曾力蔡明朱有华
关键词:树突细胞一氧化碳缺血
应用原代培养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012年
目的原代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建立小鼠TEC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IR)的模型。方法切取C57BL/6J小鼠肾脏外侧髓质,用I型胶原酶消化后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将贴壁生长的TEC用石蜡油覆盖模拟缺血过程,60min后更换全培养基模拟再灌注过程。在更换培养基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抽提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mRNA的表达;在再灌注后24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原代培养的小鼠TEC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状,细胞胞浆内高表达细胞骨架蛋白18。与对照组相比,IR组TEC在更换培养基后TNF-α、IL-1β和IL-6的转录水平均明显增高。TNF-αmRNA表达量在更换培养基后0.5h达峰,约为对照组的(24.45±6.51)倍(P〈0.01),随后逐渐下降;在更换培养基后IL-113mRNA表达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更换培养基后6h约为对照组的(15.27±4.29)倍(P〈0.05);IL-6mRNA表达量在更换培养基后3、h达峰,约为对照组的(11.19±4.55)倍(P〈0.01)。与对照组相比,1R组TEC在更换培养基后24h,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小鼠肾脏外侧髓质经分离、消化后可获得高纯度的原代培养TEC;应用石蜡油可以成功建立小鼠TEC体外模拟IR的模型。
袁清蔡明曾力洪善娟张雷朱有华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培养技术再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