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291)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加贤王燕飞韩磊张培杨先才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5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激光
  • 6篇被动调Q
  • 4篇激光技术
  • 4篇光技术
  • 3篇双光子
  • 3篇双光子吸收
  • 3篇激光器
  • 3篇光学
  • 3篇光子
  • 3篇发光
  • 3篇ND
  • 3篇抽运
  • 2篇双波长
  • 2篇双波长激光
  • 2篇腔内倍频
  • 2篇纳米硅
  • 2篇纳米硅薄膜
  • 2篇蓝光
  • 2篇蓝光激光
  • 2篇蓝光激光器

机构

  • 12篇华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篇王加贤
  • 6篇王燕飞
  • 4篇张培
  • 3篇韩磊
  • 2篇吴志军
  • 2篇郭亨群
  • 2篇杨先才
  • 1篇黄永箴
  • 1篇李俊杰
  • 1篇翟云
  • 1篇凌朝东
  • 1篇吴文广
  • 1篇朱大庆
  • 1篇张锦华
  • 1篇陈虎
  • 1篇沈海波
  • 1篇张峻诚
  • 1篇熊刚强

传媒

  • 3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激光
  • 2篇激光杂志
  • 1篇半导体技术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半导体光电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D连续和脉冲抽运的Nd:YAG腔内倍频蓝光激光器
2010年
在激光二极管连续抽运的Nd:YAG激光器中,分别采用BIBO和LBO晶体对946nm激光进行腔内倍频,获得473 nm蓝光输出。抽运功率9.5 W时,BIBO晶体倍频输出功率为508mW,转换效率5.35%:LBO晶体倍频输出功率为441 mW,转换效率4.64%。LBO倍频的转换效率小于BIBO,但输出蓝光的光束空间质量较好。在LD脉冲抽运和LBO晶体腔内倍频的Nd:YAG激光器中,研究了抽运脉冲的调制频率和占空比与蓝光输出功率的关系。当抽运功率9W,脉冲调制频率100Hz、占空比60%时,得到最大的蓝光输出功率465mW,比相同功率连续抽运提高87mW。结果表明,LD脉冲抽运能有效降低Nd:YAG晶体的热效应影响,提高激光器输出功率。
韩磊王加贤
关键词:蓝光激光器激光二极管抽运腔内倍频调制频率
荧光粉涂层对大功率PC-LED光提取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运用基于拟蒙特卡洛的光线追迹方法,模拟计算采用不同曲率透镜及荧光粉层置于不同位置时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器件的光通量和光辐射功率.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反光杯顶部采用透镜封装的LED的光通量输出和荧光粉转换效率、透镜曲率、荧光粉层位置、荧光粉粒径大小等因素有关;平面荧光粉涂层处于反光杯中不同位置时,光通量之差大于50%,而光辐射功率也有明显的差别;当透镜顶部与反光杯开口的距离为反光杯开口半径的一半时,荧光粉涂层位于反光杯中间偏下约0.2mm位置,可得到较大的光通量和荧光粉转换效率.
张锦华王加贤朱大庆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光通量光线追迹
Al^(3+)对Ge/Al-SiO_2薄膜光致发光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磁控溅射及后退火技术制备了不同组份和不同退火温度的Ge、Al共掺SiO2薄膜。通过对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确定了薄膜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同时还测试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PL谱),得到了峰值位于420 nm附近的紫光发射峰和峰值位于470 nm的蓝光发射峰。实验结果表明,Al的掺杂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GeNOV中心和SiNOV中心的光发射效率,还可以促进GeNOV缺陷和SiNOV缺陷中心的形成,进而有利于薄膜的光致发光。
陈虎王加贤
关键词:光致发光磁控溅射
nc-Ge/SiO2复合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采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技术与热退火处理制备了nc-Ge/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量,计算出样品的光学带隙为1.12eV。采用皮秒激光脉冲单光束Z-扫描技术研究了nc-Ge/SiO2复合薄膜三阶非线性光...
张培王加贤王燕飞郭亨群吴志军
关键词:Z-扫描被动调Q
文献传递
纳米Si/SiN_x超晶格实现Nd∶YVO_4激光被动调Q
2011年
采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法和热退火处理制备了纳米Si/SiNx超晶格薄膜材料。把薄膜作为可饱和吸收体插入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平凹腔Nd∶YVO4激光器内,实现了1 342 nm激光的被动调Q运转,获得脉冲宽度约20 ns、重复频率33.3 kHz的调Q脉冲序列输出。分析了纳米Si/SiNx薄膜可饱和吸收的产生机制,认为双光子吸收是产生1 342 nm激光被动调Q的主要原因。对纳米Si/SiNx薄膜材料调Q激光器的速率方程组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的调Q脉冲时间宽度的理论值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王燕飞王加贤张培杨先才沈海波
关键词:激光技术超晶格薄膜被动调Q双光子吸收
纳米Ge-SiO_2薄膜对1342nm激光的被动调Q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和热退火处理方法制备纳米锗镶嵌二氧化硅(Ge-SiO2)薄膜.利用光吸收谱和X射线衍射谱对薄膜材料进行表征,得到薄膜的光学带隙为1.12 eV,纳米Ge晶粒的平均尺寸约为16.4 nm.将纳米Ge-SiO2薄膜作为可饱和吸收体插入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平-凹腔Nd∶YVO4激光器内,实现1 342 nm激光的被动调Q运转,获得脉冲宽度约为40 ns,重复频率为33.3 kHz的调Q脉冲序列输出.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薄膜结构,认为纳米Ge-SiO2薄膜的界面态和缺陷态是产生调Q的主要原因.
王燕飞王加贤张培杨先才
关键词:激光技术被动调Q可饱和吸收体
nc-Ge/SiO_2薄膜的光发射和光吸收研究
2010年
采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和后退火法制备了nc-Ge/SiO2薄膜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薄膜的微结构进行测试,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衍射峰的半高宽减小,表明Ge纳米晶粒的平均尺寸逐渐增大,发现经过1 000℃退火后的薄膜具有三个明显的纳米锗衍射峰。薄膜的傅里叶红外吸收谱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红外吸收增强。室温下,测量了不同温度退火下薄膜的光致发光谱,观察到了紫外光、紫光和橙色光。而且不同退火温度的薄膜,其光致发光谱有所不同,理论上着重讨论了紫光和橙光的发光机制。
张培王加贤王燕飞郭亨群吴志军
关键词:光吸收发光机制
纳米硅镶嵌薄膜的光学性质及对1342nm激光的被动调Q
2011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和热退火处理制备了石英衬底的纳米Si镶嵌SiNx(nc-Si/SiNx)薄膜。通过对薄膜的小角度X射线衍射和吸收光谱测试,确定了硅晶粒尺寸和光学带隙。采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结果表明薄膜的非线性吸收属于双光子吸收。把nc-Si/SiNx薄膜作为可饱和吸收体插入LD抽运的Nd:YVO4激光器中,实现了1342nm激光的被动调Q,获得51 ns的激光脉冲。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纳米Si的光学带隙大于1342nm光子能量,所以双光子饱和吸收导致了1342nm激光的被动调Q。
翟云王加贤王燕飞
关键词:激光技术纳米硅薄膜被动调Q双光子吸收
耦合微盘及带输出波导的单微盘腔的耦合模式特性被引量:12
2011年
光学微腔具有很高的品质因子和很小的模式体积,在光电子器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运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和Padé近似频谱分析法模拟研究了耦合微盘及带输出波导的单微盘微腔由于空间对称性破坏导致的模式耦合现象;特别计算了耦合模式的场分布和品质因子,并由场分布得出不同角量子数模式的能量比例。对耦合微盘,模式耦合引入的高阶模分量会使耦合模的品质因子大大降低。对半径1μm、折射率3.2的单个微盘,当它连接0.2μm宽度的输出波导时,模式波长相差6.6nm的TE9,1模和TE6,2模耦合形成波长1.52μm的耦合模式,其模式Q值为268,模式具有三角形场分布。
王加贤李俊杰吴文广黄永箴
关键词:激光技术光学微腔回音壁模式时域有限差分法品质因子
LD抽运Nd∶YAG复合腔双波长激光器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的Nd∶YAG三镜复合腔激光器的1 064,946 nm双波长激光连续运转.在满足双波长激光振荡阈值相等的条件下,考虑Nd∶YAG晶体的热透镜效应,数值计算1 064,946 nm两个子腔的腔长、输出镜透过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Nd∶YAG晶体中抽运光,1 064,946 nm激光的光束半径达到合理匹配时,两个子腔的输出镜透过率之间有确定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复合腔结构参数,当抽运功率为9 W时,可同时获得1.1 W的1 064 nm激光,以及500 mW的946 nm激光输出.
韩磊王加贤张峻诚熊刚强
关键词:双波长激光热透镜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