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4125)

作品数:24 被引量:159H指数:6
相关作者:李颖川钟海全王志彬刘通周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气井
  • 5篇低渗
  • 4篇低渗透
  • 4篇水平井
  • 4篇平井
  • 3篇油藏
  • 3篇气藏
  • 3篇井筒
  • 3篇稠油
  • 3篇大牛地
  • 2篇低渗透气藏
  • 2篇压降
  • 2篇液滴
  • 2篇液滴模型
  • 2篇气田
  • 2篇柱塞
  • 2篇大牛地气田
  • 1篇单井
  • 1篇低渗气藏
  • 1篇低渗气田

机构

  • 22篇西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
  • 2篇华北油田公司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技术公司

作者

  • 15篇李颖川
  • 12篇钟海全
  • 6篇王志彬
  • 6篇刘通
  • 4篇周舰
  • 2篇刘正
  • 2篇刘忠能
  • 2篇王海军
  • 2篇周俊杰
  • 2篇周瑞立
  • 2篇赵哲军
  • 2篇刘永辉
  • 2篇罗懿
  • 2篇丁建东
  • 1篇朱亚兵
  • 1篇刘曦懋
  • 1篇程金金
  • 1篇郭晶晶
  • 1篇宋东斌
  • 1篇张烈辉

传媒

  • 6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广东化工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各向异性部分压开垂直裂缝压裂井试井模型研究
2012年
通过对部分压开压裂井的不稳定试井模型的研究,可以确定在进行油藏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时所需的参数,利用Newman乘积原理,得到各向异性部分压开垂直裂缝压裂井的压力响应表达式。利用Ste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绘制考虑井筒储集系数和表皮系数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并对曲线流动阶段进行了分析。
王超朱国
关键词:垂直裂缝井试井模型
非环状流气井两相流机理模型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目前气井两相流模型难以正确预测非环状流气井井筒压降和微观流动参数的问题,建立了非环状流气井两相流机理模型。首先基于液滴受力平衡和液膜桥接原理,提出了气井非环状流流型判别方法;其次根据非环状流中泰勒泡和液塞交替上升的流动特征,建立了单元体压降模型,封闭关系式中泰勒泡上升速度基于漂移模型得到,液塞含气率由Schmidt实验数据得到。38口非环状流气井数据评价表明,非环状流模型预测压降的相对误差仅为-1.464%。该模型能够精细描述非环状流气井多个微观参数,且计算简单。
刘通任桂蓉赵容怀
关键词:压降两相流气井
柳杨堡高温气井防腐工艺室内优选
2015年
针对高温气井中普通缓蚀剂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进行抗高温缓蚀剂研究。在室内测试8种缓蚀剂于130℃高温条件下对管材N80的腐蚀速率,优选腐蚀速率最低缓蚀剂;同时通过不同浓度缓蚀剂的缓蚀率测试,确定其最佳加注浓度。最后,通过测试不同CO2分压和温度条件下的缓蚀效果,验证优选出的UT2-2缓蚀剂对不同CO2分压和温度的适应性。
刘玉祥罗曦周瑞立王志彬
关键词:缓蚀剂
高气液比气井管流压降计算实用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阻力系数法是气井两相流压降计算模型中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然而传统的阻力系数图版多是针对油井条件提出的,仅适用于较低的气液比范围,而且多数图版坐标为英制单位量纲,使用不便。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66口气液比范围在480~344 360m3/m3的气井数据为基础,绘制出了适用于高气液比气井的无因次阻力系数图版。首先,基于多相流压力梯度方程,采用无滑脱持液率,根据现场测压数据反算各测点的阻力系数;随后,引入无因次两相雷诺数,绘制阻力系数与两相雷诺数关系图,其中两相雷诺数是关于气、液雷诺数和气液质量比的函数;最后,对上述关系图中的两相雷诺数进行多次回归试算,并将其修正为包含3个修正系数的函数,从而得到了具有较佳拟合关系的新阻力系数图版。利用公开文献的50口气井压降测试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阻力系数法的流压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48%,流压平均绝对误差仅为5.37%,满足了工程需要。
李颖川刘通钟海全张坤王涛侯朋军张国兄
关键词:气井压降气液比
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12年
正确预测水平井蒸汽吞吐生产动态是优化注汽工艺参数、高效开发稠油油藏的基础。基于Marx-Langenheim油藏加热理论,考虑水平井加热区域为椭圆体,建立水平井油藏加热模型,结合Giger水平井产能方程,进一步建立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对胜利油田草平5井实例计算表明,模型预测的水平井产能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以该井为例分析注汽速度、蒸汽干度、周期注汽量、蒸汽温度、焖井时间对周期产油量的影响,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控制范围,提出优化方案。
周舰李颖川刘永辉钟海全刘通
关键词: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稠油
大牛地水平井临界携液气量计算模型被引量:12
2013年
受生产管柱倾斜角和水平段长度的影响,气藏水平井中垂直段、倾斜段、水平段的携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只取其中某一段的临界携液流量值作为水平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会引起水平井筒积液,增加气层的回压,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针对此情况设计水平管和倾斜管临界携液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平段临界携液气量计算采用K-H波动理论模型,倾斜段临界携液气量采用修正的携液模型计算,倾斜段的临界携液气量大于水平段和垂直段,最终得到合理的水平井连续携液模型。
周舰罗懿李颖川钟海全周瑞立
关键词:水平井大牛地气田
流动物质平衡法计算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被引量:21
2012年
气井动态储量的确定是单井合理配产和开发方案制订的重要依据,但对低渗透气藏,由于地层的低渗透性及强非均质性特征,很难准确计算出气井的动态储量。针对此问题,结合低渗透气藏单井的动态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了大量气井生产指示曲线,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即标准型、波动型、分段型,并描述了不同类型气井生产指示曲线的表现特征及形成的原因,最终提出了正确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法计算气井动态储量的方法。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法计算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所需数据量少,计算结果合理、可信,可为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的确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钟海全周俊杰李颖川蒲浩谭燕
关键词: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
稠油水平井杆管摩擦载荷预测新模型
2014年
水平井有杆抽油系统在抽汲周期内上、下冲程摩擦载荷差异较大,且随着稠油粘度逐渐增加,上、下冲程摩擦载荷的差异进一步加大,导致采用一个平均阻尼系数来描述整个井筒的摩擦载荷存在较大误差,难以准确描述其变化规律。基于水平井筒压力、温度和粘度剖面,根据环空液体流动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稠油水平井杆管摩擦载荷计算模型,并首次提出了采用上、下阻尼系数来分别描述上、下冲程摩擦载荷,解决了稠油井上下冲程摩擦载荷差异较大的难题。以克拉玛依油田16口稠油水平井为例,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预测的悬点载荷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完全满足生产要求。
周舰李颖川刘永辉罗懿周瑞立
关键词:稠油水平井悬点载荷
考虑沥青及含水影响的稠油粘度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现有的稠油粘度预测模型都近似将粘度处理为温度和API重度的函数,然而稠油粘度实际上还与沥青及胶质含量、含水量等有关。利用29口井的稠油样品测试资料,对4个常用的脱气稠油粘度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对比拟合的方法建立了新的脱气稠油粘度预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API重度、沥青与胶质含量、含水量的影响。运用新模型预测了稠油样品的粘度,在2个API重度范围内预测粘度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76%和17.20%,远小于所评价的模型;运用新模型实例预测了另外11口井的稠油样品粘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7.66%,基本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钟海全刘忠能李颖川
关键词:稠油
大牛地低渗透气藏产水气井动态优化配产方法被引量:11
2013年
传统气井配产方法应用于大牛地低压、低渗、低产致密砂岩气藏产水气井时,气井的携液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累计排水采气量大,最终采收率低。基于产水气藏物质平衡原理、气井产能、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理论,应用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产水气井生产动态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动态预测地层压力、井底流压、井口油压、产量、采收率随时间的变化;结合连续携液理论提出了产水气井配产新方法,该方法所配气量高于井口临界携液气量,且随时间动态递减,而不是保持不变。大牛地DK3井实例计算表明,新方法能更长时间维持气井连续携液生产,降低了累计排水采气量,提高了最终采收率。
李颖川李克智王志彬王海军丁建东胡伟俐
关键词:气藏气井优化配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