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6A230603)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吕占军李兴琴刘秋珍脱朝伟王明耀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解放军第202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来源的艾氏腹水癌细胞株蛋白质特性的电泳及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 2003年
- 目的比较 3种来源的艾氏腹水癌 (Ehrlichascitescarcinoma,EAC)细胞蛋白质的特性。方法采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 ,PAG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 3种来源的EAC细胞蛋白质组成及Gai、TrkA、PDGF A、CDK2和NF κBp6 5抗体蛋白质表达。 结果电泳结果显示 ,北京来源的EAC蛋白质条带数最多 (2 8条 ) ,其次是山东来源的EAC(2 5条 ) ,武汉来源的EAC最少 (2 2条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 3个来源的EAC细胞的Gai、TrkA、PDGF A、CDK2和NF κBp6 5抗体蛋白质表达 ,结果不同来源的EAC与抗体的反应情况不同 ,山东来源的EAC 5种抗体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0 %、 2 3.0 %、 0 %、 8.5 %和83.3%,北京来源的EAC分别为 77.8%、 6 .0 %、 9.0 %、 2 4 .0 %和 91.4 %,武汉来源的EAC分别为78.3%、4 .8%、8.0 %、2 7.8%和 10 0 %。结论 3种来源的EAC细胞蛋白质组成不仅有定量差异 ,而且有定性差异。
- 徐增年李兴琴牛彦平吕占军刘福英刘军须
- 关键词:艾氏腹水癌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组织化学EAC
- 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的建立
- 2008年
-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方法将手术切除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性和转移率,并进行形态学、流式细胞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组织均移植成功,建成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SIM-0602)和人原发性小肠(肝转移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SIM-0603)。HSIM-0602和HSIM-0603模型分别传至21代和23代,共移植裸鼠227只,其肿瘤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M-0602模型肝转移率为65.7%,肺转移率为84.8%,淋巴结转移率为63.8%。HSIM-0603模型肝转移率为100%,肺转移率为46.7%,淋巴结转移率为71.3%。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小肠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100蛋白和HMB-45均为阳性表达。电镜下,瘤细胞浆内可见大量的黑色素小体,也可见黑色素复合体。HSIM-0602模型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59±0.07,HSIM-0603模型移植瘤细胞DNA指数为1.71±0.12,均为异倍体。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HSIM-0602模型移植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5~57条,HSIM-0603模型移植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7~59条。结论HSIM-0602和HSIM-0603模型是成功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自然临床病理过程,为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生物学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 脱朝伟张宁刘秋珍杨波王明耀
- 关键词:小肠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移植裸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