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529)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许建阳王定雪刘静杜江张玉杰更多>>
相关机构:武警总医院贵阳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针刺
  • 2篇学习记忆
  • 2篇学习记忆能力
  • 2篇记忆能力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1篇胆碱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野扇花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物碱
  • 1篇四关穴
  • 1篇糖原合成激酶
  • 1篇逆流色谱
  • 1篇歧化酶
  • 1篇甾体

机构

  • 3篇贵阳中医学院
  • 3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3篇许建阳
  • 2篇杜江
  • 2篇刘静
  • 2篇王定雪
  • 1篇王进喜
  • 1篇王梅康
  • 1篇邹顺
  • 1篇郝晋东
  • 1篇司玲
  • 1篇郝石磊
  • 1篇何康
  • 1篇梁静
  • 1篇王静蓉
  • 1篇张玉杰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刺对AD大鼠GSK-3、AChE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针刺四关、足三里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糖原合成激酶3(GSK-3)、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针刺组和空白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造模,连续注射6周。针刺组造模21天后给予针刺四关、足三里穴干预治疗。3个疗程后,将大鼠脑组织制备成10%的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检测GSK-3、AChE的活性。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和对照组脑组织GSK-3、AChE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法干预治疗可降低AD大鼠脑组织GSK-3、AChE的活性,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胆碱能神经系统的作用。
王定雪邹顺郝石磊刘静杜江许建阳
关键词:针刺乙酰胆碱酯酶
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SOD、MDA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研究针刺四关、足三里穴对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方法选取SD级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针刺组和空白组各10只。空白组不给予治疗造模,其余各组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 mg/kg)和亚硝酸钠(90 mg/kg)造模,连续注射6周。造模21 d后针刺组予针刺四关、足三里穴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0.45 mg/kg)灌胃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四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ELISA检测脑组织SOD、MDA的活性。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平均逃避潜伏的时间减少(P<0.01);大鼠的穿环次数提高(P<0.05);针刺组SOD活性为(86.23±2.54)U/mg和对照组脑组织SOD的活性(85.70±4.02)U/mg显著高于模型组(64.97±4.27)U/mg(P<0.01),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四关穴、足三里穴可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延缓衰老的发生。
王定雪司玲刘静许建阳
关键词:针刺阿尔茨海默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鉴定苗药三两银中的甾体生物碱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苗药三两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6∶1.2∶7.1∶1)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组成溶剂系统对苗药三两银中的总碱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从其总碱部分分离得到3个甾体类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海南野扇花碱D(sarcovagine D,1)、富贵草碱G(physamineG,2)和富贵草碱H(physamine H,3)。结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
何康王进喜杜江
关键词:甾体生物碱
针刺“四关”穴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42、白介素-1β和白介素-2的影响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及β淀粉样蛋白(Aβ)42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四关"穴对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每组12只。采用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AD模型。针刺组取"四关"穴(双"合谷""太冲"),留针15min,间隔5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频率为120~150次/min,捻转角度为90°~180°,治疗6d休息1d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西药组进行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0.45mg/kg)灌胃治疗。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Aβ42的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1β以及IL-2在大鼠海马中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而海马区Aβ42的阳性细胞表达和IL-1β含量降低(P〈0.05),IL-2含量升高(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能一定程度上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中IL-1β含量、升高IL-2含量,以及改善Aβ沉积有关,且作用效果与西药盐酸多奈哌齐相当。
姜美驰梁静张玉杰王静蓉郝晋东王梅康许建阳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针刺学习记忆能力白介素-1Β白介素-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