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9ZXA001)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曹顺仙王国聘张晓琴贾荣荣魏振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伦理
  • 5篇生态
  • 3篇道德
  • 3篇生态文明
  • 2篇道德自觉
  • 2篇生态环境
  • 2篇伦理困境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德论
  • 1篇整体论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论
  • 1篇政治理论课
  • 1篇中国梦
  • 1篇人水和谐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人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生态...

机构

  • 9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9篇曹顺仙
  • 1篇王国聘
  • 1篇魏振华
  • 1篇贾荣荣
  • 1篇张晓琴

传媒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伦理价值观的分歧与重构被引量:2
2015年
当代中国水伦理价值观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价值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水伦理价值观的分歧与对立。双方相互驳诘、各执一端,彼此之间的交锋和对立多于交融与认同,这一方面使人们对水伦理学的身份感到困惑,并对水伦理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又无法在实践层面回应中国水问题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整合水伦理价值观就成为水伦理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然而,在整合价值观研究中,中国学者提出并论证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整合价值论,即"像河流那样思考"的进化价值论、人河互为尺度的水伦理价值观以及"以人为本"的水伦理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论都试图融合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水伦理价值观,但由于它们既没有在理论上真正厘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各执一端的认识论根源,又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于是,在整合中又形成了新的价值论分歧。这种新的价值分歧使水伦理学的合法性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我们以为,消解水伦理学的合法性质疑,并使水伦理学摆脱价值论困境的路径是:重构并培育"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包含三个理论基点:唯物辩证的本体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价值论以及"像水一样思考"的方法论。它通过提出并坚持本体论与价值论、整体论与层创进化论、永续发展与有限发展、以人为本与人水和谐的辩证统一,追求人为本即以自然为本、自然为本即是人为本的合规律合目的的境界,进而消解了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价值对立,并成为当代水伦理学的合法性基础。
曹顺仙
关键词:价值观二重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被引量:2
2014年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要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生态道德情感,养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内容。文章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贾荣荣曹顺仙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道德教育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伦理困境与道德自觉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社会层面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二在国家层面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广泛的体制性力量,以实现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
曹顺仙
关键词:生态环境伦理道德自觉
文献传递
全球化视阈下大坝科技的水伦理审视被引量:7
2010年
大坝科技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科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推动着大坝建设、水力水电等相关产业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使之成为全球产业。但是,随着世界反坝运动的兴起,大坝科技的功用和价值受到了质疑,其深层的伦理困境也在全球范围内凸现。文章认为全球化时代大坝科技面临的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水伦理价值缺失,义利失衡,使人水生命共同体在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中轮回。我们不能等到江河枯竭时才意识到人与水要协同共生,应该及早推动大坝科技价值观的转型,否则,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也许就是人类的眼泪。
曹顺仙王国聘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伦理困境与道德自觉被引量:5
2014年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社会层面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二在国家层面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广泛的体制性力量,以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永续。然而,现实中"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正在并将继续遭遇人性违和、义利定位失当、价值取向混沌、他律与自律失衡等伦理困境,摆脱这种困境的根本途径是以道德自觉铸造制度之魂,以新的"生态社会人"人性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义利观,构建以人为本、人自和谐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道德体系。
曹顺仙
关键词:伦理困境道德自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水伦理被引量:4
2013年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它不仅蕴含着关于生态文明的信念与理想、价值哲学、伦理道德关系转型和思维方式转变等道德哲学问题,也对推进人水关系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多层次的伦理诉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水伦理既要在原生自然之水、社会生活之水和理想信念之水等三个层面上追求人水和谐的三重境界,又要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束缚的同时,确立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相统一的水伦理价值观,通过多形态水伦理的融通共进和水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建构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水伦理体系。
曹顺仙张晓琴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当代中国水伦理的理论形态与研究领域被引量:3
2014年
水伦理是调控人与水之间伦理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的总和。水伦理包含三种理论形态:以宇宙本体论为始基的"水德论";以"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为内核的"中心论"水伦理;基于人与自然关系辩证统一的"和谐论"水伦理。当代中国水伦理的研究体现着水伦理理论形态演进的规律和趋势,初步形成了以人水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河流伦理、水伦理和海洋伦理等三个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然而,如要在理论上真正摆脱西方中心立场并建构中国的水伦理学,则有待于倡导唯物辩证的生态整体论。
曹顺仙
关键词:生态中心主义人水和谐生态整体论
梁希的价值追求与美丽中国梦
2014年
梁希一生矢志富民强国,始终把"为国家消灭天灾,为人民增加财富"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其价值追求具有与时俱进、志存高远、关爱国计民生、主义信仰坚定等特点。梁希先生的价值追求与美丽"中国梦"高度契合的价值基础是对民富国强、民主、科学、法治的信仰和追求,并且两者追求的都不只是器物层面的繁荣富强,更是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文明昌盛,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富民强国梦,是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殊途同归的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梦。
曹顺仙魏振华
关键词:中国梦
论生态文明的自然观——辩证唯物的生态自然观被引量:9
2015年
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新的阶段而形成的关于人、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质的规定性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的产物,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目前,就国内学术界而言,对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有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一种是传统主义的。前者的合理性在于自然观的共时性,因为生态文明的自然观作为人类反思全球生态危机的产物,可以相互借鉴。因而,国内诸多学者主张倡导流行于西方学术界的"盖娅"假说、自然价值论等各种生态自然观。后者的合理性在于自然观的历时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古代"天人合一"宇宙整体论自然观的执著,二是对近现代以来"原理化"或说是教条化了的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固守。两种态度的共同局限在于对自然观演变缺乏合规律、合目的的辩证考量。因此,本文试图以联系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理论基点,提出并论证辩证唯物的生态自然观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并主张以此作为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本文自然观既强调人与宇宙自然的整体关系,又承认人与自然物的"层创进化"、普遍联系和协同共生关系;既强调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是合规律、合目的的人的精神自觉的产物,又认为生态文明时代人主体精神的发扬需要遵循三大规律即生态规律、人文规律和社会规律,只有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作为最高理解,才能为解读自然、人、社会等三者的互动发展提供新的理论策略,进而为人类确立一种对待自然、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态度和信念,以求得"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简言之,辩证唯物的生态自然观其价值旨趣在于追求自然、人和社会的生生不息与和谐永续。
曹顺仙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