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016)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谷振勇丛斌凌亦凌马丽琴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脂多糖
  • 3篇胆囊
  • 3篇多糖
  • 3篇细胞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脂多糖诱导
  • 2篇受体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基因
  • 2篇肌细胞
  • 2篇八肽

机构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5篇谷振勇
  • 4篇凌亦凌
  • 4篇丛斌
  • 3篇马丽琴
  • 3篇高峰
  • 2篇平静
  • 2篇覃静萍
  • 2篇谭炎宁
  • 2篇马春玲
  • 2篇刘霞
  • 2篇易自力
  • 2篇王杏云
  • 2篇王紫萱
  • 2篇蒋建雄
  • 2篇董国凯
  • 1篇刘森
  • 1篇徐锦荣
  • 1篇周清明
  • 1篇赵丽
  • 1篇张昊

传媒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回交转育籼型杂交稻亲本被引量:10
2006年
以抗稻瘟病的粳稻中花9号转溶菌酶基因材料D2-1-2与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恢复系9311及不育系培矮64S、汕优63的恢复系明恢63分别杂交和多代回交,进行外源溶菌酶基因的转育。对获得的转育回交后代B39311、B3MH63、B2PA64S和回交自交后代B2F29311、B2F2MH63、B1F2PA64S进行了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在回交后代中呈1∶1分离,而在回交的自交后代中呈3∶1分离,证明外源溶菌酶基因是以单拷贝稳定传递给后代的。2003年和2004年对转育后代和测交组合进行了稻瘟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转育后代抗性与轮回亲本相比、测交组合抗性与对应杂交稻组合相比都有了较大提高。随着转育回交世代的增加,抗性增强得越明显。研究表明通过回交转育方法将外源溶菌酶基因导入杂交稻亲本是选育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的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易自力王紫萱覃静萍蒋建雄谭炎宁周清明
关键词:杂交稻溶菌酶基因回交
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被引量:18
2007年
以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纯系材料中花9号(ZH9(R))及其受体品种中花9号(ZH9(CK))为材料,以ZH9(R)中携带的npt-Ⅱ基因作为辅助筛选标记,利用抗生素对其进行处理,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的技术体系。使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G418溶液将ZH9(R)和ZH9(CK)成株离体叶片于室内室温下置于培养皿中浸泡处理,通过观察叶片变化,确定G418为检测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的最佳抗生素,将G418(溶液)80mg/L浓度(处理4天)作为检测该类转基因水稻成株离体叶片的临界浓度。进一步用G418对ZH9(R)和ZH9(CK)种子、幼胚和幼苗进行了不同处理。确定:(1)G418(溶液)300mg/L浓度(处理7天)作为检测该类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临界浓度;(2)G418(1/2MS+0.5mg/L6-BA+1.5%蔗糖培养基)200mg/L浓度(处理10天)作为检测该类转基因水稻幼胚的临界浓度;(3)G418(1/2MS+0.5mg/L6-BA+1.5%蔗糖培养基)150mg/L浓度(处理12天)作为检测该类转基因水稻幼苗的临界浓度,并且通过PCR方法证实了上述结论。将这些结论应用于ZH9(R)转育后代叶片、种子、幼胚和幼苗群体的检测,检测效果都非常明显。这为带npt-Ⅱ基因转基因水稻建立了一套简便、直观且准确的检测方法。
王紫萱易自力王志成蒋建雄覃静萍张昊谭炎宁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G418
CCK-8调节LPS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iNOS表达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硫酸化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TASMCs) 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CCK的受体介导效应,以揭示CCK-8抗休克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贴块法培养大鼠TASMCs,经LPs、CCK-8、CR-1409、CR-2945、CCK+LPS、CCK+LPs+CR-1409、CCK+LPS+CR-2945及溶剂孵育细胞16 h,RT-PCR技术检测细胞浆i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胞浆iNOS蛋白表达,以光密度值表示其相对含量。结果LPS(0.1mg/L)可诱导TASMCs i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P<0.01);而CCK-8(10^(-8)mol/L)可抑制LPS的诱导作用(P<0.01);预先给子CCK-AR特异性拮抗药CR-1409(10^(-5)mol/L)、CCK-BR特异性拮抗药CR-2945(10^(-5) mol/L),均可部分拮抗CCK-8的这种抑制作用,其中CR-1409的拮抗作用略高于CR-2945:CCK-8、CR-1409、CR- 2945单独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K-8受体介导了其对LPS诱导的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iNOs的表达的抑制,且CCK-AR的作用略高于CCK-BR,此为CCK-8抗内毒素休克作用的受体机制。
马丽琴谷振勇董国凯李娜马春玲丛斌凌亦凌
关键词:八肽胆囊收缩素特异性拮抗剂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CCK-8对LPS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OD基因表达及NF-κB活性增高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TASMCs)SOD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NF-κB的信号介导作用.方法:用贴块法培养大鼠TASMCs,经LPS,CCK-8,CCK+LPS及溶剂单独或共同孵育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MnSOD和Cu-ZnSOD mRNA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NF-κBP65蛋白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IκBα蛋白表达.结果:溶剂组存在MnSOD和Cu-ZnSOD mRNA基础表达;与溶剂组相比,LPS诱导TASMCsMnSOD和Cu-ZnSOD mRNA表达上调、胞核P65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胞质IκBα蛋白水降低平(P<0.05);CCK-8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拮抗LPS的上述作用(P<0.05);CCK-8单独作用可明显抑制MnSOD和Cu-ZnSOD mRNA的基础表达(P<0.05),而对NF-κBP65,IκBα蛋白无明显影响.结论:CCK-8可抑制LPS诱导TASMCsMnSOD和Cu-ZnSOD mRNA的表达,NF-κB起介导作用.
马丽琴谷振勇董国凯李娜高峰刘霞马春玲丛斌凌亦凌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NFΚ-B脂多糖类
八肽缩胆囊素受体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脂多糖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八肽缩胆囊素受体(CCK—R)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中的表达,并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PS)对CCK—AR、CCK—B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以LPS0.01、0.1、1、10mg/L孵育ECV-3042h或用1mg/LLPS孵育ECV-304 0.5、2、6、12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CK—AR、CCK—BR的mRNA表达,并对扩增产物的特异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1、0.1及1mg/LLPS孵育细胞2h可剂量依赖性引起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0.01mg/LLPS诱导CCK—AR mRNA效应不明显,但可明显诱导CCK—BR mRNA表达;与1mg/LLPS组比较,10mg/LLPS孵育细胞2h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未继续出现明显升高(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mg/LLPS孵育细胞0.5~2h 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均〈0.05);与LPS孵育2h比较,1mg/LLPS孵育细胞6h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与LPS孵育6h比较,1mg/LLPS孵育细胞12h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P均〈0.05),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CKAR与CCK—BR的mRNA在ECV-304中均有表达;LPS可诱导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上调。
平静谷振勇高峰丛斌凌亦凌
关键词:缩胆囊素脂多糖血管内皮细胞受体内毒素休克
八肽缩胆囊素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八肽缩胆囊素(CCK-8)对脂多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氯合酶(iNOS)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用0.01、0.1和1mg/L LPS处理2~24h,用生理盐水、10mol/LCCK-8和0.1mg/L LPS+10^-8、10^-7、10^-8mol/L CCK-8处理16h;用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NOS活性,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iNOS蛋白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处理的对照组比较,LPS诱导培养液NO含量增多、细胞NOS活性增高、iNOS蛋白表达上调;CCK-8剂量依赣性抑制LPS的上述效应。而单独作用对iNOS蛋白表达、NOS活性和NO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CCK-8可以明显抑制LPS引起ECV-304细胞iNOS蛋白表达上调。减少NO生成。
闫骏谷振勇王杏云刘森徐小虎515031广东汕头丛斌凌亦凌
关键词:脂多糖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细胞
八肽缩胆囊素调节脂多糖诱导ECV-304细胞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受体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八肽缩胆囊素(CCK 8)调节脂多糖(LPS)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受体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 304;用溶剂(生理盐水)、LPS、CCK 8、CCK受体(CCK R)非特异性拮抗剂丙谷胺、CCK A受体(CCK AR)特异性拮抗剂CR 1409、CCK B受体(CCK BR)特异性拮抗剂CR 2945分别或联合刺激ECV 304细胞1 h。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 esternb lot)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NFκB p65蛋白核移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LPS可诱导ECV 304细胞NFκB p65蛋白核移位,且其表达明显上调;CCK 8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核移位及表达上调;CCK受体拮抗剂可翻转CCK 8的上述抑制效应,其中CR 1409、CR 2945、丙谷胺作用依次增强。结论CCK AR和CCK BR参与介导了CCK 8对LPS诱导ECV 304细胞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其中CCK BR的作用比CCK AR稍强。
高峰谷振勇平静王杏云刘霞徐锦荣赵丽闫玉仙马丽琴丛斌凌亦凌
关键词:内毒素核转录因子-Κ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