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Z044)

作品数:26 被引量:155H指数:6
相关作者:黄爱宝高明卢伟顾晓静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生态
  • 8篇政府
  • 7篇道德
  • 7篇政府生态
  • 7篇政府生态责任
  • 7篇政治
  • 7篇生态责任
  • 6篇道德制度
  • 6篇行政
  • 6篇思想政治
  • 6篇追究
  • 6篇教育
  • 5篇政治教育
  • 5篇治教
  • 5篇思想政治教育
  • 5篇律制
  • 5篇法律
  • 5篇法律制度
  • 4篇信任
  • 4篇责任追究

机构

  • 25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4篇黄爱宝
  • 5篇高明
  • 5篇卢伟
  • 1篇顾晓静

传媒

  • 4篇江苏行政学院...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教育与教学研...
  • 2篇理论探讨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行政论坛
  • 1篇学海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探索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 1篇江汉学术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人大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职能实现被引量:2
2019年
在中国特色的政府生态责任追究体系中,人大是最具权威性的监督和追责主体,但其监督和追责职能的制度规定与实际履行的差距依然明显。人大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职能定位应当坚持中国特色取向、人大权责一致、职能定位过程以及生态相对优先的基本原则,应当既要说明人大中由谁来追究责任和追究政府中谁的责任,也要考察追究政府什么性质的责任和人大如何追究政府责任。制约人大追究政府生态责任职能实现症结点主要在于人大自身建设的不足、生态社会力量的薄弱以及作为追责对象的政府掣肘。因此,针对上述症结点,运用公共管理创新理论,推进人大追究政府生态责任职能实现的主要着力点应当在于不断提升人大追责动力和能力、培育成熟的生态社会力量和构建新型的合作追责模式。
黄爱宝
关键词:人大追究政府生态责任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政府生态责任追究主体,目前我国社会公众在实践中基本上扮演的是缺位者角色,其缘由主要是社会公众相关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和相关的制度供给不足与制度局限。在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学者建言献策中,社会公众基本上属于不平等关系中的参与者角色,这必然会存在参与目标上的非实质生态民主性、参与动机或目标上的私益性、参与主体选择的狭窄性、参与范围的有限性和参与结果的被操作性等诸多局限。在未来发展趋势中,还需要积极呼唤与倡导属于真正平等治理结构中的合作者角色,但这需要社会公众首先成为社会自治者,需要一种新型的合作精神、合作制度和一定的合作技术。
黄爱宝
关键词:社会公众角色定位
政府生态责任终身追究制的释读与构建被引量:17
2016年
政府生态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兴起是建设责任政府和生态型政府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问题的隐蔽性和长期性,我国现行党政干部任职的短期性和流动性特征,使破解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失职与失责以及责任追究成为难题。构建生态责任终身追究制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政府的生态责任心、生态公信力、生态公平性以及生态治理能力与水平。但是,目前政府生态责任终身追究启动标准不确定,追究主体、追究对象、责任承担形式均不明晰,配套制度也不完善。政府生态责任终身追究的理论基础是"人性恶"与"人性善"假设的统一,其制度建构则要达到启动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追究主体的分工与合作的统一、追究对象的分别担责与共同担责的统一、责任承担形式的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统一以及制度建设的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黄爱宝
关键词:政府责任生态责任释读
国内生态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分殊
2017年
目前,中国生态行政学研究中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呈现出了不同的理论视野分殊,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行政生态学"理论学科定位下的研究,即有些学者肯定地认为生态行政学就是行政生态学。但事实上,二者理当分属两种明显不同的理论学科定位。这种将行政生态学与生态行政学混为一谈的现象是生态行政学研究起步中的主要困惑,大大影响生态行政学研究力量的集中和研究成果的推进。二是面向工业社会管理行政理论视野下的探讨,即目前国内大部分生态行政学的研究成果还是主要表现为面向工业社会管理行政理论的基调和高度。面向工业社会管理行政理论的生态行政学理论所具有的种种内在局限,依靠管理行政理论自身的完善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三是面向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理论视野下的建构,但目前自觉地面向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理论的生态行政学研究成果还极其少见。面向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理论下的生态行政学构建以及达成广泛共识也都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吴頔黄爱宝
关键词:行政生态学管理行政服务行政
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再研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2016年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这一相当复杂而又重要的社会与心理问题,其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必然不言而喻。目前学界已经对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问题作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理论、观点,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研究还存在着实地调查与实证研究的缺失、研究视角的单一宏观化、信任内涵理解和界定的偏误、信任机制与路径建构的"去交往化"等问题。化解这些问题,就研究本身来说,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实证研究、利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就具体理论而言,我们必须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属性为内在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交往过程为基本要求,来理解和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信任。
高明卢伟
关键词:实证研究
论中国特色的生态行政问责制被引量:6
2013年
中国特色的生态行政问责制既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行政问责制的有机构成。它应当是一种超越西方社会治理模式和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服务型行政模式下的生态行政问责制,是一种立足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契合中国特色环保道路的生态行政问责制,也是一种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和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生态行政问责制。
黄爱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信任结构探析——基于社会学的视角被引量:2
2015年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站在社会组织与结构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师生信任的地位和处境,才能使得师生信任超越它所处的环境,获得长远的视域。不同的制度和结构形态造就不同的信任结构和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形态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所具有的"传统性"即以特殊主义人格信任为主要形态的"熟人社会"的特性决定了其系统内师生信任的结构具有同样的内涵;同时,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信任的结构由单一的人格信任向既是人格信任又是系统信任的双重性转变。
卢伟顾晓静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信任信任结构
新闻媒体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职能定位
2016年
在中国特色的政府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中,新闻媒体在追究政府生态责任中的职能定位是亟待回答的挑战性课题。新闻媒体的"不缺位"是因其自身特质决定了它在追究政府生态责任中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应当成为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特殊主体。新闻媒体的"不乱位"需要其确定自身职能内容范围边界以及正确履行职能的方式、方法、边界,在追究政府生态责任中既要避免将权利混同于权力的"越位",也要克服超越自身应有权利内容范围和运用不恰当的方法行使权利的"错位"。新闻媒体的"善补位"就是新闻媒体在与其他政府生态责任追究主体的关系中做到"不缺位"和"不乱位":在新闻媒体与其他追责主体职能边界清晰的条件下,新闻媒体必须做到"不越位"和"不错位";在新闻媒体与其他追责主体职能边界模糊或重叠的条件下,新闻媒体应当在弥补其他追责主体职能履行不足中做到"不缺位"和"不错位"。
黄爱宝
再释引咎辞职制度的性质与效应被引量:1
2014年
多年来,我国学界对于引咎辞职制度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于引咎辞职能否作为法律制度的判别一直见仁见智。事实上,引咎辞职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行为,它一旦被法制化,就必然造成曲解与背离引咎辞职本质的问题,这也是引咎辞职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根本困境所在,它集中反映在我国学界有关主张与支持引咎辞职法制化的各种主要理由之中。将本质上作为道德行为的引咎辞职制度化,从而所提出的"引咎辞职制度"已经不是一种传统意义的制度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全新性质的"道德制度"形态,即在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后工业社会的道德制度。引咎辞职制度作为道德制度的效应在于:提供稳定的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引咎辞职行为规范体系;丰富我国领导干部退出制度的内容;有利于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发挥特有的公务员道德教育功能;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追究公务员的公共责任;有利于更加前瞻性地追究公务员的公共责任;有利于更加高效地追究公务员的公共责任。
黄爱宝
关键词:引咎辞职制度法律制度道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
国内生态行政学研究概览及其检视被引量:2
2018年
目前,国内生态行政学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但已出现既有高度自觉服务于"生态行政学"建构目标,也有日渐丰富且日渐受关注的属于或涉及生态行政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生态行政学学科性质判定应在与"行政生态学"等相邻学科比较中进行甄别;生态行政学研究的背景阐释在总体上表现为承接生态思潮及知识兴起和顺应生态治理实践需要的两大方面;研究内容除少量直接以"生态行政"为研究主题之外,主干内容还是以"生态型政府""政府生态管理""政府生态治理""政府生态责任"等为主题或篇名而展开的;研究视野在总体上初步呈现为面向工业社会的管理行政与走向后工业社会的服务行政的两种分殊;研究趋向也体现了从注重学习西方到自觉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行政学的本土化努力。
黄爱宝吴頔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