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K62B01)

作品数:16 被引量:203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佩杰庄洁朱琳王超王茹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少年
  • 5篇青少年
  • 3篇能量消耗
  • 3篇加速度
  • 3篇肥胖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代谢
  • 2篇运动传感器
  • 2篇加速度计
  • 2篇儿童
  • 2篇儿童青少年
  • 2篇肥胖青少年
  • 1篇代谢研究
  • 1篇休息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致性
  • 1篇少年体质

机构

  • 14篇上海体育学院
  • 5篇广州体育学院
  • 2篇南京信息职业...
  • 2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兰州城市学院
  • 1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14篇陈佩杰
  • 6篇庄洁
  • 5篇朱琳
  • 3篇王超
  • 2篇王茹
  • 2篇戴建松
  • 2篇高杉
  • 2篇叶强
  • 1篇王强
  • 1篇董静梅
  • 1篇陈荣
  • 1篇欧阳林
  • 1篇王涛
  • 1篇袁梅
  • 1篇袁琼嘉
  • 1篇朱政
  • 1篇李雪
  • 1篇何晓龙
  • 1篇全明辉
  • 1篇张亚军

传媒

  • 7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力活动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被引量:44
2012年
体力活动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12年第59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交流论文为例,从体力活动与健康、体力活动现状调查、体力活动测量工具、体力活动影响因素、体力活动促进五个方面对当前体力活动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第59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发表的体力活动相关研究具有选题范围广、研究深入细致、实践应用价值大等特点。建议在我国进行体力活动研究时采用客观准确的方法测量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指标,明确两者间的量效关系,从而提出适合国人的体力活动指南;在体力活动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尽量应用客观测量工具,并采用追踪研究的设计,从而准确评估国人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从多个层面深入研究不同人群的体力活动影响因素,为体力活动干预方案的设计提供切实依据;体力活动干预方案的设计要依据成熟的理论和可靠的证据,同时兼顾方案的效果和实施的成本效益。
王超陈佩杰
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不同运动强度的心率变化率最佳临界点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不同运动强度的心率变化率(HR%)最佳临界点。方法:使用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CosmedK4b2)和心率加速度传感器(Actiheart)。同步测试66名11~14岁健康中学生(男35、女31)静息状态和进行八种常见体力活动时的生理参数。运用ROC曲线下面积确定HR%对于区分运动强度的诊断能力,通过最大约登值确定小、中、大强度的HR%最佳临界点。结果:相同运动项目男女间HR%无性别差异(P〉0.05);3METs、6METs和9METs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61和0.733(P〈0.001),对应的HR%最佳临界点分别为55%、97%、119%。结论:HR%可有效确定运动强度;HR%最佳临界点是日常生活中确定不同运动强度的有效指标。METs〈3的小强度运动HR%〈55%.3≤METs〈6的中等强度运动55%≤HR%〈97%.6≤METs〈9的大强度运动97%≤HR%〈119%。METs≥9的剧烈运动HR%≥119%。
朱琳陈佩杰
关键词:ROC曲线
12~14岁正常和肥胖男性青少年运动能耗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分析比较肥胖和正常青少年静息能量消耗(RMR)和进行相同运动时的耗氧量、代谢当量(MET)及自觉疲劳感觉(RPE)。方法:通过采集身高、体重等信息,抽取12~14岁肥胖和正常青少年各15名,在2天内采用Cosmed K4b2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测试被试完成两部分测试过程中的氧耗量。第一部分是在餐后2小时以上,先测试30分钟静息能量消耗,随后测试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能量消耗。第二部分在餐后1小时以上,在实验室分别进行3、4、5、6、7、8km/h的走或跑递增跑台运动,每级5分钟,中间无间断。采用RPE分级表,在广播体操运动后即刻和每级跑台运动结束即下一速度开始加速前,记录被试相应的RPE值。计算上述各项运动MET。结果:肥胖和正常青少年1 MET分别为3.88 ml/min/kg和5.45 ml/min/kg。肥胖青少年在进行广播体操和3 km/h、4 km/h、5 km/h、6 km/h、7 km/h、8 km/h跑台运动时的总能量消耗、MET值均高于正常青少年;排除体重影响,肥胖青少年在进行广播体操和3 km/h、4 km/h、5 km/h、6 km/h、7 km/h、8 km/h跑台运动时单位体重能量消耗低于正常青少年。肥胖(r=0.963,P<0.01)和正常(r=0.986,P<0.001)青少年RPE和MET值呈高度相关。结论:正常青少年静息能量消耗(以ml/min/kg表示)高于肥胖青少年。肥胖和正常青少年从事相同定量负荷运动时,运动能耗和代谢当量不同。RPE可以作为反映青少年运动强度的有效指标。
朱琳陈佩杰庄洁袁梅王强
关键词:肥胖青少年METRPE
上海市儿童青少年步行活动水平——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应用GT3X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上海儿童青少年步行活动水平,调查上海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369名儿童青少年(男189名,女180名;9~17岁,平均12.81±2.60岁)。以Acti Graph GT3X为测量工具,步数为主要观测指标。受试者连续佩戴GT3X7天(周一~周日),每天自早晨起床后开始,直到晚上睡觉前摘除。结果:一周中步行活动量最多的是周五(9031±3148步/天),紧接着依次是周四(8199±2406步/天)、周一(8053±2561步/天)、周二(7630±2104步/天)、周三(7413±2449步/天)、周六(6187±3297步/天)和周日(5858±3169步/天)。平时日步行数显著高于周末日(t=12.31,P〈0.01,Effectsize0.86),分别为8099±1915步和6006±2869步;男生日常步行数显著多于女生(t=4.59,P〈0.01,Effectsize=0.73),分别为7948±1780步和7048±1618步。结论:上海儿童青少年日常步行数显著性低于欧关发达国家的体力活动指南推荐量。
全明辉陈佩杰庄洁王超朱政张文杰何晓龙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加速度传感器
基于微机电系统运动传感器在人体运动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基于微机电系统的运动传感器以其安装简易、使用便利、成本低廉的特点给人体运动测量变革带来了契机。目的:分析总结运动传感器中适合人体运动测量的几型传感器,以及利用这些运动传感器取得的研究成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ISI数据库中2005/2011-08关于基于微机电系统运动传感器技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微机电系统、运动传感器、人体运动"或"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sensor,human motion,human mov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微机电系统运动传感器技术在人体运动测量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且尽量选择近5年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8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4篇文章进行综述。人体运动测量中对各种运动传感器技术的关注和应用越来越多,运动传感器能够迅速简便地检测人体的运动信息,而其捕获的运动信息可广泛运用于各种临床领域。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成为人体运动测量的主流手段。
叶强戴建松高杉高润
关键词:运动传感器微机电系统
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实测值与公式推测值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比较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实测值与公式推测值的一致性,探讨以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为主要参数的基础代谢率推测公式能否适用于中国肥胖青少年。方法:以66名中国肥胖青少年(男32人,女34人)为对象,晨起空腹进行相关人体测量,并采用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定受试者的基础代谢率,区分性别后分别比较采用Harris and Benedict公式、Schofield公式和Mifflin公式计算的基础代谢率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中国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采用Mifflin公式和Harris and Benedict公式的推测值与实测值相比,偏倚较小,Mifflin公式为-5.79 kcal/d(男)和-57.45 kcal/d(女),Harris and Benedict公式为-109.86 kcal/d(男)和-63.76 kcal/d(女),均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250 kcal/d,250 kcal/d)内。Harris and Benedict公式推测男女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的一致性界限分别为(男:-732.16 kcal/d,512.45 kcal/d)和(女:-595.01 kcal/d,467.49 kcal/d),Mifflin公式推测男女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的一致性界限分别为(男:-597.91 kcal/d,586.33 kcal/d)和(女:-603.01,531.84),均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Schofield公式计算女性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的推测值与实测值相比,偏倚为-123.69 kcal/d,计算男性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的推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倚为-260.35 kcal/d,其一致性界限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Harris and Benedict公式、Schofield公式和Mifflin公式用于评估中国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时,其推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界限均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以上三个公式所得基础代谢率推测值与间接测热法实测值一致性较差,评估中国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的准确性不够。
张亚军陈佩杰王茹
关键词:肥胖青少年基础代谢率间接测热法
能量消耗测量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6
2011年
目前,超重和肥胖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许多研究开始关注总能量消耗(total energy expenditure,TEE)与超重或肥胖发生之间的潜在关系。身体活动能量消耗(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PAEE)是TEE的最大可变因素。准确测定能量消耗,特别是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了解某类人群身体活动水平,对有针对性地指导其科学运动和制定膳食推荐标准有重要意义。
朱琳陈佩杰
关键词:社会问题TEE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学归因与策略被引量:43
2014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并非学校体育的单因素所致,而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涉及政策制度、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因素的社会学问题。其中单一的高考升学考试制度、职业教育不力等应试教育理念;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与变迁;现代家庭及其社会结构的异构以及新课程改革引起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偏差等因素是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的主要成因。建议:完善健全高考制度、拓展职业技术化教育的空间和就业渠道;依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同时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建立体质健康评价的社会服务体系,定位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完善教育体制、加强社会监督等多方面来促进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董静梅陈佩杰欧阳林
关键词:青少年青少年体质
加速度计以不同采样间隔测量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时间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加速度计以不同采样间隔测量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时间的一致性.并确定适宜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的采样间隔。方法:296名9~18岁儿童青少年(包括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连续佩戴ActiGraphGT3X+型加速度计7天。分别按1秒、5秒、15秒、30秒、60秒五种采样间隔,将加速度计的原始数据转化计算研究对象平均每天低强度(LI)A)、中等强度(MPA)、高强度(VPA)以及中等及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依据MVPA时间判定研究对象是否达到WHO体力活动推荐量(平均每天MVPA时间不少于60分钟)。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五种采样间隔测量U,A、MPA、VPA、MVPA时间的差异;Bland—Altman方法检验五种采样间隔测量MVPA时间的一致性:Kappa检验用于分析不同采样间隔对于判定研究对象MVPA时间是否满足推荐量的一致性。结果:与较短采样间隔相比,长的采样间隔低估所有研究对象的VPA时间、高估LPA和MPA时间;高估小学生的MVPA时间。低估初中生及高中生的MVPA时间。对于小学生,15秒-930秒、15秒-960秒、30秒-960秒采样间隔测量的MVPA时间一致性高(偏倚接近于0,95%一致性界限较小);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1秒-95秒、5秒与15秒、15秒与30秒、30秒与60秒采样间隔测量的MVPA时间一致性高(偏倚接近于0.95%一致性界限较小)。在判定研究对象MVPA时间是否达到每日60分钟推荐量方面,不同采样间隔之间的判断一致性程度均达到中等以上(一致性程度为86%~100%.Kappa值=0.431~1.000)。结论:测量小学生体力活动时间,采用15秒和30秒、15秒和60秒、30秒和60秒采样间隔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测量初中生和高中生体力活动时间。采用1秒和5秒、5秒和15秒、15秒和30秒、30秒和60秒采样间隔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判断研究对象是否�
王超陈佩杰庄洁阳国诚陈荣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加速度计采样间隔一致性
三轴运动加速度计(GT3X)测量青春期少年(11~14岁)身体活动能耗预测方程的建立和检验被引量:10
2014年
研究目的:针对青春期少年建立基于走跑与非走跑运动为基础的三轴运动加速计能耗预测方程。研究方法:80名11~14岁初中生(每岁20人,男、女各半)按性别、年龄分成实验组(60人)和验证组(20人),同步佩戴CosmedK4b。和ActiGraphGT3X对受试者进行8种常见身体活动测试。采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实验组建立以K4b2实测能耗值为因变量,以A巴。、Aes2、A氏。、Ⅵ喝、年龄、性另q、身高、体重等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将身体活动分为走跑类、走跑跳类、不规则活动类、日常活动类4种类型,通过验证组对所建方程进行验证;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率用于验证方程预测准确性;Bland-Altman图用于确定系统偏差。结果:所建方程Y(kcal/min)=-1.471+0.10440×体重(k)+6.15209E-4×VMs(counts/m_in);R2=0.693,SEE一0.82,DW:1.734;F检验P〈0.001,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线性关系;自变量回归系数t检验P〈0.05,说明回归系数有意义;DW值表明误差项独立,回归模型可靠。对于四类活动,方程预测绝对误差为0.58~0.63kcal/min,相对误差率为9.14%~11.81%;95%的残差均落在Bland—Altman散点图±2∞区间内,表明方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所建能耗预测方程有效,可有效监测青春期少年不同活动类型的能耗。
朱琳陈佩杰
关键词:青春期少年身体活动能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