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44B02)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7
相关作者:谢宗铭董永梅相吉山司爱君李有忠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棉花
  • 5篇不育
  • 5篇不育系
  • 4篇杂交
  • 4篇制种
  • 3篇性状
  • 3篇杂交棉
  • 3篇杂种
  • 3篇杂种优势
  • 3篇早熟
  • 3篇棉花不育系
  • 3篇北疆
  • 2篇早熟棉
  • 2篇主要性状
  • 2篇自育
  • 2篇网室
  • 2篇蜜蜂传粉
  • 2篇垦区
  • 2篇奎屯垦区
  • 2篇北疆棉花

机构

  • 7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谢宗铭
  • 6篇董永梅
  • 4篇田琴
  • 4篇李有忠
  • 4篇司爱君
  • 4篇相吉山
  • 2篇毛鹏志
  • 2篇黄丽叶
  • 2篇王志刚
  • 1篇朱江艳
  • 1篇安建东
  • 1篇宿俊吉
  • 1篇林海
  • 1篇祝建波
  • 1篇李吉莲
  • 1篇肖光顺
  • 1篇陈受宜
  • 1篇罗术东
  • 1篇李保成
  • 1篇陈应先

传媒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棉花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不同杂交棉制种方法效益分析
2008年
黄丽叶王志刚朱江艳毛鹏志赵永刚宋超
关键词:制种方法杂交棉节本增效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被引量:12
2008年
棉花杂种优势及其利用一直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就当前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技术进行了述评,并且对我国今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谢宗铭宿俊吉董永梅
关键词:棉花杂种优势
奎屯垦区自育杂交棉七杂五农艺措施最优组合模型的研究
2008年
采用五水平有重复的最优回归设计,选取种植密度、缩节胺用量和打顶时间等可调控因子进行杂交棉的栽培技术研究,以探索影响杂交棉丰产栽培的关键因子及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对籽棉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打顶时间〉种植密度〉缩节胺用量;杂交棉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X1≤1.48万株/667m^2)、适宜的化控量(X2≤8.3g/667m^2)和打顶日期的延后(X3≥7月7日),籽棉产量出现300kg/667m^2以上的几率增加;过大的种植密度(X1≥1.72万株/667m^2)、缩节胺化控超量(X2〉16.7g/667m^2)和过早的打顶时间(X3≤6月25日),高产的几率较小(Y≤200kg/667m^2)。在2007年特殊气候条件下,当种植密度在0.60~0.84万株/667m^2,缩节胺化控量为7.2g/667m^2,打顶时间在7月10号时,杂交棉七杂五可获得345.70±0.53kg/667m^2最高籽棉产量。
王志刚黄丽叶毛鹏志赵永刚朱江艳宋超
关键词:杂交棉缩节胺打顶时间
新疆网室熊蜂传粉制棉花不育系效果初探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传粉昆虫制种效果的影响。[方法]2008年新疆兵团农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北京蜜蜂研究所引进2箱熊蜂,利用新疆兵团农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转育的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系9-21A及其对应保持系进行试验。保持系和不育系配比均设置为1∶3,试验采用随机排列,与当地的意蜂在4个网室进行2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熊蜂的数量不是影响棉花不育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熊蜂的蜂群活力才是影响棉花不育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试验结果说明,利用优势熊蜂群在新疆利用网室进行熊蜂授粉制棉花不育系的方法是可行的。
黄丽叶祝建波王志刚安建东罗术东毛鹏志马磊
关键词:棉花不育系制种
网室蜜蜂传粉制棉花不育系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为探索新疆利用昆虫辅助传粉制棉花不育系技术,2003~2006年利用4个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系及其对应保持系,在网室中进行蜜蜂传粉制棉花不育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蜜蜂的数量是影响棉花不育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蜜蜂传粉使棉花不育系的生育期延长,但保持系的生育期缩短;不育系的单株铃数、单株果枝数、单株空果枝数、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比其对应的保持系虽有增有减,但其差异不显著;不育系的衣分和单铃重均低于保持系,而不育系的始果枝节位、节位高、株高和比强度等性状均比对应的保持系有所增加,但其差异也不显著。不育系的籽棉产量和棉籽产量虽然明显低于保持系,但蜜蜂授粉制棉花不育系1038A的棉籽产量仍达到人工授粉的83.7%,说明在新疆利用网室进行蜜蜂授粉制棉花不育系的方法是可行的。
黄丽叶陈应先王志刚毛鹏志朱江艳宋超
关键词:棉花蜜蜂传粉不育系制种
新杂棉2号胞质不育系母本1038A的选育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培育新的哈克尼西胞质不育系,实现棉花三系配套。[方法]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进行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培育。[结果]利用农一师哈克尼西胞质不育系作为母本,农七师稳定的高代优质棉品系1038作保持系,进行连续6年12代的转育,选育成新的高品质胞质不育系1038A。不育系1038A具备胞质不育系的特点:100%的不育,与哈克尼西胞质不育系相比,具有大铃、优质、抗病的特点。利用海岛棉恢复系97!1R和1304R均可使其F1代恢复育性。[结论]用不育系1038A与海岛棉恢复系1304R配置的杂交组合科杂7号表现为大铃、高衣分、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的特点,2006年被新疆自治区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新杂棉2号。
王志刚黄丽叶周曙霞毛鹏志朱江燕宋超
关键词:棉花胞质不育系保持系
早熟陆地棉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ADAA模型(加-显-上位性效应)研究了早熟陆地棉2.5%跨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5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早熟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中2.5%跨长、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5.7%、74.2%、39.6%和47.5%,均达到极显著;整齐度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5项性状指标的上位性效应很小或无;F1和F2品质性状无杂种优势,但有一定的群体平均优势。本试验亲本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为利用新疆早熟棉中优良材料改良其他三类短季棉的品质提供了可能。
肖光顺李保成谢宗铭林海李吉莲
关键词:早熟陆地棉品质性状杂种优势
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的分子生理机制被引量:7
2008年
在综述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的分子生理机制、转基因改良及其局限的基础上,对今后植物抗性生理研究及分子改良研究中方法论创新以及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了探讨。
谢宗铭董永梅陈受宜
关键词: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
新疆奎屯垦区自育与引进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3
2009年
为客观评价自育与引进杂交棉的综合性状及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选出适应新疆种植的杂交棉,2007年新疆奎屯垦区进行了杂交棉品种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奎屯垦区自育杂交棉的纤维品质、丰产性、早熟性、抗逆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均好于内地品种。7z-10、鲁棉研24号和七杂五综合性状较优,可在奎屯垦区大面积种植;7z-3、新杂棉2号、7z-8、七杂六、鲁棉研20号、七杂九和7z-7综合性状较好,较适宜作搭配品种;其余的杂交棉综合性状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
黄丽叶王志刚毛鹏志王宏斌赵永刚马磊
关键词:杂交棉
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回交亲本被引量:8
2011年
将常规育种选择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用于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3个早熟陆地棉品系进行筛选。用9个主要性状观察值和260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均可将33个品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从基于分子标记结果划分出的A1、A2、B1、B2亚类中挑选出关键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优良品系,并参照主要性状观察值的聚类结果剔除表现型相似的品系,筛选出8个典型代表优良品系,用以进一步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吉山谢宗铭董永梅田琴李有忠司爱君
关键词:SSR分子标记回交转育聚类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