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3CCC01500)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霍晓斌姜琦刚高会军谭克龙康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煤航测遥感局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预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沙质荒漠化
  • 3篇荒漠化
  • 2篇遥感
  • 1篇单位面积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研究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荒漠化土地
  • 1篇鄂尔多斯高原
  • 1篇覆盖度
  • 1篇百分比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 3篇中煤航测遥感...

作者

  • 3篇高会军
  • 3篇姜琦刚
  • 3篇霍晓斌
  • 1篇谭克龙
  • 1篇康高峰

传媒

  • 2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陕北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遥感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2000年ETM卫星图像为遥感信息源,通过建立科学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长城沿线沙质荒漠化进行了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0多年来沙质荒漠化防治,现代沙质荒漠化过程得到了明显的逆转,25年间,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95.18km2,逆转区的面积比发展区的面积大1280.48km2,为该区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该区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强度依然较大,危害较大的极重度和重度沙质荒漠化土地占到总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35.64%,同时煤炭、油气资源的开发对沙质荒漠化的负面影响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因此,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
高会军姜琦刚霍晓斌
关键词:遥感沙质荒漠化
“3S”技术在沙质荒漠化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5年
 通过建立以单位面积内风蚀地或流沙面积所占百分比、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景观为指标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幅度为指标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分类系统,采用1975年MSS卫星图像数据和1987年、2000年TM卫星图像数据为遥感信息源和野外验证相结合提取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方法,在MAPGIS系统支持下,对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壤地带的1∶25万《东胜市》、《榆林县》幅沙质荒漠化土地进行了1975年、1987年和2000年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了1975年至1987年沙质荒漠化土地呈发展状态、1987年至2000年和1975年至2000年呈逆转状态的结果。
高会军谭克龙姜琦刚霍晓斌
关键词:荒漠化土地沙质荒漠化鄂尔多斯高原植被覆盖度单位面积百分比
基于遥感技术的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防治建议被引量:5
2006年
根据中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对地表组成物质的扰动特征,将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划分为绿洲周缘农业型沙质荒漠化、农牧交错带农牧型沙质荒漠化、草原牧业型沙质荒漠化三种类型;利用1975年M SS卫星图像数据和2000年ETM卫星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在M APG IS软件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进行信息提取,编制研究区1975年和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图,在根据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的变化幅度确定沙质荒漠化土地变化类型的基础上,通过1975年和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分布图的叠加分析,查明了中国北方近25年来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时空演化规律,结合中国北方不同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特征,提出了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建议。
高会军康高峰姜琦刚霍晓斌
关键词: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