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06-07LP44)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温建民闫立梁朝程桯陈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燕化凤凰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炎
  • 2篇手法
  • 2篇疗效
  • 2篇骨关节
  • 2篇骨关节炎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 1篇性关节炎
  • 1篇针灸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髌股关节
  • 1篇髌股关节骨关...
  • 1篇膝骨
  • 1篇膝骨关节
  • 1篇膝骨关节炎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骨性
  • 1篇膝关节骨性关...
  • 1篇理筋

机构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燕化凤凰...

作者

  • 3篇梁朝
  • 3篇闫立
  • 3篇温建民
  • 2篇林新晓
  • 2篇孙永生
  • 2篇胡海威
  • 2篇蒋科卫
  • 2篇吴夏勃
  • 2篇陈思
  • 2篇程桯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步态分析在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步态分析在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电针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半年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的膝关节评分法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并分析步态参数,包括支撑期时间、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等变化。结果:电针治疗后JOA各项指标及总分均有改善(P<0.001),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后左右两侧支撑期时间均小于疗前,分别为P=0.005,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前足着地阶段时间延长,全足支撑阶段和前足蹬离阶段时间缩短,左右两侧四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同侧同阶段比较,时间百分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分析可以作为临床疗效评估的客观依据,两者结合能更加客观科学地阐述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结局。
梁朝温建民余志勇黄大鹏闫立蒋科卫程桯孙永生胡海威孙卫东陈思林新晓吴夏勃
关键词:骨关节炎临床研究性疗效评价针灸
六步手法与电针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比较六步手法与电针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六步手法和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并在6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参考日本骨科协会(JOA)提出的评分方法对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步行、疼痛·上下楼梯、屈曲程度、肿胀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36.17%)与对照组(1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1.49%)与对照组(8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优良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随访时两组疼痛·步行、疼痛·上下楼梯评分较治疗后提高(P<0.01),且治疗组疼痛·上下楼梯评分较同时间点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六步手法与电针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且六步手法治疗效果更明显。
梁朝余志勇闫立温建民孙永生蒋科卫程桯胡海威孙卫东陈思林新晓吴夏勃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电针
六步理筋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髌股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六步理筋手法治疗和电针治疗,结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比较治疗前后及半年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分。结果:六步手法和电针治疗均能有效缓解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症状,其中手法治疗要优于电针组。结论:六步理筋手法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疗效满意,且远期疗效确切。
闫立梁朝温建民余志勇
关键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手法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