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0A01)

作品数:39 被引量:672H指数:16
相关作者:谭周进张杨珠屠乃美邹应斌黄顺红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水稻
  • 16篇土壤
  • 11篇水稻土
  • 11篇微生物
  • 10篇稻田
  • 7篇稻田土
  • 7篇栽培
  • 7篇土壤微生物
  • 7篇微生物活度
  • 6篇稻田土壤
  • 6篇微生物区系
  • 5篇杂交
  • 4篇杂交稻
  • 4篇土壤酶
  • 4篇耕地
  • 4篇耕地土壤
  • 3篇稻草还田
  • 3篇栽培法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少免耕

机构

  • 3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衡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湖南省农业厅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省安乡县...
  • 1篇国家杂交水稻...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吉首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省微生物...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谭周进
  • 12篇张杨珠
  • 10篇屠乃美
  • 8篇邹应斌
  • 6篇黄顺红
  • 5篇周卫军
  • 5篇肖嫩群
  • 5篇张岳平
  • 4篇曾翔
  • 4篇万大娟
  • 3篇田慧
  • 3篇周清明
  • 3篇肖启明
  • 3篇敖和军
  • 3篇盘莫谊
  • 3篇王淑红
  • 3篇李建国
  • 3篇李倩
  • 2篇张兴怀
  • 2篇杨兴霞

传媒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湖南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世界科技研究...
  • 3篇生态环境
  • 2篇耕作与栽培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5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少免耕栽培晚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动态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为探明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1/3稻草覆盖少免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几类微生物的数量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活度从高到低为少耕土壤、翻耕土壤、免耕土壤,而厌气性细菌数量从高到低为翻耕土壤、少耕土壤、免耕土壤.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提高土壤质量和利于作物生长方面,少量秸秆还田少耕要优于少量秸秆还田翻耕和免耕.
李倩谭周进李建国屠乃美肖启明
关键词:少免耕水稻土微生物区系微生物活度
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不同群体生育后期的根叶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对杂交水稻组合红莲优6和两优1193在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群体生育后期的根系和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水稻根系密度随着群体增大而增大,但是根系活力却逐渐减小。齐穗后高产群体的剑叶叶绿素日衰减幅度较小,齐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成熟期高产群体HMP、LMP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15、2.87,显著高于HLP和LLP处理,高产群体在齐穗后20d仍然具有较高的剑叶净光合速率。上述结果是高产群体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极显著高于低产群体的主要生理原因。
曾翔张玉烛屠乃美肖国樱周立军谢建红
关键词:生育后期栽培条件高产群体根叶根系密度齐穗期
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明确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少耕和翻耕时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马铃薯、紫云英、黑麦草、油菜、小黑麦等冬季作物能够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与活度,影响程度可以表示为马铃薯>黑麦草>小黑麦>紫云英>油菜>冬闲。在晚稻收割期,少耕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多于翻耕土壤。早稻收割期翻耕比少耕的微生物活度略高,而晚稻收割期翻耕比少耕的微生物略低,这与所测的几类微生物数量的基本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少耕能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改良土壤。
祖智波陈冬林谭周进田慧屠乃美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活度水稻土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被引量:43
2006年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稻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还田量比例为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4类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和微生物活度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多,33%秸秆量还田土壤的次之,67%和100%秸秆还田土壤的较少,在晚稻收割期,无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最少。33%秸秆量还田的土壤厌气性细菌的数量最多,而67%和100%还田秸秆量土壤较少,无秸秆还田的最少。在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真菌数量最多,在晚稻收割期,有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真菌数量较无秸秆还田土壤的要多。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在晚稻分蘖盛期最多,在晚稻齐穗期,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比无稻草还田土壤要多。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高于无稻草还田的土壤。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齐穗期有所降低,而在晚稻收割时又有所增加,但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比无稻草还田土壤的高,且67%稻草还田土壤比33%和100%稻草还田土壤的要低。通过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翻耕栽培晚稻时,33%的早稻秸秆还田量较好。
谭周进李倩李建国屠乃美肖启明周清明陈萱
关键词:水稻土微生物区系微生物活度
土壤酶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06年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对土壤酶功能的研究已日益深入。各种研究显示:土壤酶在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治理土壤污染、培肥土壤和防治植物病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李文革刘志坚谭周进谢桂先
关键词:土壤酶
不同施肥技术对双季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探明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保障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对双季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技术没有引起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土壤中几类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主要受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李文革郑重谊谭周进李孟辉
关键词:水稻土微生物区系
水稻不同品种糙米含钙量的差异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5个类型共89个水稻品种糙米含钙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糙米含钙量差异显著。89个水稻品种糙米含钙量变化范围为44.5~245.5mg/kg。5种类型水稻糙米含钙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粳稻、杂交晚籼、常规晚籼、常规早籼、常规中籼。
王学武张玉烛张岳平张岳平张兴怀李小湘卢向阳
关键词:水稻糙米
水稻植株通气系统与稻田CH_4排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4
2007年
水稻植株是稻田甲烷(CH4)排放的重要通道,90%的CH4气体由水稻植株通气组织排放到大气中。探讨水稻植株通气组织与水稻CH4排放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为水稻栽培和育种实践中减排CH4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005年早、晚两季大田试验测定了16个水稻品种CH4排放量和植株地上部各节间组织16个数量特征及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早、晚两季,杂交稻品种CH4排放量比常规稻分别减少了29.8%和6.9%;早、晚品种植株节间组织数量特征与CH4排放量相关的因子并不一致。水稻植株地上部5个节间中与CH4排放量相关的因子主要在第2、3节间,其次是第1节间。早稻品种中与CH4排放量达α=0.01水平显著相关的仅有第2节间叶鞘横切面积与节间横切面积之比;晚稻品种中与CH4排放量达α=0.01以上水平的因子按相关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株高、第1节间叶鞘维管束面积与茎壁横切面积之比、第3节间叶鞘横切面积与节间横切面积之比、第2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节间横切面积之比、第1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茎壁横切面积之比、第3节间茎秆维管束面积与茎秆横切面积之比。株高、维管束面积、气腔面积是影响水稻植株甲烷排放的重要因子。
傅志强黄璜何保良谢伟廖晓兰
关键词:水稻植株通气组织甲烷排放
湖南主要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湖南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状况及其在土壤供氮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培养和分析测定等手段,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由于成土母质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差异甚大。水田土壤变化于(135.4±57.4)~(412.8±32.4)mg·kg-1之间,平均为(304.7±96.7)mg·kg-1;旱地土壤变化于(85.6±25.4)mg·kg-1至435.7mg·kg-1之间;平均为(230.1±89.2)mg·kg-1。不论旱地土壤还是水田土壤,固定态铵的绝对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由湖积物和板页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高,而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低;但是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要高于水田土壤,水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数变动在(6.1±3.6)%~(16.6±4.6)%之间,平均为(14.0±5.1)%,旱地土壤固定态铵占土壤全氮含量的百分比变动在(5.8±2.0)%~(40.1±17.8)%,平均为(23.5±14.2)%。(2)不同土壤最大固铵容量的大小顺序与固定态铵含量基本相同,但供试土壤“新固定的”固定态铵占最大固铵容量的比例大部分在20%以下,这与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较高,土壤的大部分固铵位点已被铵饱和有关。(3)土壤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组成是决定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水田土壤<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中,0.02~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远高于<0.002mm粘粒中水云母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水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y1)和最大固铵容量(y2)与<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1)和水云母含量(x2)以及0.02~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x3)和水云母含量(x4)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与<0.002mm粘粒中2﹕1型粘土矿物总量�
张杨珠黄顺红万大娟黄运湘周卫军邹应斌
关键词:水稻土旱地土壤固定态铵
烟草连作对旱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4
2008年
测定了烟草不同连作年限的旱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活度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连作8年以下的旱地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数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有上升趋势,连作8年以上的微生物数量却有下降趋势。烟草连作对旱地土壤的细菌数量影响最大,对真菌数量的影响次之,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最小。烟草连作对旱地土壤微生物活度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大。烟草长期连作将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多样性,会影响连作病害的发生,不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盘莫谊张杨珠肖嫩群谭周进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活度土壤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