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300)

作品数:102 被引量:1,260H指数:19
相关作者:何登发金振奎庞雄奇鲍志东姜福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天文地球
  • 4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4篇盆地
  • 23篇油气
  • 16篇凹陷
  • 14篇成藏
  • 14篇储层
  • 13篇塔里木盆地
  • 9篇地质
  • 9篇油气成藏
  • 8篇源岩
  • 8篇烃源
  • 8篇烃源岩
  • 7篇断层
  • 6篇准噶尔盆地
  • 6篇褶皱
  • 6篇古近系
  • 6篇成岩作用
  • 6篇储集
  • 5篇张夏组
  • 5篇沙河街组
  • 5篇剖面

机构

  • 5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1篇中国石油大学...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东北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
  • 6篇新疆大学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贵州省地质矿...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大港油田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19篇何登发
  • 15篇庞雄奇
  • 15篇金振奎
  • 12篇鲍志东
  • 9篇姜福杰
  • 5篇桂宝玲
  • 5篇马中振
  • 5篇李涤
  • 4篇康德江
  • 4篇朱筱敏
  • 4篇付广
  • 4篇王明健
  • 3篇姜振学
  • 3篇周刚
  • 3篇郭继刚
  • 3篇周新源
  • 3篇张雷
  • 3篇樊春
  • 3篇鲁人齐
  • 3篇张朝军

传媒

  • 9篇沉积学报
  • 7篇地学前缘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地质科学
  • 5篇古地理学报
  • 5篇石油天然气学...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大庆石油学院...
  • 3篇现代地质
  • 3篇科技导报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第五届油气成...
  • 2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Acta G...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4
  • 4篇2013
  • 14篇2012
  • 17篇2011
  • 20篇2010
  • 19篇2009
  • 13篇2008
  • 7篇2007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南前陆冲断带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准南前陆冲断带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与资源评价关系密切的烃源岩研究不足。本文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准南前陆冲断带的上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4套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上二叠统烃源岩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为良好的烃源岩,古近系安集海河组其次,下白垩统烃源岩相对较差。
姜福杰武丽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
Source and commingling features of light oils from the Chepaizi uplift in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2010年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oils from the Tertiary in the west of the Chepaizi uplift in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of biodegraded oils derived from the Permian in the study area and crude oils from some adjacent oil fields such as the Chepaizi and Xiaoguai oilfields. Oil source corre-lation shows that light oil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similar n-alkane and isoprenoid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with the coal-derived oils from the Jurassic, and display obvious discrepancy on biomarker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retaceous source rock extracts, inferring that they are probably the mixed oils from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and Cretaceous source rocks. In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geochemical data of coal-derived oils from th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ource rocks or crude oils from the Cretaceous, the source and commingling features of the Tertiary crude oils of Well Pai 2 and Well Pai 8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wo sources in the mixed crude oils was estimated, an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was established.
ZHANG ZhihuanQIN LimingLI WeiWANG ChunjiangQIU NanshengMENG XianlongZHANG ZhenyingYUAN Dongshan1
关键词:原油特征轻质原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组成煤系烃源岩
扶余油田中区非城区泉头组四段微构造精细研究
2011年
油田勘探开发初期,构造隆起的高部位一般是油气藏开发重点。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特别是到了油田注水开发的中、后期,油田挖潜调整的重点转至寻找剩余油。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油层微型构造、沉积相类型、储层非均质性、前期开发方案与开发工艺等。研究表明注水驱替构造高部位的正微构造区是潜在的剩余油富集区。运用小波反演精细解释扶余油层顶面的微断层,并对13个时间单元微构造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研究。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微构造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提出油田开发精心研究重点。
那未红鲍志东胡学智张庆国周新茂
关键词:微构造井震结合剩余油
生烃潜力法在排烃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1
2009年
讨论了生烃潜力法在研究源岩排烃特征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第一,源岩中有机质分布具有非均质性,因此需要用同一深度段内生烃潜力指数的平均值来代替该深度的生烃潜力指数;第二,对于存在剥蚀历史的盆地,在建立排烃模式之前要先将剥蚀区采样点的数据进行"深度归位";第三,剥蚀区烃源岩排烃历史过程中其排烃率在抬升剥蚀阶段不是减小的,而是保持不变,需要对其进行校正;第四,在对剥蚀区有效源岩厚度进行统计之前,首先要对该地区的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然后再进行有效源岩厚度统计。
马中振庞雄奇孙俊科戴国威
关键词:排烃门限排烃特征剥蚀有效厚度
准噶尔盆地红车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4
2011年
红车地区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之一,其沉积相的研究是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首先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在红车地区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八道湾组晚期及三工河组时期,振荡背景下形成辨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岩与滨浅湖泥岩交互沉积,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为岩性圈闭的有利相带。之后针对红车地区侏罗系主要地震相特征加以探讨,并在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侏罗系各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重塑红车地区侏罗纪沉积演化历史。最后探讨了沉积相与岩性圈闭发育的关系,并指出八道湾组及三工河组沉积时期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
王雅宁鲍志东张尚锋李天明王凯宏
关键词:侏罗系沉积相地震相岩性油气藏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被引量:41
2010年
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的角度出发,对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覆青山口组一段源岩有效排烃范围、超压和T2反射层油源断裂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垂向向下'倒灌'的运移范围、距离及层位;古构造背景、T2断层与储层砂体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通道和距离;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造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聚集层位及平面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油源条件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区扶杨油层主要存在4种成藏模式:源内——顶生下储式油气成藏模式、近源——短距离侧向运移-斜坡带断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源外——长距离侧向运移-继承性构造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多源——多方式侧向运移油气成藏模式。
张雷卢双舫张学娟付广刘国志何欣
关键词: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模式主控因素
松辽盆地西斜坡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聚集成藏被引量:9
2008年
本文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大量水化学分析数据和钻井、地球化学等资料为基础,利用对水动力场的计算,通过平面和纵向上的研究认为,西斜坡高台子油层和萨尔图油层地层水化学性质和分布特征较为相似,表明两者间应该存在允许地下流体(包括油气)相互连通的窗口,从而导致高台子油层的规模弱于萨尔图油层;研究区内地层水以压实流和渗入流两种为主,由四周向中心交汇,在水动力方面,泥岩层以向上下排出为主,砂岩层则是顺层向上倾方面流动;寻找有利勘探区应以压实流和渗入流的交汇区为主,在其中以高矿化度的浓缩亚区为主要目标,即高台子油层应富裕构造带以南至泰康隆起带中部,萨尔图油层应以齐齐哈尔至平洋地区为下一步的重点考虑对象。
康德江庞雄奇吕延防付广
关键词:松辽盆地水动力油气聚集矿化度
内蒙古东北拉布达林盆地上库力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GC,GC-MS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探讨了拉布达林盆地上库力组烃源岩沉积环境、母源特征及成熟度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达到了中—好的烃源岩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各个地区的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及成熟度都有所不同,上乌尔根附近为强还原超咸化的深水环境,母质来源以水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主,有机质热演化处于大量生烃的成熟阶段;上库力附近烃源岩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微咸水环境,具有混合母质来源的特征,有机质热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
高红梅鲍志东高福红
关键词:烃源岩生物标志物
柴达木盆地北缘浅层滑脱断裂下盘油气富集规律及控藏模式被引量:8
2009年
运用构造解析、断层封闭性分析方法,通过剖析断裂系统特征、断裂带结构及其封闭性、断裂上下盘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浅层滑脱断裂下盘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发育深层基底断裂和浅层滑脱断裂两大断裂系统,目前所发现的6个浅层油气藏均位于滑脱断裂下盘;浅层滑脱断裂带垂向渗透性的分带特征是导致断裂上下盘油气运聚成藏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滑脱断裂中致密带阻止了深层油源向滑脱断裂上盘圈闭的运移,而滑脱断裂下渗透带为深层油源至下盘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存在南八仙-冷湖五号型、冷湖七号-葫芦山型、鄂博梁-鸭湖型和可能存在型4种滑脱断裂下盘聚油成藏模式;有油源断裂沟通的滑脱断裂下盘圈闭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勘探的重要目标。
罗群黄捍东李玉喜
关键词:运移通道柴北缘
青藏高原中部壳幔各向异性研究
1.引言研究地震波传播的各向异性是探测地球内部构造和变形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地震波传播各向异性的研究,我们能够获得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构和应力应变状态信息,估计深部构造的埋深和延展。在构造稳定区,各向异性被认为是该区最后一...
赵俊猛黄英刘宏兵裴顺平高星程宏岗唐伟徐强王伟杨磊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