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01A6105005)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杨巍柯培玲汪爱英蒋百灵代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类金刚石
  • 2篇碳膜
  • 2篇类金刚石碳膜
  • 2篇DLC
  • 2篇MAO
  • 1篇微弧氧化
  • 1篇镁合金
  • 1篇镁合金表面
  • 1篇镁基
  • 1篇膜层
  • 1篇摩擦学
  • 1篇摩擦学特性
  • 1篇金刚石膜
  • 1篇类金刚石膜
  • 1篇合金
  • 1篇合金表面
  • 1篇厚度
  • 1篇复合膜
  • 1篇复合膜层
  • 1篇O层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宁...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篇汪爱英
  • 2篇柯培玲
  • 2篇杨巍
  • 1篇张学谦
  • 1篇蒋百灵
  • 1篇代伟

传媒

  • 1篇材料工程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镁合金表面类金刚石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类金刚石碳(DLC)膜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强化学惰性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异性能,镁合金表面制备DLC膜可极大地改善基体的使用性能。综述了采用不同制备技术在镁基体表面获得的多种DLC膜系的抗磨损及耐腐蚀性能,并展望了DLC膜表面改性镁合金的医用前景,指出镁合金表面制备DLC膜是其表面改性技术中具有前景的一个研究方向。
杨巍汪爱英柯培玲代伟张栋
关键词:镁合金类金刚石膜
DLC膜厚度对镁基表面DLC/MAO复合膜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线性离子束沉积技术于AZ80镁合金微弧氧化(MAO)陶瓷层表面沉积不同厚度的类金刚石碳(DLC)膜,形成DLC/MAO复合膜层。对比研究4种膜基系统的表面结构特征、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随DLC膜厚度增加,复合膜层表面微孔数量减少,孔径减小,但凹凸不平趋势增加,且DLC膜表面颗粒特征更加明显,表现为DLC-80min/MAO/AZ80膜基系统具有最小的表面粗糙度,最大的硬度H、弹性模量E及H/E值;不同厚度DLC/MAO/AZ80膜基系统平均摩擦因数较MAO/AZ80显著降低;DLC膜厚度增加导致3种复合膜基系统的表面微观结构改变,使得摩擦因数与磨痕形貌存在差异;各膜基系统表面磨痕处均形成了Fe的转移层,由于表层DLC膜"裸露"的大量C对磨损界面具有很好的润滑作用,而使得镁合金基体获得有效保护。
杨巍汪爱英柯培玲代伟张学谦
关键词:微弧氧化类金刚石碳膜
MAO层厚度对MAO/DLC复合膜层力学性能与摩擦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借助直流脉冲微弧氧化(MAO)电源,采用恒压模式在AZ80镁合金表面制备四种不同厚度MgO陶瓷层,并以此为基,采用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沉积类金刚石碳(DLC)膜,对比研究了四种膜层体系(MAO-1min/DLC、MAO-3min/DLC、MAO-5min/DLC及MAO-10min/DLC)的表面结构特征、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随MAO层厚度增加,复合膜层表面微孔的孔径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且表层DLC膜具有颗粒特征,表现为MAO-3min/DLC及MAO-10min/DLC复合膜层具有较高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且在磨损过程中对应的摩擦系数与磨痕宽度较小,其抗磨损性能优异;各复合膜层体系在磨损过程中摩擦系数均有波动,产生高温氧化,磨痕表面形成了Fe的转移层;MAO层可提高基体对DLC膜的支撑强度,表层DLC膜对磨损界面具有的润滑作用是复合膜层改善镁基体抗磨损性能之原因所在。
杨巍汪爱英蒋百灵柯培玲
关键词:厚度类金刚石碳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