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307)

作品数:31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吴子恺郝小琴甘凤琼张亚平谢阳姣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0篇玉米
  • 27篇胚乳
  • 27篇微胚乳
  • 17篇微胚乳超高油
  • 17篇高油
  • 16篇微胚乳超高油...
  • 16篇高油玉米
  • 10篇微胚乳玉米
  • 7篇籽粒
  • 6篇子粒
  • 6篇含油率
  • 5篇种子
  • 3篇多基因
  • 3篇多基因遗传
  • 3篇玉米籽粒
  • 3篇玉米子粒
  • 3篇种子萌发
  • 3篇主基因
  • 3篇粒重
  • 3篇酶活性

机构

  • 3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31篇吴子恺
  • 12篇郝小琴
  • 10篇甘凤琼
  • 9篇张亚平
  • 6篇谢阳姣
  • 4篇赵刚
  • 4篇昂沃
  • 3篇冯和平
  • 3篇戴罗杰
  • 3篇王兵伟
  • 3篇田树云
  • 3篇何志鹏
  • 3篇吕凤连
  • 3篇杨庆锋
  • 2篇秦洪波
  • 2篇姚鹏鹤
  • 2篇高雷
  • 2篇叶桂东
  • 2篇余家安
  • 1篇席世丽

传媒

  • 12篇玉米科学
  • 6篇种子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胚乳玉米子粒中蛋白质积累规律的分析
2010年
以高油115玉米作为对照,对微胚乳玉米胚和非胚部位中蛋白质的积累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玉米胚部位中的单粒蛋白质重均呈直线增长趋势;在非胚部位,高油115玉米非胚单粒蛋白质重没有消减现象,微胚乳玉米非胚单粒蛋白质重在授粉后28 d达到峰值,之后下降,但其非胚蛋白质质量分数则有明显增长。收获时微胚乳玉米整粒子粒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可达20%,为高油115的2倍左右。
甘凤琼吴子恺张亚平
关键词:微胚乳玉米蛋白质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子粒含油率的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以3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组合的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Mather世代平均数分析法估计了子粒含油率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子粒含油率的遗传在3个组合中几乎完全一样。显性效应、加性效应和两种上位性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显性效应最大。以显性效应作用为主,但是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的作用也比较重要,表明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含油率性状符合显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昂沃吴子恺赵刚
关键词:微胚乳含油率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整个灌浆过程中籽粒和胚乳细胞的生长分析
2010年
试验以高油玉米115为对照,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在整个灌浆过程中,籽粒灌浆的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活跃灌浆期和指数增长期比较短;对胚乳细胞数目的增殖分析知,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胚乳细胞数目较少。对两类玉米灌浆过程中灌浆速度、灌浆持续期和胚乳细胞数与整粒干重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知:两类玉米整粒干重差异主要受胚乳细胞数与灌浆持续期的影响;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来说,整粒干重的差异,并不主要受胚乳细胞数与灌浆持续期的影响,可能还有相对重要性状的影响,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田树云吴子恺郝小琴
关键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胚乳细胞籽粒灌浆
Opaque-2基因导入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早代子粒粒重和含油率的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选用微胚乳等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为试验材料,利用杂交法把opaque-2基因导入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并以被导原隐性纯合体为对照,分析各类玉米杂交导入o2后的早代o2隐性纯合体子粒粒重和含油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导入opaque-2后的微胚乳等各类隐性纯合体玉米杂交早代中,整粒重、胚和非胚部重、整粒含油率、胚和非胚部含油率都发生了增减两个方向的变异,效应随不同类玉米及子粒不同部位而异。导入o2后的o2微胚乳玉米(o2we)的粒重和含油率都极显著降低,表明o2基因对所选用的微胚乳玉米早代的粒重和含油率都具极显著的减少效应。o2bw(39)、o2w(45)、o2w(49)、o2w(51)和o2w(53)等玉米整粒重极显著增加;o2hw(27)、o2w(45)、o2w(49)、o2w(51)和o2w(53)等玉米胚重极显著增加;o2hw(27)、o2bw(39)、o2w(49)和o2w(53)等玉米整粒含油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o2w(49)和o2w(53)玉米胚含油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o2hw(27)、o2bw(39)和o2w(53)等玉米非胚部含油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表明导入o2后对这几类玉米部分材料的粒重和含油率具有显著的改良效应,通过选择有望获得相应的优良品系。
昂沃郝小琴吴子恺
关键词:玉米
两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群体粒重和含油率对混合选择的选择响应
2011年
利用合成的黄粒和白粒两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原始群体(C0),经过两年四轮回的混合选择改良,通过测定各轮回群体的5粒重、含油率和5粒油重三个性状,研究其选择响应。结果表明:黄、白两个群体,5粒重、含油率及5粒油重三个性状的原始群体及各轮回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第四轮混合选择(C4)后的5粒重最高,黄色群体C4y的5粒重的选择响应为0.048g,较C0y提高12.18%;白色群体C4w的5粒重选择响应为0.044g,较C0w提高10.16%。黄、白两个群体第三轮回群体(C3)的含油率的达到最高。黄色群体C3y含油率的选择响应为3.16%,较C0y提高11.89%;白色群体C3w含油率的选择响应为1.12%,较C0w提高4.03%。黄、白两个群体C4的5粒油重的达到最高。黄色群体C4y的5粒油重的选择响应为0.022 1g,较C0y提高21.25%;白色群体C4w的5粒油重的选择响应为0.016 1g,较C0w提高13.39%。经过四轮的混合选择,黄、白两个群体的5粒重、含油率和5粒油重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利用混合选择对微胚乳玉米早代群体这些性状的改良是有效的。
郝小琴姚鹏鹤余家安高雷吴子恺
关键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粒重含油率
^(60)Co γ-射线辐射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4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材料种子,对M1代和M2代各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代四材料及其性状对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M1代各材料多数性状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M2代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扩大了遗传基础和突变范围。因此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材料的辐射后代选育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是有可能性的。
王兵伟郝小琴吴子恺
关键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性状变异
GA和KH_2 PO_4浸种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以两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种子为材料,用KH_2PO_4和GA浸种后,在两种芽床上同时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药剂处理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H_2PO_4的5、10 mg/L两个处理对微胚乳自交组合2的发芽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GA的50 mg/L处理在土床中有显著的壮苗作用。
冯和平张建海吴子恺郝小琴王向平
关键词: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幼苗生长
微胚乳玉米子粒发育过程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高油115玉米作为对照,对微胚乳玉米胚与非胚部位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子粒发育期间,微胚乳玉米和高油115玉米胚部位和非胚部位单粒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均有很大波动,不同微胚乳玉米材料的酶活性变化趋势未见有一致规律,春秋两季玉米的酶活变化趋势也未见有一致规律。玉米子粒中胚与非胚部位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与收获时单粒油脂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4 8和0.561 6,乙酰辅酶A羧化酶对玉米油脂积累的影响可能不大。
甘凤琼吴子恺
关键词:微胚乳玉米乙酰辅酶A羧化酶酶活性
微胚乳玉米子粒显微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5大类型的24个玉米材料为试验对象,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微胚乳玉米,MEM)成熟子粒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这些玉米材料的胚重/子粒重比值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微胚乳玉米材料与其它4大类非微胚乳玉米材料的显微结构的差异。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微胚乳玉米材料的胚乳含量很少,有些材料甚至不含胚乳(除糊粉层外),说明微胚乳玉米材料的胚乳存在不同程度的解体。但它们的胚却是5大类玉米材料中最大的。同时,微胚乳玉米材料的胚重/子粒重比值也是5大类玉米材料中最大的。
盛玉萍黄其椿周琼吴子恺
关键词:微胚乳玉米胚乳显微结构
Research on Laws of Starch Accumulation in Micro-endosperm Maize Kernel被引量:8
2009年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laws of accumulation of starch in micro-endosperm maize kernel. [Method] The laws of accumulation of starch in maize embryo and OSK(the other section of a kernel except embryo) of MEM(micro-endosperm maize) were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 by taking Gaoyou 115 maize as control. [Result]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 of MEM embryo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Gaoyou115 and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 of MEM OSK wa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Gaoyou 115, so the starch content of the whole kernel of Gaoyou 115 was 3.4 to 4.5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MEM during harvesting. The embryo starch weight ration of Gaoyou 115 maize during harvesting was only 3% to 4% while that of MEM was 16% to 22%. Moreover,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s of different MEM materials were differen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rch content during harvesting among different MEM materials. [Conclusion]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in MEM was slow, and MEM has widely variation on starch accumulation.
甘凤琼张亚平杨庆锋吴子恺
关键词:STARCHACCUMULATION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