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373)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吴伟坚张振飞刘婷陈强梁广文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越北腹露蝗
  • 2篇植物
  • 2篇滞育
  • 2篇若虫
  • 2篇枫杨
  • 2篇成虫
  • 1篇等值线
  • 1篇等值线图
  • 1篇地学
  • 1篇新记录种
  • 1篇游离氨基酸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桑田
  • 1篇生态学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殖力
  • 1篇水浸

机构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11篇吴伟坚
  • 6篇张振飞
  • 5篇刘婷
  • 2篇梁广文
  • 2篇陈强
  • 1篇高泽正
  • 1篇符悦冠
  • 1篇段海涛
  • 1篇林秀芳
  • 1篇陈伟

传媒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Entomo...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越北腹露蝗成虫口器的感器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成虫口器的上唇、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感器形态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下唇须3节,下颚须5节,在上唇和唇基、下唇须和下颚须端点及各节上具有感器。口器感器共5种: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和盾形感器(sensilla scutellatum),其中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分别着生于上唇和唇基、下唇须和下颚须端点及各节表面,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只限于上唇外表面,盾形感器只限于下唇须和下颚须端点。推测了口器感器的功能,为了解越北腹露蝗的取食行为奠定基础。
段海涛张振飞吴伟坚
关键词:越北腹露蝗口器感器
中国黑卵蜂属一新记录种——东方蝗卵蜂被引量:3
2008年
记述黑卵蜂属Scelio中国1新记录种:东方蝗卵蜂Scelio orientalis Dodd,并报道该寄生蜂的新寄主: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
刘婷吴伟坚
关键词:膜翅目黑卵蜂属
水浸对越北腹露蝗卵的影响
2009年
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是广东北江流域河滩蝗虫的优势种。以不浸水的蝗卵为对照,研究滞育期蝗卵浸水5~95d和胚胎发育期蝗卵浸水1~30d对卵孵化率和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水时间的增加,孵化率下降,卵发育延迟;滞育期蝗卵经受95d的浸水仍有8.01%存活,而胚胎发育期蝗卵浸水30d后全部死亡,滞育期蝗卵比胚胎发育期蝗卵具有更强的耐浸水能力。说明越北腹露蝗以卵滞育的形式发展了对水浸胁迫的适应。
刘婷张振飞吴伟坚
关键词:越北腹露蝗滞育浸水
桑田越北腹露蝗若虫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扩散系数(C)和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对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1~5龄若虫的田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龄蝗蝻均呈聚集分布,1~5龄蝗蝻的C分别为879.578、152.742、22.972、6.053和6.150,1龄蝗蝻聚集度最高,3龄后开始扩散.1~3龄蝗蝻的空间格局可用Neyman A型分布拟合,4~5龄可用负二项分布拟合,即1~3龄呈核心分布,4~5龄演变为嵌纹分布.1龄蝗蝻平均每个聚团的个体数(m2)为878头,2~3龄调查范围内的平均蝗团数(m1)增加,平均每蝗团的个体数(m2)减少.4~5龄聚团瓦解.
陈强张振飞吴伟坚丘思娟陈玉托
关键词:越北腹露蝗桑田
越北腹露蝗若虫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分析被引量:28
2007年
应用地学统计学研究广东北部桑田中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1~5龄若虫的空间格局动态.结果表明:越北腹露蝗1~5龄若虫种群变异曲线函数均为球状模型,表现为聚集分布,但各龄若虫的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1.973、1.968、2.169、2.302和4.307m.利用Kriging插值法由地学统计学软件Surfer8.0产生的各龄若虫等值线图清晰地反映了各龄若虫的空间位置,表明越北腹露蝗有别于其它一些蝗虫,其低龄若虫呈聚居型,高龄若虫呈散居型分布.
陈强吴伟坚张振飞梁广文
关键词:越北腹露蝗等值线图
成虫取食不同植物对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在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成虫期间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饲养,观察其卵巢发育和生殖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枫杨、桑树的卵巢发育时间分别在2004-06-18至2004-06-21,2004-06-20~22,取食假蒌、白兰的卵巢发育时间在2004-06-28至2004-07-01;取食上述4种植物的蝗虫产卵时间分别在2004-08-05至2004-08-07,2004-08-06~08,2004-08-29至2004-09-02,2004-08-31至2004-09-02;卵巢发育历期分别为45.75,46.50,61.25,62.25d;每头雌蝗产下的平均卵块数分别为1.6,1.4,0.85,0.7块。平均卵粒数分别为38.2,31.8,20.2,14.2粒。说明取食枫杨和桑树有利于越北腹露蝗的卵巢发育和生殖,并且成虫营养对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和生殖力有显著的影响。
陈伟符悦冠吴伟坚
关键词: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产卵生殖力
滞育和滞育后越北腹露蝗卵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滞育和滞育后越北腹露蝗卵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31种游离氨基酸.滞育解除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但精氨酸、鸟氨酸、γ-氨基丁酸、胱硫醚和瓜氨酸的含量却显著下降,比滞育期分别减少88.99%、76.15%、78.15%、100.00%和100.00%.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用于合成胚胎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而精氨酸,鸟氨酸,γ-氨基丁酸,胱硫醚,瓜氨酸含量的下降意味着滞育即将解除.滞育期间,精氨酸、鸟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保持着较高的含量,说明这些氨基酸可能是重要的耐寒物质.与多数滞育昆虫不同的是,精氨酸在滞育期含量最高,脯氨酸在滞育后的胚胎发育期含量最高,表明具有专性滞育特性的越北腹露蝗有着自己独特的氨基酸代谢机制.
刘婷吴伟坚
关键词:越北腹露蝗滞育游离氨基酸
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发生与粤北河滩植物群落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用普查法研究广东省北部地区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严重发生河滩植物群落,鉴定出分属于43个科的植物106种,同时记录下植物群落中植物种名、平均高度、聚生多度、总覆盖率、物候相和生活力,分析了河滩植物群落的植物相似性和丰富度以及优势种数量特征和属性标志,结果表明河滩植被的搭配和空间分布为越北腹露蝗在粤北大发生提供了独特的生境;另外结合各河滩植物群落进行越北腹露蝗1龄蝗蝻虫口密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越北腹露蝗发生与植物群落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枫杨是越北腹露蝗最嗜性植物,其覆盖度与越北腹露蝗发生密度呈极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56(F=32.9201,P=0.0001),小簕竹是越北腹露蝗非嗜性植物,其覆盖度与越北腹露蝗的发生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613(F=0.1617,P=0.021),据此提出了一些控制粤北河滩越北腹露蝗的新举措。
张振飞吴伟坚梁广文
关键词:植物群落枫杨
联用SPME与GC-MS技术分析新鲜、萎蔫、干枯枫杨挥发性成分(英文)被引量:7
2006年
运用SPME与GC/MS联用技术从新鲜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2种,主要成分是橙花叔醇(15.54%)、吉马烯A(14.22%)、反式子丁香烯(10.19%)、7,8,9,10-四氢化-S-三氮唑(3,4-A)-呔嗪(8.59%)、十六酸(6.22%);萎蔫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2种,主要成分是α-红没药烯(17.69%)、橙花叔醇(16.64%)、反式子丁香烯(14.26%)、α-桉叶烯(9.14%);干枯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1种,主要成分是反式子丁香烯(23.30%)、α-红没药烯(17.75%)、α-桉叶烯(12.69%)、橙花叔醇(8.35%)、杜松烯(7.0%)。随着枫杨萎蔫程度的变化,三者含有的化合物组分以及其相对含量都发生变化。本研究是首次报道枫杨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张振飞吴伟坚高泽正
关键词:枫杨固相微萃取
蝗卵蜂生物学特性研究概述被引量:1
2008年
蝗卵蜂(Sceliospp.)是蝗虫卵期唯一的重要寄生蜂,是多种蝗虫重要的自然致死因子,具有在蝗虫生物防治中应用的潜力。为此,概述了有关Scelio属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意义。
林秀芳刘婷吴伟坚
关键词:生物学生态学生物防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