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2024)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舒安平费祥俊王乐张志东张科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水流
  • 3篇含沙
  • 2篇石流
  • 2篇泥石
  • 2篇泥石流
  • 2篇挟沙能力
  • 2篇含沙水流
  • 2篇高含沙
  • 2篇高含沙水流
  • 1篇容重
  • 1篇沙量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双流体
  • 1篇双流体模型
  • 1篇水流紊动
  • 1篇水流挟沙
  • 1篇水流挟沙能力
  • 1篇能量耗散
  • 1篇泥沙
  • 1篇泥沙悬浮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7篇舒安平
  • 3篇费祥俊
  • 1篇池春青
  • 1篇刘卉芳
  • 1篇徐永年
  • 1篇张科利
  • 1篇任裕民
  • 1篇张志东
  • 1篇王乐

传媒

  • 3篇水利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泥沙研究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能量耗损原理的泥石流分界粒径确定方法被引量:17
2008年
本文以泥石流固相与液相的能坡损失之和来表达泥石流运动能量耗损总值,并基于最小能耗原理提出了泥石流固、液两相分界粒径的确定方法。通过在云南蒋家沟实施6组现场泥石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沟道的泥石流分界粒径处在5-6mm之间,与前人成果基本相符,同时分析了分界粒径与最小能量耗损和容重之间的变化规律,即分界粒径随着最小能坡损失和容重的增加而呈缓慢的增大趋势等,为建立了非均质黏性泥石流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舒安平张志东王乐费祥俊
关键词:容重
高含沙水流挟沙能力被引量:24
2008年
作为河流动力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水流挟沙能力的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首先以固液两相挟沙水流紊动能量平衡时均方程为理论出发点,在二维、恒定、均匀、充分紊动的流态条件下,经过详细推导了悬移质运动效率系数的表达式,并进一步推导得出水流挟沙能力的结构公式.在此基础上,依据115组天然沙和粉煤灰两种平衡输沙实验的实测数据,结合高含沙水流的流变特性及输沙特性,确定挟沙能力结构公式中的有关参数,获得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含沙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最后采用大量的黄河、无定河、长江等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对公式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合的程度令人满意.该成果对完善河流动力学特别是高含沙水流的理论体系、建立黄河生态输沙需水量模型以及指导治黄工程规划设计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舒安平费祥俊
关键词:高含沙水流挟沙能力
高浓度水流流速仪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作为一种复杂的固液两相流动,高浓度水流由于固体颗粒浓度高、颗粒级配宽及流动的可视性差等特点,致使其测流一直成为制约高浓度水流运动机理研究的瓶颈性问题。本文依据毕托管工作原理,通过液压传感方式感应测量高浓度水流动水压力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等方法,成功地研制了新型感压式高浓度水流流速仪,并在室内天然沙与粉煤灰高含度水流试验中得到了应用。该流速仪研制成功为进一步研究高浓度水流流速分布规律、揭示其水流结构与输沙机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舒安平任裕民
关键词:流速仪流速含沙量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hyperconcentrated flow被引量:8
2008年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river mechanics,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sediment-laden flow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many researchers working on river mechanic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time-averaged equation for a turbulent energy equilibrium in solid and liquid two-phase flow,an expression for the efficiency coefficient of suspended load movement was derived for the two-dimensional,steady,uniform,fully-developed turbulent flow. A new structural express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was achieved. Using 115 runs of flume experimental data,which were obtained through two kinds of sediment transport experiments in the state of equilibrium,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asic rheological and sediment trans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concentrated flow,the main parameters in the structural express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were calibrated,and a new formula of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for hyperconcentrated flow was developed. A large amount of field data from the Yellow River,Wuding River,and Yangtze River,etc. were adopted to verify the new formula and good agreement was obtained. These results above contribute to an improved theoretical system of river mechanics and a reliable tool for management of rivers carry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sediments.
SHU AnPing1,2 & FEI XiangJun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 &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and Sediment Sciences,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关键词:TURBULENTEQUILIBRIUMEFFICIENCYCOEFFICIENTSEDIMENTTRANSPORT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浅析被引量:5
2008年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对研究区域泥石流危险因子的综合分析评价。泥石流灾害成因和评价因子的复杂性给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现今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各种数学模型在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继理论分析、实验之后又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BP神经网络等数学模型及其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各种数学模型的发展成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方法体系。
池春青徐永年刘卉芳舒安平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
高含沙水流紊动能量转化与耗散规律被引量:11
2007年
基于两相挟沙水流紊动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得出了紊动能转化率kt,表达式以及泥沙悬浮效率系数es表达式。通过应用室内水槽平衡输沙试验实测数据,分析了紊动能转化率kt与有效雷诺数Rem之间关系,并探讨了紊动能转化率kt、泥沙悬浮效率系数es和泥沙悬浮功Es等表述能量的三大特征值随含沙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在高含沙水流(Sv≥0.15)情况下kt、es和Es三者均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变化规律,表明泥沙含量的增加不会给水流增加额外的能量负担,高含沙水流这种特有的紊动能量转化与耗散规律,为黄河具有“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找到一定的理论依据。
舒安平张科利费祥俊
关键词:高含沙水流
非均质泥石流动力学探讨
<正>以我国常见的非均质粘性泥石流为对象,在总结分析现有泥石流模型的基础上,以固液两相流为理论基础,运用最小能耗原理等能量方法建立泥石流固液两相运动模型,包括分界粒径模型与双流体模型,并采用蒋家沟泥石流实测资料进行验证,...
舒安平王乐费祥俊张志东
关键词:能量耗散双流体模型
文献传递
水流挟沙能力公式的转化与统一被引量:16
2009年
本文首先基于悬移质运动效率系数等泥沙悬浮能耗的概念建立了水流挟沙能力统一结构式公式;然后对前人众多的水流挟沙能力公式进行分类、归纳为含沙量型与输沙率型两种主要形式,并通过进一步的推导转化,可将现行的主要挟沙能力公式统一于结构公式中,表明统一结构公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实用性。文中最后应用黄河、长江等大量的天然实测资料对张红武等4家同时能适应于高、低含沙水流挟沙力公式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张红武和作者公式的计算精度比较符合实际,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舒安平
关键词:挟沙水流水流挟沙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