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14)

作品数:15 被引量:265H指数:10
相关作者:侯智霞苏淑钗孙爱东王姗姗袁继鑫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蓝莓
  • 2篇蔗糖
  • 2篇喷施
  • 2篇偏最小二乘
  • 2篇偏最小二乘法
  • 2篇葡萄糖
  • 2篇总酚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菌根
  • 2篇可溶性糖
  • 2篇花青苷
  • 2篇光谱
  • 2篇果糖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1篇调节剂
  • 1篇多酚

机构

  • 16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大兴安岭地区...

作者

  • 10篇侯智霞
  • 5篇苏淑钗
  • 3篇孙莹
  • 3篇王姗姗
  • 3篇袁继鑫
  • 3篇孙爱东
  • 2篇任美玲
  • 2篇尹德洁
  • 2篇刘淑慧
  • 2篇吕兆林
  • 2篇孙红男
  • 2篇陈健
  • 2篇张柏林
  • 2篇史文君
  • 1篇王培培
  • 1篇华星
  • 1篇欧阳呓林
  • 1篇李路宁
  • 1篇赵永钦
  • 1篇李淑燕

传媒

  • 3篇经济林研究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果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蓝莓菌根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菌根能起到促进蓝莓生长、增强蓝莓抗性等作用,笔者从菌根形态结构、影响菌根真菌侵染的因素、菌根真菌多样性、菌根对蓝莓的作用几个方面对蓝莓菌根进行了综述,并对蓝莓菌根的研究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袁继鑫侯智霞
关键词:蓝莓菌根
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种质资源调查被引量:28
2011年
为了掌握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以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此类资源,于2010年5月和7月,采取自然实生居群典型样地调查法和走访群众相给合的方法,共选取25个典型样点对大兴安岭笃斯越桔的种质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笃斯越桔分布的立地类型有水湿地类型和山地类型这两大类,其中水湿地类型又分为无土壤层类型、有土壤层类型、低湿塔头草甸子这3类;其果实的类型有圆形果、椭圆形果、梨形果、大果等种类。还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笃斯越桔的几点策略。
尹德洁苏淑钗侯智霞石德山唐仲秋朱万昌
关键词:笃斯越桔种质资源驯化栽培
喷施蔗糖对蓝莓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以不同类型的蓝莓(Blueberry)两个品种('蓝丰'和'粉蓝')为试材,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0.1%、0.5%和1%)的蔗糖溶液对蓝莓果实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组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蓝丰:五月初至七月中旬;粉蓝:五月底至八月中旬),两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总含量逐渐增加,但各个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两个品种果实成熟时期主要是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含量很少,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当,并且随着果实的发育,各处理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蓝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喷施0.5%的蔗糖溶液增加的最多;通过对各个处理叶片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对叶片喷施0.5%的蔗糖浓度对增加蓝莓果实中的糖度提高最多。
刘淑慧侯智霞
关键词:蓝莓蔗糖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蓝莓总酚含量的模型被引量:5
2011年
选用6个品种(埃利奥特、达柔、爱国者、杜克、北蓝、蓝丰)的蓝莓,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FTNIR)对蓝莓中总酚含量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了蓝莓总酚含量近红外数学校正集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512、校正集标准偏差(RMSEC)为0.72、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为0.93。该方法快速、准确、无损,能准确地预测蓝莓中总酚含量。
王姗姗李路宁孙红男陈健孙爱东
关键词:蓝莓多酚偏最小二乘法近红外光谱
蓝莓的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应用被引量:117
2010年
本文概述了蓝莓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以及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并展望了蓝莓的发展前景。
王姗姗孙爱东李淑燕
关键词:蓝莓保健功能
蓝莓果实关键品质的形成特性被引量:21
2012年
果色是蓝莓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决定果色的物质主要有花青苷和黄酮类物质。为了探析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花青苷和黄酮类物质的变化特性,以蓝丰和粉蓝两个蓝莓品种为试材,就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糖、花青苷、总酚、类黄酮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幼果期总酚和类黄酮含量较高,随着果实的逐渐发育,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到成熟期却略有上升;花青苷含量从幼果期开始逐渐增加;蓝莓果实主要以积累己糖为主,花青苷含量与葡萄糖、果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蓝丰的r值为0.818*和0.835**,粉蓝的r值为0.769*和0.805*);粉蓝的花青苷、含糖量、总酚、类黄酮等项指标值均高于蓝丰;PAL酶活性与花青苷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酚类和类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AL酶与总酚和类黄酮的伴随性由此得以证实。
华星侯智霞苏淑钗
关键词:蓝莓总酚类黄酮花青苷苯丙氨酸解氨酶
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菌根真菌着生状态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1
2012年
对我国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资源中菌根真菌进行了实地采样调查,通过压片法对野生蓝莓菌根真菌着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根真菌对野生蓝莓的侵染率在75%左右.外生菌丝有隔,菌丝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侵入点侵入同一根段或不同根段;观察到2种内生菌丝体类型:穿梭于细胞间的菌丝和胞内菌丝团.另外,还观察到菌丝体侵入细胞形成的一种"扳口"状结构和根表皮细胞的缺失.研究认为,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中菌根真菌侵染率较高,菌丝侵染方式多样.
袁继鑫侯智霞孙莹
关键词:野生蓝莓菌根真菌
ABA、GA_3和NAA对蓝莓生长发育和花青苷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探讨植物激素对蓝莓果实生长发育及花青苷的影响,以蓝丰为试材,分析了在白果期进行脱落酸(ABA,600 mg/L)、赤霉素(GA3,30 mg/L)、α-萘乙酸(NAA,200 mg/L)、清水(CK)处理后,果实生长发育和花青苷代谢相关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蓝莓果实开始转色到成熟的过程中,花青苷的含量与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类黄酮的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CK相比,ABA能促进果实软化,显著提高果实花青苷、果糖、葡萄糖的含量,成熟时分别达3.01、13.22和35.51 mg/g;NAA抑制总酚、类黄酮含量的积累,显著降低单果质量;GA3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NAA和GA3能减少花青苷的积累,但是效果不显著,成熟时花青苷质量分数均为2.29 mg/g.
孙莹侯智霞苏淑钗袁继鑫
关键词:蓝莓花青苷果实发育激素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被引量:18
2012年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辽宁丹东蓝莓基地的六个蓝莓品种(埃利奥特、达柔、爱国者、北蓝、杜克、蓝丰)进行光谱分析,快速无损测定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利用一阶导数进行光谱预处理,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蓝莓可溶性固形物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Corr.Coeff.)为0.91518、校正集标准偏差(RMSEC)为0.801、预测集标准偏差(RMSEP)为1.06。该方法快速、准确、无损,能准确地预测蓝莓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王姗姗孙红男陈健孙爱东
关键词: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偏最小二乘法近红外光谱
北高丛蓝莓茎段离体培养及增殖技术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提高蓝莓种苗的快繁速率,以2个北高丛蓝莓栽培品种"蓝丰"和"康威尔"为试材,选取当年生长健壮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和不同的腋芽处理方式对蓝莓腋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高丛蓝莓初代培养的适宜培养基是添加ZT(玉米素)1.0 mg/L的改良WPM,诱导腋芽萌发的效果较好,2个品种的萌芽率分别为84.45%和85.55%,且新枝长势好。与传统处理方式相比,2种新的腋芽切割处理方式可明显提高蓝莓腋芽增殖效率。外植体经第1种方式处理后,"蓝丰"和"康威尔"的平均增殖系数分别为3.00和3.33;经第2种方式处理后,"蓝丰"和"康威尔"的平均增殖系数分别为5.53和6.13。
史文君赵永钦王培培苏淑钗侯智霞
关键词:离体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初代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