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BBA24A)
- 作品数:5 被引量:106H指数:5
- 相关作者:袭著革戴树桂孙咏梅张林梁增辉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香烟烟雾成分分析及其对DNA生物氧化能力研究被引量:46
- 2001年
-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香烟烟雾对 DNA的生物氧化能力。方法 以 DNA加合物 8-羟基脱氧鸟苷(8- OHd G)作为 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 ,用高压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对香烟烟雾染毒后的 DNA中 8- OHd G进行定量。通过气质联用法 (GC- MS)对香烟烟雾进行有机成分分析 ,用原子吸收法 (AAS)对其进行无机元素分析。结果 香烟烟雾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可不同程度地引起 DNA碱基损伤产生 8- OHd G,并分别检出有机污染物 15 7种和 78种 ,无机元素 5种。香烟烟雾对 DNA的生物氧化能力主要是由于存在大量有机污染物 ,其中的醌类、多酚等化合物具有自氧化作用 ,在体外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 ,并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进攻 DNA的碱基 ,形成加合物 8- OHd G。结论 香烟烟雾对 DNA具有氧化能力 。
- 孙咏梅戴树桂袭著革
- 关键词:DNA毒性效应环境毒理
- DNA链断裂作为醛类污染物接触标志物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0年
-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通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染毒试验,测定了甲醛、乙醛、丙烯醛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细胞DNA分子链的断裂损伤.结果表明,3种醛均能引起DNA分子发生链断裂,对于乙醛和丙烯醛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3种化合物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醛类污染物潜在致癌性的一个可能机制以及DNA断裂作为醛类化合物接触标志物的可能性.
- 袭著革戴树桂孙咏梅
- 关键词:醛类污染物DNA链断裂大气污染
- 应用紫外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醛类污染物对牛腺DNA的损伤作用被引量:12
- 1999年
- 应用紫外光谱移动法和溴乙锭荧光法对三种醛类化合物与牛腺DNA的加合以及它们引起的DNA-DNA交联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甲醛和乙醛能够与DNA形成共价加合物,与四种脱氧核苷加合顺序分别为dG>dC>dA>dT和dA>dG>dC>dT,丙烯醛与DNA的加合不能用紫外光谱移动法测定 甲醛能够显著地引起DNA-DNA的交联;乙醛也有这种作用,但不显著;丙烯醛的交联作用未测出,可能是由于羰基碳正电性较弱。
- 袭著革戴树桂张林杨丹凤梁增辉
- 关键词:醛类污染物
- 大气混杂污染物诱导8-羟基脱氧鸟苷的形成及机理被引量:7
- 2002年
- 以DNA加合物 8-羟基脱氧鸟苷 (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 ,用高压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 (HPLC -EC)法对大气混杂污染物染毒后的DNA中 8-OHdG进行定量检测 ,通过气质联用法 (GC -MS)进行有机成分分析和原子吸收法 (AAS)对其进行无机元素分析 。
- 孙咏梅戴树桂袭著革
- 关键词: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大气污染物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大气监测
- 典型醛类污染物与细胞DNA分子的结合作用被引量:31
- 2001年
- 为了研究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 3种典型醛类污染物与细胞DNA的结合作用 ,探讨其遗传毒性效应和机制 ,采用体外测试系统 ,应用紫外光谱移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结合位点 .结果表明 ,醛类污染物染毒细菌DNA紫外吸收峰位移不显著 ;但提取的细菌DNA与甲醛进行试管反应体系紫外位移显著 ;醛类污染物染毒真核细胞致DNA分子紫外吸收峰位移显著 ;乙醛与脱氧鸟苷酸的试管反应经NaBH4 还原后经HPLC分离检测 ,产物初步定性为N2 -乙基鸟苷加合物 .说明 3种醛类污染物能够与细胞DNA结合而体现遗传毒性 ,鸟苷的N2位可能是共价加合的位点 .
- 袭著革戴树桂孙咏梅
- 关键词:醛类污染物遗传毒性效应DNA加合物乙醛丙烯醛